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

綜合性工藝研究所

中航工業製造所創建於1957年,是國內唯一專門從事航空製造技術和專用設備開發的綜合性工藝研究所。現有職工1300餘人、工程院院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科技人員800餘人。擁有40多個專業和多個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實驗室和製造技術研發中心。

簡介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第625研究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地處CBD中央商務區)邊緣地帶,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氣氛濃厚。

行業地位


隸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研究所是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建設單位。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是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 全國唯一專門從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和工藝裝備開發的綜合性研究所,也是全國著名的機電產品技術開發中心。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內部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內部

科研實力


科研領域

研究所為我國新型飛機、發動機研製和航空工廠的技術改造提供了大量先進位造技術和工藝裝備,在數控及柔性製造系統、計算機應用軟體、高能束流加工、先進電加工、特種焊接、複合材料構件製造、鈑金成形、機械連接與裝配、無損檢測、航空工業生產組織管理、航空製造技術戰略研究與規劃等專業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和先進水平。

科研人才

建所以來,研究所已培養和鍛鍊出一支專業配套、經驗豐富的科技及技工隊伍,全所現有職工約14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佔60%,有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30餘人,高級工程師200餘人,工程師300餘人。

科研實驗室

擁有40多個專業和多個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實驗室和製造技術研發中心。擁有國內實力最強的集激光、電子束與等離子束為一體的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航空連接重點實驗室和航空數控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樹脂基複合材料構件製造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國內首家准生產型科技北京柔性製造系統實驗中心等。

科研成果

建所以來,研究所已取得重要科研成果600餘項,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獲得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00餘項。其中樹脂基複合材料技術、特種焊接技術、數字化柔性裝配技術、高能束流加工技術、金屬成形技術等構成了航空製造技術的基礎,其成果絕大部分居國內領先地位,有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果轉化

研究所還大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工業部門的生產力,迄今已提供了大量數控機床、輪胎成型機械、製藥機械組合機床及自動線、輕工及食品包裝機械、特種焊接設備等,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榮譽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始終堅持以先進位造技術研究與創新為主業,緊跟世界先進技術,保持航空製造技術的發展勢頭,為我國研製新型飛機、發動機提供了大量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工藝設備。50多年來,共承擔國防預研課題千餘項,累積取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700多項,其中獲國家發明獎16項,國家級與部級科技進步獎450餘項,先後10次在型號研製與預研中榮立集體功。僅“十五”以來,該所開展了國防預研、國防基礎科研、國防973項目、863計劃等253項,取得成果近百項,申報專利百餘項。獲集團公司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1項,78人次立功

歷史沿革


1957年—1958年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
1958年—1960年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
1960年—1961年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
1961年—1962年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4795部隊
1962年—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字930部隊
1965年—1968年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所
1968年—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京字102部隊
1970年—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二五研究所
1974年—1983年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六二五研究所
1983年—1988年航空工業部第六二五研究所
1988年—1993年航空航天工業部第六二五研究所
1993年—1999年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第六二五研究所
1999年—2002年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製造工程研究所
2002年—2007年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
2007年至今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

合作交流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先後與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技術交流和經濟合作關係,為提高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的製造技術和生產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1.中法合作
(1)與法國Forest-line公司的合作
研究所1980年開始與法國Forest-line 公司進行合作。迄今為止,已合作生產了多種大型龍門式數控銑床及大型數控加工中心近百台,包括多坐標數控仿形龍門銑床,三坐標雙主軸高速數控龍門銑床,五坐標高速數控龍門銑床等,這些銑床在航空工業和其它工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2)與法國ACB公司的合作
研究所從2002年開始與法國ACB公司開展了合作,合作領域主要涉及超塑成型/擴散連接、熱成型設備等方面。
2.中俄合作
研究所建所以來,在許多領域與俄羅斯的研究院所和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特別是1990年以來,與俄羅斯航空工藝研究院(NIAT)、激光物理研究所(ILPH)、全俄航空材料研究院(VIAM)、伏爾加流域航空工藝研究院(AviTI)等單位開展了廣泛的科技合作。合作領域涉及葉片高速加工技術、激光加工技術、高頻顯微檢測技術、離子注入技術等。
3. 中英合作
(1)與英國焊接研究所(TWI)的合作
研究所從1996年成為TWI的工業會員。2002年雙方簽訂了FSW專利技術許可協議,同時TWI授予研究所在指定區域發售二級許可的權利。2005年以來雙方在技術交流方面來往更加密切。 2006年TWI中國辦事處在研究所正式成立,標誌著雙方已成為攜手共進的合作夥伴。
(2)與空客英國公司的合作
2006年7月空中客車英國公司相關人員到研究所訪問,雙方交換了對開展合作的看法和建議。會後雙方針對電子束焊接、攪拌摩擦焊、樹脂和緊固件等進行了深入交流。2006年11月空客公司代表再訪研究所,對合作框架協議進行了討論。
4.中德合作(德宇航)
2004年11月德宇航專家應邀來研究所進行複合材料技術交流。2005年8月研究所三位技術人員在德宇航進行了技術培訓。2006年10月德宇航(DLR)材料研究所專家來所就EB-PVD技術做了交流;11月德宇航結構力學部主管來研究所訪問,開展CAE-DLR合作項目的交流。
5.中烏合作(烏克蘭巴頓所)
多年來研究所與烏克蘭巴頓所開展了深入的技術交流,在多功能電子束加工技術、激光全息無損檢測技術、鈦合金不鏽鋼活性焊劑A-TIG焊技術等領域進行了合作,並多次邀請巴頓所的專家來所講學。
6.中美合作
(1) 與美國UTRC的合作
1994-1997年,研究所與美國UTRC簽訂了協議,在激光加工技術方面的進行了合作。
(2) 與美國波音公司的合作
2005年美國波音公司代表來研究所參觀訪問,雙方增進了了解,為今後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6年11月波音公司全球合作夥伴部經理等人再次來訪,雙方一致同意在複合材料、緊固件等領域進行合作。

所屬企業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自1993年起至2007年,投資並控股相繼成立了北京市航空表面工程技術公司、北京戴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航藝通幕牆裝飾有限公司、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賽福斯特技術有限公司、中航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貝特里技術發展公司。
北京市貝特里技術發展公司於2009年註冊成立,註冊資金200萬元。是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出資組建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公司,其經營範圍:機電一體化高科技產品的技術開發、諮詢、服務;銷售、經營機電設備出口業務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產業結構優化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為適應市場變化、提高市場競爭力,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在科研、生產、經營方面不斷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
2010年初,在以中航製造所橡膠機械裝備板塊為基礎,與原有的北京戴瑞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橡膠機械業務進行整合重組,成立了北京貝特里戴瑞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從事輪胎成型機及配套等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2011年又相繼成立了北京航維捷飛機自動鑽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和北京東方宏陽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同期為進一步改變中航工業製造所所屬公司複雜的股權關係,以適應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經中航工業集團公司批複,整合重組的北京貝特里戴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原北京賽福斯特技術有限公司中航製造所控股變更為北京市貝特里技術發展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航藝通幕牆裝飾有限公司變更為北京市貝特里技術發展公司控股、自然人參股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