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

野獸徠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名稱來源


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得名於1905年巴黎 的秋季沙龍展覽,當時,以馬蒂斯為首的一批前衛藝術家展於同一層廳的作品,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形象地將這些畫稱作“一罐顏料摜在公眾的面前”。而那位後來創出“立體主義”名稱的《吉爾·布拉斯》雜誌的記者路易·沃塞爾,則突發靈感地想到了這一恰當也合適的名稱。
他在那個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廳中央,發現馬爾凱(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小型銅像,不由得驚叫起來:“多那太羅被關在了野獸籠中!”(多那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雕塑家)。
不久,這一俏皮話便在《吉爾·布拉斯》雜誌登出,而“野獸主義”的名稱也很快被廣泛地認同。翌年當“籠子”里的“野獸”傾巢而出,舉行一個接一個驚人的展覽時,野獸主義則已是影響巨增,勢頭高漲了。這一初含諷刺意味的名稱,後來也逐漸失去了它的貶義。
野獸主義畫家弗里茨給野獸主義下的定義是:“通過顏色的交響技巧,達到日光的同樣效果。狂熱的移寫(出發點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動)在火熱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論。”

風格特點


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繼續著後印象主義梵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畫風不再特別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透視與明暗關係,採用更加平面化的構圖、暗面與亮面的強烈對比,純粹的寫實,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對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繪畫中注意創造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
有人把野獸主義看作是廣義的表現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野獸派不是一個藝術運動,只是馬蒂斯等人藝術生涯中短暫的一個階段,一個特別注意線和色彩表現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縛的階段。
馬蒂斯後來回憶說:“對我來說,野獸時期是繪畫工具的試驗,我必須出一種富於表現力而意味深長的方式,將藍﹑紅﹑綠並列融匯”。

藝術原則


野獸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顏色起到光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採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 塗,手段要凈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內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致。
馬蒂斯說過:“構圖,就是以裝飾方法對畫家用以表達自己感情的各種不同素材進行安排的藝術。”
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馬蒂斯的老師莫羅曾對他說過:“你必須使繪畫單純化。”
所以作為野獸主義始終的代表馬蒂斯頑強地使色彩恢復它本來具備的力量,單純和表現的意義。

盛行時間


野獸派首次露面之後,引起了一致的注目,到了1908年間發展達到頂端。此派實際上不過盛行三、四年間,但它帶給其後的現代美術影響甚深。
雖然在1908年之後,野獸派的代表畫家均已捨去野獸派的特色之表現,但他們在轉向自己獨特創作之後,都從此而產生出特異的樣式,憑主觀去改變對象形體,使美成為純粹感覺的象徵。
野獸主義自1905年發端到1908年已趨消沉,爾後由立體主義所取代。

影響意義


野獸主義作為社團存在的時間祗有二三年。參加這一社團的藝術家後來朝著不同的目標,繼續作新的探索。是20世紀在歐洲第一個現代主義流派,它擺脫了物體固有的色彩特徵,運用簡練的線條和誇張的顏色來實現色彩在畫面中的完全釋放和獨立,
野獸派的出現把歐洲從幾百年的傳統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釋放了出來,野獸派的產生意義,就在於色彩不必依附於任何自然形態以及他們的真實性,就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品格特徵。

代表人物


綜述

野獸派最主要的代表畫家包括:馬蒂斯、弗拉曼克、德蘭等,他們三人在1905年至1908年之間的創作,均具有野獸派的特質,個性的表現極為勇猛。
其中尤以馬蒂斯最足以稱為野獸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畫多以女人作為主題,影響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覆畫女人的形體,注意韻律的和諧與優美。《奢侈·靜寂·逸樂》和《裸婦》即為其代表名作。
此外,馬爾凱、盧奧、芒更、卡莫昂、杜菲以及荷蘭的唐元等也都是野獸派畫家。

馬蒂斯

野獸主義運動中最核心的人物是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他與畢加索一起被視為20世紀法國畫壇上的兩位最重要的藝術家。馬蒂斯出生於皮卡地的小鎮勒·卡多。他那做商人的父親本來期望兒子將來當律師,因而馬蒂斯在念完高中后,便進入巴黎的一所法律學校學習。
後來他回到故鄉,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充當書記員。假如沒有1890年那次患闌尾炎住院的經歷,他也許怎麼也不會想到要去當一名畫家;他的母親為了讓他在手術后康復階段的病床上消磨時光,給他帶去了顏料、畫筆和一本自學繪畫的手冊。沒想到這些東西竟然讓馬蒂斯從此象著了魔似地對繪畫痴迷起來。出院后他便開始在昆廷·德·拉圖爾學校素描班上夜校,後來,總算得到其父親的允許到巴黎學畫。他先是入朱利安學院,隨古典派畫家布格羅學習。
1892年,他報考巴黎美術學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徵派畫家莫羅看中,收入自己的畫室。莫羅當之無愧地是第一位現代藝術教育家。馬蒂斯一生都忘不了這位恩師的教導,多少年後,只要一提到莫羅的名字,他的眼睛就會濕潤。
1898年,他首次在全國協會沙龍展出作品並獲得成功。他的早期繪畫曾受到畢沙羅、西涅克、塞尚、高更等人的影響。
在徠經過了幾種風格的嘗試之後,他於1905年前後最終確立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他通過主觀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來描繪物象。
他說:“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達,而不是對自然進行抄襲。我使用最單純的色彩。”他作畫,偏愛用平塗的畫法。他把繪畫視為平面的裝飾,而有意減弱畫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體積感。同時,他根據感情的需要,將高純度的平面色塊在畫中組合,使其形成衝突對比或平衡和諧的關係,產生音樂般的節奏。他的畫,造型極其簡煉,線條彎曲起伏,筆法輕鬆流暢,散發著兒童般的天真稚趣,萌發著生命的朝氣。他的畫,往往傳達著某種歡快的情感,給人以視覺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