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張雪松的結果 展開
- 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
-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講師
- 國家稅務總局隨州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 安徽省全椒縣六鎮鎮六鎮村人
- 合肥市公安局視頻偵查支隊一大隊民警
- 貴州省銅仁市自然資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
- 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 江西萍鄉市公安局安源分局副局長
-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房管局副局長
- 營口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銀行保險科科長
- 杭州市公安局後勤處行政科科長
- 中國石油大學講師
- 息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中糧地產副總經理
- 梓潼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成員
- 秦皇島市人民政府信訪督查專員
- 成都學大教育英語培訓教師
- 南方穩健成長基金基金經理
- 教師
- 天津市社管局分管副局長
- 蘇州康立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 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
-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
- 律師
- 寧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
張雪松
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
張雪松,男,1973年2月出生,2006年8月入黨,大專文化,1992年從唐山機車車輛技工學校(現在河北機車技師學院)畢業進入唐車公司后,曾在省、市各類比賽上奪得4個鉗工狀元,已經成為一名行業領軍者。他贏得了許多讚譽:“雙料”狀元、“專家型”產業工人、北車“金藍領”、“中國高鐵工人”排頭兵。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現任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鋁合金分廠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高級技師。
2019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歷任唐車公司鋁合金車體鉚鉗班班長,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鋁合金分廠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高級技師。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九屆委員會候補委員,黨的十九大代表。
人物事迹
張雪松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面對鋁合金車體製造等一系列難題,張雪松帶領工友們完成了20多項工裝設備技術改造,彌補了進口設備缺陷,保證了正常生產,創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同時,他還開展技術革新109項,製作工裝卡具66套,形成工藝文件和操作指導書72項。
2009年,他獲得河北省技能大賽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第一名,“雙料”狀元自此得名。而他所在的唐車公司,也因擁有一批像他這樣的勇於向世界尖端挑戰的高鐵工人,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2008年4月11日,國產時速35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成功下線,只用3年時間走完了國外20多年的技術路程,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製造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移動裝備的國家之一。
在擔任鉚鉗班班長時,張雪松就注重發揮團隊的力量,凡事愛琢磨的他在實踐中創造了不少“絕活兒”,他把自己是怎麼乾的,其中有什麼失誤和心得、怎麼幹才又快又好,都一一記錄在本子上。幾年下來,他積累了10多萬字的“工作日誌”。對於這些“寶貝”,張雪松沒藏著掖著,總是毫無保留地把本子借給工友們看,或是貼在網上。如今,鉚鉗班的16名員工已全部成長為各關鍵工序獨當一面的人物。其中有4名員工被任命為工段長,9人到其他班組擔任了班長;2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專家型”高鐵工人
——記全國勞動模範,北車“金藍領”張雪松
“專家型”產業工人、北車“金藍領”、“中國高鐵工人”排頭兵、洋設備“保健醫生”……這是人們對中國北車唐車公司鋁合金分廠高級技師張雪松的尊稱。他敢為人先,帶出了一批從事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生產的骨幹力量;他藝高膽大,數百次修複數控設備各類疑難故障;他不斷創新,完成20多項工裝設備技術改造,彌補了進口設備缺陷,保證了動車組生產順利進行,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多萬元。張雪松為公司成功製造出世界一流水平的CRH3型時速350公里動車組作出了突出貢獻。
10月22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上,以河北省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狀元身份參賽的張雪松,憑藉紮實的數控維修理論基礎和出色的專業實作技能,奪得全國第四名,第二次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我要通過鋁合金車體的試製,掌握最新的技術”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典的觀禮嘉賓中,張雪松身著米色西服,胸前佩帶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和“火車頭獎章”熠熠生輝,映照著主人激動而喜悅的心情。當唐車公司生產的CRH3動車組模型出現在“交通裝備建設成就”遊行花車上時,張雪松深切感受到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的自豪。
工作17年,張雪松先後從事過機械鉗工、工具鉗工、車輛鉗工等工作,曾經在省、市各類比賽上,奪得4個鉗工狀元。他勤學苦練,不僅進修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大專課程,還學習了維修電工、PLC編程、CAD設計和英語等知識。“
工作中總遇到新情況、新問題,不學習肯定跟不上。”對於學習,張雪松總是孜孜不倦。早在工廠原工具車間時,張雪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積累了設備大修、工模具製造、配件生產的豐富經驗,逐漸在各種比賽上嶄露頭角。
1993年、1996年,張雪松連續在唐山市青工比武中獲得第三名和第二名;1997年獲唐山市職工技能大賽鉗工狀元。2003年7月獲得河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次年9月他參加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獲金獎,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成績背後,張雪松在工作中不斷突破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新的價值。2004年,企業產品線升級,成立了鋁合金分廠,專門生產高速列車鋁合金車體。
“我要通過鋁合金車體試製,掌握最新的技術。”張雪松敢為人先,通過招聘考試成為鋁合金分廠首批技術工人,在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研製初期,擔任鉚鉗班班長。技術準備階段,大家都沒有經驗,只能邊干邊摸索。張雪松帶領全班16名工友刻苦鑽研技術,在磁懸浮列車和時速270公里列車鋁合金車體生產中帶頭立項攻關。
鋁合金車體與傳統碳鋼車體結構不同,大部分由型材拼接而成,在組焊、裝夾具和調修側牆時,因為裝夾不當、焊接火焰溫度過高等原因,經常產生側牆局部變形過大等缺陷。張雪松與工藝人員一道摸索,制定了側牆的組焊工藝,調整了工裝,還與焊工探討焊接參數,確定反變形量,提出夾具壓緊點多點支撐、壓緊點靠近焊口的系列組焊工藝方法,使鋁合金車體焊接完全達到了技術要求。
隨著試製生產的推進,張雪松發揮鉗工技術特長,摸索出一整套裝夾和調修的方案,為內定位工裝更換了可調整的定位塊,工裝上底架后,只需調整定位塊即可消除中心線尺寸誤差,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多,鋁合金車體的整體製造精度也有了保證。
在張雪松帶領下,鉚鉗班共開展技術革新109項,製作工裝卡具66套,形成工藝文件和操作指導書72項,成功試製首輛時速270公里鋁合金車體和磁懸浮列車車體。張雪松總結摸索出大量科學、實用的技術參數,為CRH3動車組車體的生產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做了大量有益的嘗試。
“讓張雪松維修管理進口數控設備,是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2005年11月,唐車公司引進時速350公里動車組製造技術,同時,鋁合金分廠先後引進幾十台大型進口尖端數控設備,當時,對於多年從事傳統鐵路客車製造的工廠而言,這些尖端設備的維修人員可謂鳳毛麟角。而這些設備能否正常運轉,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的生產。
此時,正在擔任鋁合金車體鉚鉗班班長的張雪松已經通過時速270公里鋁合金車體的試製,帶出了一批生產骨幹。在技術追求上永不滿足的張雪松很想挑戰數控機床維修工作,他主動請纓,並很快得到了領導的批准。他從配合設備安裝調試做起,“轉行”成了一名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在分廠設備科專門負責大型進口設備的維修保養。
“我們分廠的進口設備價值3億多元,讓張雪松維修管理這些設備,是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鋁合金分廠黨總支書記王岩介紹說。
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負責數控機床的裝配、調整和維修,是需要掌握複合技術、科技含量高的新職業。2006年,張雪松參加了北車集團在大連舉辦的數控機床技術專業培訓。大連的美景無暇留戀,張雪松每天課餘仍堅持自學,刻苦鑽研,掌握了數控機床電氣機械理論知識和裝配維修等操作技能,很快勝任了新工作。
價值2000多萬元的5軸FOOKE加工中心,由德國技術人員負責現場安裝,張雪松帶領工友配合他們工作。起初,德方專家瞧不起中國工人,對張雪松極不信任,精細的工作不讓他做,張雪松就每天跟在德方專家身後,觀察學習他們的操作。一次,在拼接機床主床身時,張雪松發現地基打孔位置與機床安裝位置不符,馬上通過翻譯指出了德方工作的失誤,而德方技術人員憑經驗認為安裝沒有問題,最終造成返工。這件小事令德方專家對張雪松刮目相看,主動邀請他參與機床的安裝和調試。在60米導軌安裝過程中,張雪松認真分析圖紙,發現其中一處缺少地腳配件的隱患,德方專家及時處理,避免了又一次重大返工。事後,德方專家欽佩張雪松干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水平,豎起大拇指:“Mr.Zhang,Very good!”
動車組車體鋁板焊接前要加工角度60度的“坡口”,而國外進口的坡口加工機只能達到57.5度,按自由公差勉強合格。“生產一流的產品必須要有一流的設備,設備精度一點兒也不能差。”張雪松對進口設備的技術參數調整從不馬虎。他與技術人員一起改進銑刀“抬頭”機構,使加工角度達到了圖紙要求。
用於鋁合金板材下料的美國福祿數控水切割機,其設計結構對薄板卡緊力不足,而本身又沒有定位基準,加工板料浪費很嚴重。公司與廠家多次協商解決,對方在材料、人工等方面開出了天價,卻沒有給出技術改造的方案和實施時間。2008年初,張雪松和工友們展開專題攻關,通過觀察和與操作者交流,反覆研究設備原有裝卡胎具后,先後設計了3套方案,連續試驗15次效果均不理想。有人斷言:這項攻關只能以失敗告終。張雪松偏不放棄!他先後查閱了理論書籍和設備資料,反覆計算各項參數,大膽推翻了以前的設計思路,採用在卡具背面安裝定位銷和彈簧的辦法,成功製作出自己設計的夾緊裝置,既解決了工件不易定位的問題,又通過簡易工裝解決了厚薄板同時壓緊的難題,實現薄板加工。改造后的卡具裝卡板料快速準確,加工質量達到“零缺陷”,大幅提高了板料取材率。
類似的工裝設備技術改造,張雪松帶領工友們完成了20多項,彌補了進口設備缺陷,保證了正常生產,創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
“樹立全新的設備養護理念,防病重於治病”
張雪松負責的水切割機床,克魯斯焊接機器人、IGM焊接機器人、Fooke加工中心等這些價值動輒上千萬的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必將耽誤日益緊張推進的高速動車組生產進度。
2008年9月,時速350公里動車組開始大批量生產,用於鋁合金車體大部件加工的Fooke加工中心的8把專用機夾銑刀先後損壞,從國外採購來不及,外包修理沒人能承接,動車組生產面臨停工的局面。張雪松急生產之所急,查閱了60餘份圖書資料,對損壞的刀具進行測量、研究和比對分析。連續鑽研了兩個通霄,張雪松終於找到了癥結,發現可更換硬質合金刀片與刀體的配合出了問題,隨即研究出了修理方法。專用機夾銑刀由10各刀片組成,工作轉速高達每分鐘8000多轉,任何一個刀片的鑲嵌面重量稍稍偏大或偏小就會造成刀體工作中產生振動,不僅加快磨損,還危及價值數十萬元的電主軸。張雪松仔細研磨刀體上每個刀片的鑲嵌面,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進行刀體動平衡檢測,終於將價值5萬多元的8把刀具全部修復,加工使用效果良好,保證了動車組車體正常生產。
張雪松多次成功修復設備的重大緊急故障。然而,他卻反對這種救火式的故障處理。“350公里動車組車體是三班生產,設備當天修不好,就要耽誤好幾個班次。”
在數控設備維修保養實踐中,張雪松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三分修七分養,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標本兼治,在設備日常保養上做文章,降低故障頻率。”他倡導“樹立全新的設備管理理念,要防病重於治病。”
為做好設備“養生”,張雪松用了一年的時間,潛心研究數控設備保養、潤滑和潤滑油儲備問題,跟設備“建立感情”。他摸索出一套切合實際又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保證設備更好地運轉,並制定了保養標準和規定,針對設備特點,建立了數控設備潤滑保養體系,在體系中詳細規定了數控設備各潤滑點的潤滑時間、周期、油種類、用量、潤滑紀錄等。他要求設備維修工根據數控設備潤滑年計劃表按時對數控設備進行潤滑,並填寫潤滑記錄表,使數控設備的維護保養做到有法可依,閉環管理。數控設備用油清潔度方面標準高,在油的取用、存放和添加過程中,容易交叉污染。張雪松設計了專門的液壓油加取工裝和加油裝置,解決了這一難題。
如何延長設備配件使用壽命,也是張雪松研究的課題。今年3月,動車組車體產能提升的關鍵時期,瑞士百超數控水切割機高壓缸出口密封圈損壞了,必須更換新的密封圈。張雪松在維修中發現,由於生產任務重,設備工作量大,承受300MPa壓力的高壓缸出口一側缸體划傷磨損嚴重,單純更換密封圈難以維持設備正常運轉,幾天之內還要更換。花費十幾萬元進口一個高壓缸體要3-6周時間,密封圈不換就要停產,損失難以估計。張雪松仔細研究水切割機高壓缸的工作原理,發現缸體磨損處屬於高壓集中區域,他大膽提出缸體翻轉使用的方法,得到了數控中心專家的認可。高壓缸翻轉后,出口變進口,張雪松還仔細研磨縮小了缸體划傷面,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保證了正常生產。
“自己衝鋒陷陣力量有限,要與人合作集思廣益才能成就事業”
時速350公里動車組項目的實施,為張雪松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他深知個人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只有更多的職工掌握了新技術,才能推動企業的技術不斷進步。
在擔任鉚鉗班班長時,張雪松就注重發揮團隊的力量,他通過實踐琢磨出的點子,都拿出來與工友們交流,在技術上取得的每一個突破,總要向自己的團隊傳授,變成大家共同的知識和本領。他還把自己記日誌的習慣推廣開來,變為“工作法”,讓團隊整體受益。在張雪松的帶動和培育之下,鉚鉗班的16名員工已全部成長為各關鍵工序獨當一面的領軍人物。其中有4名員工被任命為工段長,9人到其他班組擔任了班長;青年工人李玉璐、朱寶利也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分別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06年,鉚鉗班被國務院國資委授予“中央企業學習型紅旗班組標桿”光榮稱號,2007年又被全總授予“五一勞動獎狀”。
“我周圍有一批技術能手,他們不僅是我工作和技術上的‘師傅’,還是我進行設備維修改造時的依靠。”如今,張雪松帶領著一個19名員工組成的維修班,還與公司數控中心21名數控工程師長期合作。“很多時候,我發現問題,提出思路,他們集思廣益,幫我不斷完善,最後大家各展所長,共同實施完成。”
2008年“五一”例行設備檢修期間,德國廠家派專家對克魯斯焊接機器人進行定期保養,對焊接大車行程不到位的故障,只是簡單地調整了反饋大車位置信號的編碼器探頭位置,加大了壓緊彈簧的壓力。德國專家離開后,設備工作不到一天就再次出現同樣的故障,並且固定編碼器探頭的細長軸也被壓斷了。張雪松檢查發現,大車走行部分的導向輪發生偏移才是故障的起因,錯誤的調緊彈簧使長軸不堪壓力而折斷。為了加工一條尺寸精度一模一樣的細長軸,張雪松找到在機電廠工作的全國技術能手、車工高級技師劉春海,兩人分析了細長軸的材質、技術規格,順利完成加工。在調整大車導向輪,更換了編碼器細長軸后,克魯斯焊接機器人正常工作一年多,再未出現問題。
張雪松在維修中遇到問題從不放過,與大家及時分享自己的技術心得,不斷提高團隊的操作水平和維修技能。
動車組生產使用的天車和焊接變位機等全部採用PLC可編程序控制器控制,一般的電工技能無法發現和排除故障。空調框焊接工序的變位機,使用后一直有問題,轉動角度控制總不理想。張雪松運用自學掌握的PLC知識,接上筆記本電腦現場監控程序運行,經分析找到了故障原因。張雪松修改控制程序排除故障后,立即把修改後的程序交給數控中心的專家們分析,使優化后的PLC控制程序推廣到所有的同類變位機中,提高了這些設備的工作效率。
為了幫助維修班數控組的6名維修電工都能掌握一定的PLC知識,張雪松利用舊配件親手組裝了一個PLC故障診斷試驗台,向工友們演示PLC工作原理、程序編製、簡單程序故障發現和排除等技能,並指導他們動手實作,使他們都能發現和排除簡單的PLC故障,提高了大家的維修工作能力和水平。
“雪松為人大度,樂於助人,他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曾經的同班工友,鋁合金分廠預製一工段工段長助理朱寶利這樣評價他所佩服的張雪松。
張雪松帶了三名徒弟,無私地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他們。在張雪松的言傳身教下,大徒弟檀少華技能水平大幅提高,已經成為生產骨幹,擔任了CRH3動車組端牆生產工序的班長。另外兩個徒弟——2007年新進公司的大專生王迪和技校生李志強,都在幾個月的學習中進步很快。王迪已經能獨立處理一些簡單的數控機床故障,李志強的鉗工基本技能操作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要做‘專家型’的高鐵工人。”張雪松對工友們說。作為唐車公司鋁合金分廠工裝設備維修團隊的領軍人,張雪松的經歷成為青年員工學技術、在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代言”。
2019年6月26日,入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名單。
2019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敬業奉獻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