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劑M
天然膠與合成膠的促進劑
促進劑M化學名稱2一巰基苯並噻唑,簡稱MBT,分子量167.25。淡黃色單斜針狀或片狀結晶粉末,有微臭和苦味,相對密度1.42。熔點170~181℃。溶於丙酮、醋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及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等鹼性溶液。微溶於苯,不溶於水和汽油。可燃,呈粉塵狀時有爆炸危險。低毒,LD50 5000mg/kg。
中文名稱:促進劑M
中文別名:M快熟粉;2-巰基-1,3-硫氮茚;2-巰基苯駢噻唑;苯並噻唑硫醇;苯並噻唑硫;
英文名稱:2-Mercaptobenzothiazole
英文別名:mercaptobenzothiazole;AG 63;2(3H)-Benzothiazolethione;ROTAX;2-Benzothiazolethiol,MBT;
CAS號:149-30-4
分子式:CHNS
分子量:167.25100
精確質量:166.98600
PSA:79.93000
LogP:2.58500
符號:GHS07GHS09
信號詞:警告
危害聲明:H317; H410
警示性聲明:P273; P280; P501
包裝等級:I; II; III
危險類別:6.1
海關編碼:29342020
危險品運輸編碼:UN 3077 9/PG 3
WGK Germany:2
危險類別碼:R43; R50/53
安全說明:S24-S37-S60-S61
RTECS號:DL6475000
危險品標誌:Xi
該品有許多生產方法,但主要是分別以苯胺、鄰硝基氯苯和二苯硫脲為原料的3種方法。
1.以苯胺為原料 通常是將苯胺、二硫化碳和硫磺在高壓釜中直接反應,也可用脂肪胺、二甲基甲醯胺、三噻唑烷和多取甲醛等代替二硫化碳,使苯胺和硫磺的壓力下反應。用苯胺為原料的方法,其反應壓力都較高,一般在4MPa以上,有高達15MPa,因此也稱高壓法。
2. 以鄰硝基氯苯為原料 鄰硝基氯苯與還原劑硫氫化鈉、多硫化鈉或硫化氫反應都可還原成鄰氨基硫酚。進一步與二硫化碳反應而製得促進劑M。這類方法有的反應時間較長(硫氫化鈉約需20h),但都可在常壓或較低壓力下進行,又稱常壓法。
3. 以二苯硫脲為原料 此法的反應壓力介於前述兩種方法之間,在4MPa以下,一般稱中壓法。
4. 以鄰氯硝基苯、多硫化鈉、二硫化碳為原料,在110~130℃溫度、343kPa壓力下反應生成2-巰基苯並噻唑鈉鹽,再用硫酸進行酸化、水洗得產品。
5. 在合成釜中投入一定比例的苯胺、CS和硫黃,在攪拌下升溫,在溫度240~260℃、壓力9.0~10.0MPa下保溫反應3h。反應結束後於一定pH值條件下鹼溶,除去不溶物,溶液經酸化、脫水和乾燥后得到產品促進劑M。也可以採用苯胺為主要原料,先與二硫化碳生成犖 取代含硫化合物,再在濃硫酸和溴化鈉存在下合環反應得產物,反應均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產率達90%。
6. 常壓法 將硫化鈉、硫磺製成多硫化鈉,然後將多硫化鈉、鄰硝基氯苯、二硫化碳在100~130℃和低於0.34MPa壓力下,縮合成2-巰基苯並噻唑的鈉鹽。經25%~30%的硫酸進行一次酸化(ph值2~3) 、水洗(80℃) 、氫氧化鈉鹼溶 (ph值11.5~12) 、過濾、硫酸二次酸化(溫度60~65℃,ph值4~5) 、中和、水洗、乾燥、粉碎,即為成品。
促進劑M結構式
項目 | 粉料 | 加油粉料 | 顆粒 |
外觀(目測) | 淡黃色粉末(顆粒) | ||
初熔點 ℃≥ | 170.0 | 170.0 | 170.0 |
加熱減量 %≤ | 0.30 | 0.40 | 0.30 |
灰份%≤ | 0.30 | 0.40 | 0.30 |
篩余物(150μm),% ≤ | 0.10 | 0.10 | \ |
篩余物(63μm),% ≤ | 0.50 | 0.50 | \ |
添加劑,% | \ | 1.0-2.0 | \ |
粒徑,mm | \ | \ | 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