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末鄉

石末鄉

石末鄉,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地處高平市東南部,東接陵川縣附城鎮,南鄰陵川縣西河底鄉,西接河西鎮,北與北詩鎮達界, 區域面積47.7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16517人。 

1949年,屬高平縣第四區。1961年,屬石末公社。1984年5月,石末公社改石末鄉。1993年5月,屬縣級高平市。 截至2020年6月,石末鄉下轄12個行政村。 

2018年,石末鄉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地理環境


轄區南北長約9千米,東西寬約8.5千米,面積45.33平方千米,海撥高度1200米境內大部屬丘陵地帶,東有墓掌山和紅花山,西南倚馬鞍山和萬松山,西有白龍王山,西北有廟凹山,東北有趙虎山,中有紫峰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煤、鐵、鋁釩土、鉗土、硫鐵礦、石灰石等,分佈廣,儲量多,埋藏淺,宜開採;全鄉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春燥多風,夏熱頻雨,秋濕陰涼,冬寒少雪,年平均氣溫10.3℃,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18℃。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無霜期180天。高陵高速、米雙線、石河線貫穿境內。

行政區劃


下轄17個行政村:
石末村畢家院村
南張寨村北張寨村
寨平村侯庄村
東靳寨村西靳寨村
王莊村晁山村
北凹村瓮庄村
西瑤村三槐庄村
雙泉村秦庄村
秦庄川村

經濟


目前,全鄉已形成了以糧食、育種、三櫻椒、旱地蔬菜、優質薯類為主的種植結構調整新格局,特別是在示範推廣W膜蓋種植技術方面,得到了國家農業廳的讚譽,受到了省市的肯定。推廣面積已達近萬畝。全鄉農業社會化服務以及科技創新工作受到國家、省、市的表彰。2007年全國農業工作現場會在石末召開,2009年被評為“山西省愛國衛生模範村鎮”,2010年被評為“晉城市愛國衛生先進鄉鎮”。
近年來,該鄉緊緊圍繞農業穩鄉、生態立鄉、教育興鄉、文化活鄉四大戰略,大力弘揚“艱苦奮鬥、不甘落後、富而思源”的石末精神,奮力拚搏,迎難而上,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截止目前,陣地建設、通道綠化、甲級衛生所、文化“五有”設施、戶通自來水、戶通水泥路等工程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以“一區四片”為重點的設施農業示範區已經全面鋪開,投資1600萬元的辣椒深加工生產線將全面投產,投資1800萬元的高平市一流的石末寄宿制小學將順利竣工,投資500餘萬元的鄉辦中學教學樓、餐廳建設,17個行政村按照計劃將全部創建成為高標準生態園林村。

歷史文化


據考古發現,至遲於舊石器晚期,石末鄉已有人類聚居。
夏商時代為冀州之域,春秋時為屬晉國,晉國分裂后先屬韓,后屬趙,秦趙長平之戰後為秦所據,屬上黨郡
西漢、東漢、三國、魏、兩晉,屬上黨郡;
民國初年,石末鎮屬山西省冀寧道,民國23年,石末鎮屬山西省直轄,民國26年後,石末鎮屬山西省第五行政區。民國30年,共產黨在高平建立根據地,歸太岳區管轄。民國32年劃歸為陵高縣。1945年6月,高平市解放,同年10月撤銷陵高縣,仍劃歸高平市,屬太岳四專區。1948年又改屬太岳三專區。

旅遊


文物古迹有龍王山的龍王廟,建築整齊,保存完好。石末村千年特大酸棗樹,挺拔不衰;侯庄趙家老南院,一進十八院,聞名遐邇。1988年將全鄉分散的烈士紀念碑集中於此,建成石末鄉烈士陵園,陵園正中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侯庄老南院建於清乾隆年間,為近代資本家趙伯周、趙仲周兄弟的世代住宅。
翻身碑
石末村翻身紀念碑
刻有碑文的翻身碑立放在碑亭之內。前邊兩根立柱上雕一副對聯:
想從前獨裁專制血淚不幹難活命
看現在民主自由說理樹根把身翻
橫批為“大翻身”,懸於碑亭頂部。
高平石末村“翻身碑”
高平石末村“翻身碑”
“翻身碑”高2.4米,寬0.73米,厚0.25米。碑首為方形,正面刻有“減租清債反奸運動”圖,反面是反映村民耕作的“大生產”圖。碑身正反面邊緣,有耕田播種、喜鵲鬧梅、士兵圖、農作物及幾何圖紋環繞。 1945年6月,山西高平解放,土地改革運動隨即在當地展開。
據老人回憶,修建這座碑亭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石末村為修建這座碑亭,還專門成立籌委會,動用本村和附近村莊的工匠20多人,“刻字的工匠名字我至今還記得,是本村的楊金福。”
“翻身碑”上刻有“中華民國三十五年陰曆七月初九日”字樣,李貴發、李志文說,陰曆七月初九,是村裡傳統的廟會日,延續至今,“可以想象,當時翻身碑的落成典禮,場面是多麼熱鬧!
如今,這通保存完好的翻身碑,仍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一幕幕輝煌難忘的歷史。
三槐庄村翻身紀念碑
三槐庄翻身紀念碑位於高平市石末鄉三槐庄村莊嶺上。
1947年4月,三槐庄全體民眾同立。碑身為石灰岩,建置於砂石碑亭內。紀念碑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30平方米。2009年,新農村建設戶通水泥路時,將紀念碑原有的圍牆拆除,將腐爛風化的碑座進行加固。此碑現保存完好
千年酸棗樹
國內樹齡最大的——2000多年的酸棗樹。
特大酸棗樹
特大酸棗樹
樹高9.8米,莖圍1.66米。樹冠形似巨龍。相傳樹齡約2000年,至今生長旺盛。果實分長、圓、扁、方4類,果味有酸、甜、苦、辣4種。

歷史沿革


1949年,屬高平縣第四區。
1956年,屬石末鄉。
1959年,屬石末工作區。
1961年,屬石末公社。
1971年,增設雙泉、秦庄2個生產大隊。
1981年,增設秦庄川生產大隊,轄17個生產大隊。
1984年5月,石末公社改石末鄉,改轄17個村民委員會。
1993年5月,屬縣級高平市。 

人口


2011年末,石末鄉轄區總人口1653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4人,城鎮化率2.3%。另有流動人口443人。總人口中,男性8220人,佔49.73%;女性8310人,佔51.27%;14歲以下1881人,佔11.38%;15~64歲10284人,佔62.22%;65歲以上4365人,佔26.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6528人,佔99.99%;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2人,佔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7.4‰,人口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長率4.1‰。 
2017年,石末鄉常住人口15677人。 
截至2018年末,石末鄉戶籍人口16517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末鄉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370多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1所,在校生950人,專任教師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43人,專任教師6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石末鄉有各類科技人才3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7人,經營管理人才9人,高技能人才14人,農村實用人才22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石末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7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麵塑、刺繡、捉馬、九蓮燈等。 
2011年末,石末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 
2011年末,石末鄉有中央、省、市等電視台10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330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末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衛生所1所;病床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人、執業(助理)醫師0.54人、註冊護士0.2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400人次,住院手術12台次,出院病人250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290人,參合率96.04%。 
社會保障
2011年,石末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6戶,人數696人,支出97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9人,支岀15萬元,比上年增長4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3人次,共支出1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02人次,支出3.66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70畝,倒塌房屋64間,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救災支出24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末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9千米,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2000冊。有固定電話用戶3400戶,行動電話用戶4100戶。 

交通


石末鄉境內有陵侯高速公路過境。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1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