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鎮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轄鎮

大安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地處兗州市城區北部,東與曲阜市姚村鎮接壤,南連兗州城區,西鄰新驛鎮,北接漕河鎮,鎮人民政府距兗州市城區14千米,總面積75.56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境域設為大安鎮;2008年8月,谷村鎮整鎮及新兗鎮5村調整建制併入大安鎮,並與兗州經濟開發區合為一體,鎮區合一管理;截至2018年末,大安鎮有戶籍人口48321人;截至2020年6月,大安鎮下轄5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后谷村。

2011年,大安鎮地方財政收入2.27億元,其中兩稅地方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948萬元,增值稅1.88億元,企業所得稅0.7億元;2018年,有工業企業166個,規模以上企業5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4個。

歷史沿革


大安鎮因有元代皇姑庵而得名。明萬曆元年(1573年)《兗州府志》載:“元魯忠武王按陳那顏,姓弘吉剌氏,以佐命元勛約為世婚,封王於魯,以濟、兗、單三州為其國邑,誓以男世尚主,女世為後,他族莫敢望焉。”可知此庵奉祀的乃是元朝某代嫁給駐兗魯王洪吉剌氏的一位公主,故名皇姑庵。村亦隨稱皇姑庵,簡稱庵上。清末以大安溝為界分為兩個村,溝東為小安,溝西乃名大安,即為原庵上村。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境域設為大安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設立大安鄉公所。
1948年為滋陽縣(今濟寧市兗州區)第三區,1949年改稱大安區。
1958年8月,改為上游公社。
1962年,改名為大安公社。
1966年9月,改為大安區公所。1968年恢復大安公社。
1984年稱大安區,1986年12月,改為大安鎮。
2008年8月,谷村鎮整鎮及新兗鎮5村調整建制併入大安鎮,並與兗州經濟開發區合為一體,鎮區合一管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安鎮地處兗州市城區北部,東與曲阜市姚村鎮接壤,南連兗州城區,西鄰新驛鎮,北接漕河鎮,鎮人民政府距兗州市城區14千米。總面積75.56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建大安區,1958年改上游公社,后又改為大安區,1986年建鎮。1996年,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轄41個行政村。
1996年大安鎮區劃詳情    
大安后邢張家樓西北店
坊里大徐西韓前邢
王家官路口小徐劉家
閻家宋家廟大胡街前吳
張家五爐張家坡曹家窪
周家樓二郎廟唐家營西葛
北三官廟李家宮小安
二十里鋪尹家羅家屯辛北庄
牟家屯大南鋪夏家牛家屯
張陳夏家廟武家穆家廟
后道義前道義  
 原谷村鎮1949年稱第二區,1958年改谷村公社,1986年改鄉。1995年12月,撤銷谷村鄉,設立谷村鎮,面積52.8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37個行政村。
1949年穀村鎮區劃詳情   
后谷前谷后官莊大窪
朱家屯后盛柳家廟前官莊
西垛庄東垛庄前盛東葛店
黃家廟楊家房家莊后白家樓
前白家樓白家店蒿家廠兩分店
房家院龍灣店譚家栗園
史家莊安家廟裴家院范家林
高家廟七里鋪安邱府徐家
南唐家莊石馬周家紅廟
五聖堂   
 2008年5月,撤銷谷村鎮,將新兗鎮楚家窪、高家廟、宋家、董家、朝陽等5個村和谷村鎮整建制併入大安鎮;調整后的大安鎮與兗州經濟開發區實行鎮區合一的管理體制,轄85個村,7.39萬人,總面積116.8平方千米。

區劃詳情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下轄1個社區、86個行政村。
2011年大安鎮區劃詳情    
社區山拖社區   
行政村山拖農場村后谷村前谷村后官莊村
 大窪村朱家屯村后盛村柳家廟村
 前官莊村西垛庄村東垛庄村前盛村
 東葛店村黃家廟村楊家村房家莊村
 后白家樓村前白家樓村前白家店村后白家店村
 蒿家廠村兩分店村房家院村北鄧家村
 龍灣店村譚家村栗園村史家莊村
 安家廟村裴家院村范家林村高家廟村
 七里鋪村安丘府村徐家村南唐家莊村
 石馬村周家村紅廟村五聖堂村
 大安村后邢村張家樓村西北店村
 坊里村大徐村西韓村前邢村
 王家村官路口村小徐村劉家村
 閻家村宋家廟村大胡街村前吳村
 張家村五爐村張家坡村曹家窪村
 周家樓村二郎廟村唐家營村西葛店村
 北三官廟村李家宮村小安村二十里鋪村
 尹村羅家屯村辛北庄村牟家屯村
 大南鋪村夏家村牛家屯村張陳村
 夏家廟村武家村穆家廟村后道義村
 前道義村楚家窪村高廟村宋家村
 董家村朝陽村 
截至2020年6月,大安鎮下轄5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后谷村。
2020年大安鎮區劃詳情   
大安村羅屯村小安村廿里鋪村
西葛村唐營村李村村二郎廟村
三官廟村西北店村張樓村前邢村
后邢村唐庄村石馬村周家村
紅廟村徐村村五聖堂村七里鋪村
安邱府村范林村栗園村譚村村
蒿廠村安廟村史庄村裴院村
高家廟村前谷村后谷村房庄村
鄧村村兩分店村楊家村黃廟村
東葛村房院村前白村后白村
白店村龍灣店村高村村前官村
后官村東垛村西垛村前盛村
后盛村大窪村朱屯村柳廟村
山拖農場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370812101200111大安村村委會
370812101201112羅屯村村委會
370812101202112小安村村委會
370812101203220廿里鋪村村委會
370812101204220西葛村村委會
370812101205220唐營村村委會
370812101206112李村村村委會
370812101207122二郎廟村村委會
370812101208112三官廟村村委會
370812101209112西北店村村委會
370812101210122張樓村村委會
370812101211220前邢村村委會
370812101212220后邢村村委會
370812101240122唐庄村村委會
370812101241122石馬村村委會
370812101242112周家村村委會
370812101243122紅廟村村委會
370812101244112徐村村村委會
370812101245112五聖堂村村委會
370812101246122七里鋪村村委會
370812101247112安邱府村村委會
370812101248220范林村村委會
370812101249220栗園村村委會
370812101250220譚村村村委會
370812101251220蒿廠村村委會
370812101252220安廟村村委會
370812101253220史庄村村委會
370812101254220裴院村村委會
370812101255220高家廟村村委會
370812101256112前谷村村委會
370812101257111后谷村村委會
370812101258112房庄村村委會
370812101259112鄧村村村委會
370812101260112兩分店村村委會
370812101261112楊家村村委會
370812101262220黃廟村村委會
370812101263220東葛村村委會
370812101264112房院村村委會
370812101265112前白村村委會
370812101266112后白村村委會
370812101267112白店村村委會
370812101268122龍灣店村村委會
370812101269112高村村村委會
370812101270220前官村村委會
370812101271220后官村村委會
370812101272220東垛村村委會
370812101273220西垛村村委會
370812101274220前盛村村委會
370812101275220后盛村村委會
370812101276220大窪村村委會
370812101277220朱屯村村委會
370812101278220柳廟村村委會
370812101285220山拖農場村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轄區總人口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4萬人,城鎮化率37.8%,另有流動人口1.2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59萬人,佔51%;女性4.41萬人,佔49%;14歲以下1.71萬人,佔19%;15—64歲6.3萬人,佔70%;65歲以上0.99萬人,佔1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02萬人,佔78%;有回族1.98萬人,佔22%,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5.6‰。
截至2018年末,大安鎮有戶籍人口4832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安鎮地方財政收入2.27億元,其中兩稅地方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948萬元,增值稅1.88億元,企業所得稅0.7億元。
2018年,有工業企業166個,規模以上企業5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4個。
農業
大安鎮
大安鎮
2011年,大安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10.5萬畝,人均0.87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農業總產值1.16億元,糧食總產量7.73萬噸,肉類總產量1.87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生豬飼養量5.5萬頭,年末存欄5.5萬頭;羊飼養量6500隻,年末存欄6500隻;牛飼養量3100頭,年末存欄2700頭;家禽飼養量149萬羽。
工業
2011年,大安鎮工業以裝備製造、農業機械、化纖紡織、食品加工、精細化工、高新技術、物流服務七大產業為主導,工業生產總值242億元,各類企業400餘家,職工1.7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4.78億元,比上年增長25%。
商貿
2011年末,大安鎮有商業網點1110個,職工3200人,城鄉集貿市場10個,年成交額2億元出口總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84.6%,主要產品有特種鋼、化纖材料、ADK造紙助劑、大豐穀物收割機,銷往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
金融
2011年末,大安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4億元,比上年增長19%;各項貸款餘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11%。
堅持工業立鎮不動搖,建設富裕大安。
2006年規模企業銷售收入完成18億元,民營企業繳納稅金完成6000萬元。2007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億元,佔全年任務的77%,
堅持鎮村管理不動搖,建設活力大安。
進行綜合整治,改善鎮村面貌。成立了30多人的專業執法隊伍和環衛隊伍,先後開展了違法建築專項整治、鎮駐地和通向城區道路專項整治、鎮容專項整治和清潔家園工程,對城鄉結合部、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綠色通道規劃控制區已有的違法建築物、搭建物、構築物,分步驟、分階段依法逐步予以拆除。取締佔道經營、超門頭經營。規範沿路廣告牌設置,嚴禁亂擺亂放。鎮與村沿街企業、業戶、居民簽訂《實行門前三包,創文明單位責任書》。新建大型垃圾池2處,統一粉刷牆面4萬餘平方米,建美畫牆1000平方米,新畫彩畫1000餘幅。全鎮達到了整齊、清潔、美化的效果,綜合整治大見成效。結合城市管理年活動,對該鎮的小城鎮規劃和村莊規劃進行了及時修編,對城市規劃以外28個村進行了新一輪規劃,鎮村管理和整體形象有了大的改觀。規劃建設新型中心村。規劃建設了5個示範新村,14個園林化村莊,5個綠化樣板村,4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3個提檔升級村,13個文明小康村,無三堆的村已達到30多個。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13個村已完成80%小街巷硬化,41個村達到自來水100%入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0%的村21個,41個村寬頻進村。穩步推進“三化”工程和“五通一有工程”。即道路風景化、村莊園林化、住宅樓房化,村村通柏油路、通電、通自來水、通程式控制電話、通有線電視、有澡堂。廣場、道路、街巷綠化建設植樹50餘萬棵,花20多萬株。對鎮村主幹道進行高標準管護和綠化,實現四季常綠、三季有花,使每條道路都成為亮麗的風景線;以花團錦簇、四季常綠為目標,高標準建設園林化村莊,做到遠看象森林,近看象花園;大力推進小康樓建設,已建小康樓1500幢。
堅持統籌協調不動搖,建設文明大安。
高度重視教育衛生事業。鎮里已經建成中心中學、成教中心兩處省級規範化學校,中心小學、夏村小學兩處濟寧市規範化學校,7處濟寧市一類幼兒園,20個村建起了農村文化大院,29個村衛生室進行達標改造,新農參合率達98%以上。二是抓好重點工程建設。主要有土地所辦公樓、村級辦公場所、衛生院綜合門診樓和計生服務站規範化建設,這四項工程高標準建設,達到規範化要求,2007年全部建成啟用。加強農民綜合文明素質教育,培育新型農民。開展了“文化進村”、“文明入戶”、“四進家”等活動,實施了農村電影“三個一”工程(一個村一個月放一場電影),提高了農民群眾綜合文明素質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自覺性。通過鎮黨校和成教中心對1200餘名群眾進行了管理技能培訓、經營技能培訓、種養技能培訓、創業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加快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堅持發展穩定不動搖,建設和諧大安。
堅持以法治鎮,以人為本,密切聯繫群眾,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大力加強信訪穩定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和平安建設活動,平安村居創建率達90%,全鎮41個村全部建成文明一條街、法制宣傳一條街,設立了村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堅持打防並舉,狠抓治安防範和“嚴打整治”工作,加大司法調解力度,充分發揮調解中心的作用,將矛盾解決在基層,確保安定團結,治安保險承保面達4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牢固樹立安全生產重於泰山的觀念,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責任制,人民群眾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構建了大治安、大信訪、大安全、大保障的工作格局。堅持“一崗三責”,在抓好經濟建設、信訪穩定的同時,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權利就是責任”的思想,不斷提高黨性修養,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文化


地名由來
2011年,大安鎮,鎮人民政府原駐大安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檀鄉故址位於大安鎮二十里鋪村。為春秋時期檀城,西漢檀鄉故址。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滋陽縣誌》記載:“檀城在城東北二十里”,“瑕丘有檀城,古灌檀地。周時侯國,亦曰檀鄉”。《路史》亦云:“兗有檀鄉。”本村曾出土有西漢銅燈、大泉五十錢幣、隋代瓷器等文物。又有記載該村有建於唐神龍元年(705年)的廟宇延祥觀。本村位於兗州區寧陽的大道旁,明清兩代設有鋪遞,名南漕河鋪。因距城二十里,又稱二十里鋪,后即成為村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滋陽縣誌》記載:“東德政鄉?西大南社?北二十里鋪。”灌檀為周侯國,炎帝之後,后因以為姓。歷史上的檀姓名人多與此地有關。如春秋時有檀弓,戰國時有檀子,東漢有著名學者檀敷(瑕丘人)。

交通


2011年,大安鎮有濟微公路、京滬鐵路、新石鐵路穿境而過,鎮區開通公交線路3條,日發客運汽車156班次,日均客運量4900餘人次。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大安鎮有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1300人,專任教師102人;小學11所,在校生3600人,專任教師3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147人,專任教師28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科技

2011年末,大安鎮有省級技術研究中心4家,濟寧市級技術研究中心3家,各類科技人才200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6個。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安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7個,各類文化專業戶72戶,各類圖書室87個,藏書50萬多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26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安鎮有郵政局2個,代辦所31個,報紙、累計發行12.3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87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6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3萬戶,電話普及率78%;行動電話用戶4.8萬戶;網際網路用戶63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60萬元。
給排水
2011年末,大安鎮有鎮區自來水廠3座,深水井9眼,年供水6.85萬立方米,排水管道40千米。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安鎮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7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3名,其中執業醫師45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4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0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安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戶,人數114人,支出30.26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221元,比上年增長8%;醫療救助7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3萬人次,共支出8.82萬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75戶,人數1757人,支出243萬元,比上年增長32%,月人均115元,比上年增長3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0萬元,比上年增長17%,社會福利費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2%;敬老院2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91人,社區服務設施93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2.5萬元,使68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13萬人,參保率98%。

獲得榮譽


大安鎮先後被評為“山東省綜合治理模範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鎮”、“環境優美鄉鎮”、“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宣教基地”、“村務公開示範鎮”,“濟寧市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濟寧市十佳科普示範鎮”、“平安濟寧創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1-2006年連續被評為“濟寧市經濟強鄉鎮”、2005、2006年連續被兗州區委、區政府授予“經濟和社會發展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