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漕河鎮的結果 展開

漕河鎮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轄鎮

漕河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地處兗州市北部,東和南與大安鎮接壤,西隔洸河小孟鎮相望,北與泰安市寧陽縣泗店鎮交界,鎮人民政府南距兗州市區15千米總面積47.64平方千米。

1972年初,漕河鎮境域由大安公社的河南、歇馬亭、漕河3管區和谷村公社的蔡橋、曹庄2管區組成為漕河公社;1999年12月,撤鄉設漕河鎮;截至2018年末,漕河鎮有戶籍人口33174人;截至2020年6月,漕河鎮下轄3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漕河村。

2011年,漕河鎮財政總收入2561萬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3萬元,比上年增長2.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99萬元,增值稅1793萬元,企業所得稅269萬元;2018年,漕河鎮有工業企業42個,規模以上企業2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7個。

歷史沿革


1972年,漕河鎮境域初由大安公社的河南、歇馬亭、漕河3管區和谷村公社的蔡橋、曹庄2管區組成為漕河公社。
1984年,改為漕河區。
1986年12月,撤區改為漕河鄉。
1999年12月,撤鄉設漕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漕河鎮地處兗州市北部,東和南與大安鎮接壤,西隔洸河與小孟鎮相望,北與泰安市寧陽縣泗店鎮交界,鎮人民政府南距兗州市區15千米,總面積47.64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漕河鎮下轄31個行政村:漕河村、管家口村、歇馬亭村、譚家崗村、后王莊村、前王莊村、華家廠村、談家村、薛朱劉村、西曹庄村、東曹庄村、吳家村、左家村、大廠村、前曹庄村、東廠村、西廠村、北李家村、張家莊村、前謝家樓村、后謝家樓村、后邴村、前邴村、廟西村、圍子村、后樓村、北張村、河南村、尚家莊村、羅家店村、蔡家橋村。
截至2020年6月,漕河鎮下轄3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漕河村。
漕河村蔡橋村尚庄村大廠村羅店村
華廠村東曹庄村西曹庄村前曹庄村東小廠村
西小廠村談村后王村前王村管口村
薛朱劉村左村吳村后邴村歇馬亭村
譚崗村李村前邴村前謝村后謝村
張庄村廟西村后樓村圍子村張村
河南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漕河鎮轄區總人口3.2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7人,城鎮化率2.6%,總人口中,男性1.65萬人,佔50.6%;女性1.61萬人,佔49.4%;18歲以下6943人,佔21.3%;18—60歲2.06萬人,佔63.2%;60歲以上5020人,佔15.4%,人口出生率11.25‰,人口死亡率7.81‰,人口自然增長率3.44‰。
截至2018年末,漕河鎮有戶籍人口33174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漕河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5.12萬畝,人均1.57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農業總產值達2.68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萬噸,人均1269.2千克,其中小麥2.3萬噸,玉米1.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3.4萬畝,產量12.4萬噸,主要品種有大蒜、白菜、根莖類等,其中大蒜1萬噸,白菜1.3萬噸,根莖類3.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7.2萬頭,年末存欄3.7萬頭;羊飼養量0.62萬隻,年末存欄0.27萬隻;家禽飼養量250.7萬羽。

工業

2011年,漕河鎮工業以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精細加工為主,工業生產總值達4.1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112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65萬元,比上年增長25%。

商貿

2011年末,漕河鎮有商業網點236個,職工1546萬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億元,比上年增長20.2%;集貿市場3處,年成交額2.億元,外貿產品生產企業2家,出口總額12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木地板、硫酸軟骨素、脫水蔬菜,銷往歐美、印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金融

截至2011年末,漕河鎮境內共有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各項貸款餘額8400萬元,比上年增長8%。

文化


地名由來

漕河鎮,鎮人民政府駐漕河村而得名。

古迹

古漕河位於漕河村,原稱“漕河埠”。明清之前漕河可通航運。按“漕”字本義就是由水路運送糧米,古稱運糧河為漕河。漕河村位於古漕河東岸,是集散貨運的碼頭。明末清初改稱北漕河鋪。據康熙十一年(1672年)《滋陽縣誌》載:“北漕河鋪有郵亭一座,司兵三名”。當時是通往寧陽大道上的“鋪遞”。
漕河鎮河南村古稱“甄家橋”,村南500米有岳石文化遺址。村北有“天齊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重修東嶽天齊廟碑記載:“滋邑西北天齊廟神祠,創建於宋嘉祐四年(1059年),元至正元年重修。”經亂世毀塌。另據甄氏族譜記載:“始祖甄京,配毛氏,明朝永樂年間,由山西來此落戶,至今二十餘代。明末甄家在老漕河上建了一座石橋,此村始稱甄家橋。

江北斗蟋第一鎮

漕河鎮是濟寧市兗州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冬小麥、玉米、大蒜、桑蠶及花生、棉花的重要產區。是生豬、肉鴨、禽類的主產地,常年種植大蒜萬畝以上,夏白菜、冬瓜等蔬菜達5000餘畝,談村管區是孵化育雛基地。漕河鎮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林網交織,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好,是山東三大地下水密集區唯一尚未開發地區。得天獨厚的漕河鬥蟋蟀資源因其品種廣、數量多、個頭大、兇悍好鬥而聞名天下,明清時期為皇室貢品,並深受國內蟋蟀愛好者的青睞。因此漕河被稱為"蟋蟀王國"、"斗蟋聖地",漕河鎮被稱為"江北斗蟋第一鎮"。

交通


2011年,漕河鎮境內有104省道由南到北貫穿整個景區,谷肖路為對外東西交通大動脈。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漕河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643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4所,初中1所,在校生860人,專任教師95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65萬元,比上年增長2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漕河鎮有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各級科技人才6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漕河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6戶,各類圖書室36個,藏書12餘萬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4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漕河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30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1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0名,其中執業醫師30人,執業助理醫師84人,註冊護士36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1萬人次,31個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9%。

社會保障

2011年,漕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戶,人數21人,支出6.66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264元,比上年增長7%;醫療救助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62人次,共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5戶,人數732人,支出73.2萬元,比上年增長50%,月人均83元,比上年增長1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0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敬老院床位1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1人,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使8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2萬人,參保率達99%。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漕河鎮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33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6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7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電話普及率90%;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7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