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達元
吳達元
吳達元原籍廣東中山人,生於上海。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外語系。1930年赴法國留學。1934年回國后,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52年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兼系副主任。著有《法國文學史》、《法語語法》,譯有《博馬舍戲劇二種》,參加主編《歐洲文學史》等。傳略編入《廣東省當代名人錄》。
吳達元
民族:漢
出身:店員
本人成分:教師
籍貫:廣東省中山縣
最後學歷:法國里昂大學文學院碩士
1912 年-1914 年:家塾
1914 年-1917年:私塾
1917年夏-1921年夏:上海廣肇義學(小學),讀完小學
1921夏-1925年夏:上海南洋大學附中(后改名為南洋模範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中);(1925年畢業),讀完中學
1924年:參加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世界童子軍會,獲“黑夜尋路”比賽第三名
1925夏-1926年夏:上海交通大學,工科一年級
1926夏-1929年夏:北平清華大學外文系二、三、四年級
1929夏-1930年夏:清華大學外文系研究院一年級
1930夏-1931年夏:法國底雄大學,學習、研究法國語言文學
1931夏-1932年夏: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
1932夏-1934年夏:法國里昂大學,研究法國文學,獲文學院碩士
1934夏-1936年夏:清華大學外文系專任講師、教授
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隨清華大學遷校
1937-1938春:衡山南嶽臨時大學文學院 1938春-1938年夏:隨清華大學遷雲南蒙自
1938夏-1946年 5月: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
1938秋-1940年夏:曾任西南聯大外文系、西南聯大教育學院英語系系主任
1940秋-1941年夏:雲南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
1941春-1941年夏:昆明廣播電台,法語廣播(三個月)
1943年-1946年夏:雲南昆明中法大學法語系兼職教授
1946年6月-1946年8月:廣州中山大學講學,北返途中兼課
1946年10月-1952:遷回北平,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
1947 秋-1948夏:(1947, 9 – 48,7月) 赴美劍橋(清華大學休假一年),休假
1948年:任清華大學聘任委員會委員
吳達元在西南聯大的著作《法國文學史》
1951年: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訪問海南老根據地,任副團長
1952年:參加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任同聲翻譯
1952-1976年:院系調整,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曾任法語教研室主任、西語系副主任,北京外國語學院兼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956年春:任北京大學工會組織部部長
1956年第一學期北京外國語學院,講授法國文學史(從開始到1789年)
1957年第一學期:北京外國語學院,講授法國文學史(從開始到1789年)
1962年:幫助北京青年藝術劇院演出了“費加羅的婚禮”(蘇凡、肖曲指導),周恩來總理親自觀看了該劇綵排並做指示
1965春:甲狀腺癌手術
1976年3月24日:因甲狀腺癌擴散不幸逝世
吳達元教授(1905,10,31~1976,3,24),廣東中山人1929年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第一級畢業。1929年清華大學研究院一年級。1930年赴法國留學研究法國語言文學。30~31年在底雄大學學習、研究法國語言文學,31~32年在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32~34年在里昂大學研究法國文學,獲文學院碩士學位。1934年夏回國,任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專任講師,1936年晉陞為教授。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隨清華大學遷校到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抗戰勝利后,返回北平任清華大學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任北京大學教授。在西南聯大外文系、西南聯大教育學院英語系以及清華大學外文系都曾擔任過系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后曾任北京大學西語系副系主任。1951年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南方根據地訪問團,任副團長之一兼任海南分團團長。1952年參加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任同聲翻譯。抗日戰爭期間在艱苦的條件下寫作並於1946年出版了《法國文學史》(上、下冊,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了包馬曬著的《費嘉樂的結婚(又名,狂歡的一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解放后翻譯了博馬舍著的《塞維勒的理髮師》(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重譯了博馬舍著的《費加羅的婚姻》(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並幫助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於1962年排練、演出了該劇。1959年出版了《法語語法》(商務印書館)。後來和楊周翰教授、趙蘿蕤教授一起主編了《歐洲文學史》(上、下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上冊,1979年下冊)。他在法國語言文學還有諸多論文和譯著。1965年查出患有甲狀腺癌,做了切除手術並進行了放射性治療。他對疾病非常樂觀,住院或治療期間經常給病友現身說法,講述自己是怎樣和癌症作鬥爭的。由於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癌症複發並擴散,不幸於1976年3月24日逝世。吳達元教授在法國語言和文學的研究和教學上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在研究、寫作、翻譯和教學等方面從來都是嚴謹、一絲不苟的。他對自己一貫嚴格要求,為人忠誠,待人和善、樂於助人。他的一生為人類留下了大量寶貴的學術、文化和精神財富。
吳達元曾在此居住
3. 包馬曬:“費嘉樂的結婚”(翻譯並有序言),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年;譯稿還在四川“文史雜誌”分期登載。
4. 法國文學史(上、下兩冊),商務印書館,1946年,1993年由上海書店收入“民國叢書”第四編,
5.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三篇論文),“民族文學”雜誌,
6. 都德:“老人”(譯文),“自由論壇”,1945年左右。
7. 紀念朱自清先生,“論調”,1948年,
8. 關於法國文學問題的文章,“益世報”文學副刊,1949年左右。
9. 美帝給與法國的“恩惠”- 依佛·法奇“共和國在危難中”讀後記,光明日報。抗美援朝文學特輯,1951年 1月15日。
10. 依佛·法奇,“法蘭西共和國在危難中”(翻譯並作序),世界知識社,1957年。
11. 阿拉貢,“芳鄰”(翻譯),和徐繼曾合譯,1951年。
12. 阿拉貢,“多列士和法國”(翻譯),“翻譯月刊”,第4卷第4期,1951年。
13. “弗朗索瓦·拉伯雷簡述”(短文),《紀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拉伯雷、馬蒂》(小冊子),1953 年。
14. 孟德斯鳩(紀念世界名人的短文),“新觀察”雜誌,1955年第9期。
譯者: 吳達元
16. 博馬舍:“費加羅的婚禮”(解放前出版的包馬曬:“費嘉樂的結婚”的修改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年。
17. “塞維勒的理髮師”的人物形象(論文),西方語文,第一卷第3期,1957年11月。
18. 西語教學一定要黨的領導,西方語文,第一卷第3期,1957年11月。
19. “費加羅的婚禮”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論文),“北京大學學報”,1958年第 2 期。
20. 法語語法(教科書),商務印書館,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
21. 為“莫里哀喜劇選”寫的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
22. 羅曼·羅蘭:“向過去告別”(翻譯),“世界文學”,1961年第4期。
23. 文學和語言的關係(短文),“外語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2期。
24. 博馬舍戲劇二種(翻譯並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年,2001年再版。(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25. 盧梭:“新愛洛綺斯”(長篇選譯),“世界文學”,1962年第9期。
26. 狄德羅:“這不是故事”(翻譯),“世界文學”,1963年第10期。
27. 歐洲文學史(上冊)(教科書),(主編:楊周翰、吳達元、趙蘿蕤),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
28. 紀念孟德斯鳩(短文),中國青年報,1965年5月5日。
29. 法國人民的第一部愛國詩篇“羅蘭之歌”,60年代。
30. 法語語法(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65年。
31. 歐洲文學史(下冊)(教科書),(主編:楊周翰、吳達元、趙蘿蕤),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作者:吳達元
吳達元、吳組緗等曾就讀於清華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