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Zhengzhou Yellow River Highway Bridge),又稱“花園口黃河大橋”,是中國河南省境內一座連接鄭州市與新鄉市原陽縣的過河通道,是北京—香港公路(107國道)跨越黃河的一座特大橋樑,是鄭州至滑縣(213省道)路線的樞紐。

徠1984年7月5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開工建設;於1986年10月1日通車運營。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南起鄭州市花園口,北抵新鄉市原陽縣橋北鄉馬庄村,大橋全長5549.86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總投資1.78億元。

簡介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是國道G107線北京-深圳,省道是鄭州至滑縣,鄭州至常平路線的樞紐,南起鄭州市花園口風景名勝區,離市區約15公里左右,北抵新鄉市原陽縣橋北劉奄村附近道路,全長5549.86米,是連接鄭州與新鄉的重要樞紐,也是河南省內跨越黃河的重要捷徑快速通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橋樑之一,國道南北交通大通道跨越母親河的特大橋面。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南接鄭花公路(鄭州花園口大道),北連鄭新公路,是京廣公路幹線上的咽喉。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是國道G107北京至深圳,省道鄭州至滑縣,鄭州至常平路線的樞紐,國道南北交通大通道跨越母親河的特大橋面。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於1984年7月開工,1986年9月竣工。該橋於1987年被評為河南省優質工程,1988年被評為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背景


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對該橋建設極為重視,彭真、李鵬等先後到施工現場視察過,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橋名,大橋建成后對促進中原地區經濟發展,提高黃河南北運輸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南接鄭花公路,北連鄭新公路,是京廣公路幹線上的咽喉。1984年7月5日開工,1986年9月17日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車。按設計竣工日期提前1年零9個月。經國家鑒定驗收完全符合設計要求,被評為優質工程。整個大橋設計流量(三百年一遇)為36000立方米/秒,相應水位94.78米(黃海高程)。核算流量,黃河花園口防洪標準46000立方米/秒,相應水位95.47米。正橋面總寬18.5米,行車道寬16米,兩側人行道寬各1米。南引橋面寬19.5米,行車道寬16米,兩側人行道寬各1.5米。橋型上部構造為預應力混凝土筒支梁,橋面每140~250米設一伸縮縫,以伸縮縫為分界線,計25聯。下部構造為鑽孔灌柱樁基礎,框架式橋台,雙柱式橋墩。橋孔布局137孔。全橋共圬工體積為14萬多平方米。因大橋地處鄭州黃河處,故名“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建設歷程


1976年1月,原河南省交通廳進行新黃河公路大橋的資料收集工作,並多次召開檔案工作會議,初勘六個橋位,選出三條橋軸線,兩次確定橋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等中央有關部門反覆磋商,進行了六年零六個月的研討。
1982年初,原河南省交通廳上交了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的《初步設計》。12月26日,時任河南省副省長何竹康要求加速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的籌建,召集了原河南省交通廳和原河南省建委的相關負責人商討,之後經歷了半個月的時間,對大橋的《初步設計》進行了論證,批准採用簡支梁方案。
1983年1月20日,原河南省建委關於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的批文被審閥,相關負責人被召集,要求抓緊進行下一步的技術設計,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建新的黃河公路大橋。12月下旬,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進行了基柱載重實驗。
1984年1月中旬,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進行了第二次基柱載重實驗。7月5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的技術設計通過審批並開工建設,總投資1.78億元。
1985年2月8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31號開鑽第一根水中鑽孔樁。
1986年4月7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水中30個橋墩工程完成;7月14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架梁合攏。9月17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工程竣工;10月1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通車運營。
2005年7月6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進行為期15天的路面維護工程。
2008年9月,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進行專項養護工程。
2014年3月,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進行維修加固工程;7月28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橋面進行半幅封閉施工,並於年底暫時恢復通車。
2015年3月,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對東半幅路面進行維修,半幅封閉施工;6月完成施工,恢復雙向4車道;7月,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進行荷載試驗工作。

橋樑位置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位於黃河下游上端,離鄭州市區約15千米左右;南岸是鄭州市花園口,接鄭花公路(鄭州花園口大道),北岸為河南省原陽縣橋北鄉馬庄村,連鄭新公路,途經該橋公路為北京—香港公路(107國道),是鄭州—滑縣公路(213省道)的樞紐。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由北引橋、主橋和南引橋三部分組成。橋型上部構造為T型預應力簡支梁,分為系梁、墩柱和蓋梁,下部構造為鑽孔灌柱樁。框架式橋台,雙柱式橋墩,為一框架結構,採用鑽孔樁作基礎。預應力張拉錨固系統採用XM型錨具。橋面混凝土為連續式,以伸縮縫為分界線。該橋左岸跨堤採用平交方式,同時設置防汛交通輔道連接上下游堤防交通;右岸採用立交方式與黃河大堤交叉。

設計參數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設計運用年限100年,全長5549.86米,採用(28×20+62×50+47×40)米的跨徑布置,橋孔布局137孔。正橋面寬度為18米,中間9米為快車道,兩邊各有1米寬的人行道和3.5米寬的慢車道。南引橋面寬19.5米,機動車道寬16米,兩側人行道寬各1.5米。橋面每140至250米設一伸縮縫,以伸縮縫為分界線,計25聯。大橋跨越黃河大堤時與堤頂道路凈空少於3.5米,橋位處河槽寬度750米,河槽最大擺動寬度1000米。全橋共圬工體積為14萬多平方米。
技術標準
橋面寬度正橋18.5米,南引橋19.5米
道路等級二級公路
荷載標準公路-Ⅱ級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洪水頻率1次/300年
防洪流量36000立方米/秒(三百年一遇)
水位高度94.78米(黃海高程)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12年10月8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終止收費,永久免費。

通行事項

交通管制
2012年9月26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河南省公安廳聯合發布《關於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維修期間大型車輛繞行路線公告》,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實行交通管制,行駛的3軸以上(含3軸)大型載貨車輛必須分流繞道行駛。
2013年2月28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保留一個公交車、客車和應急搶險車輛專用通道,保障車輛通行。
限高限重
1986年10月1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通車,禁止載重超過55噸(含55噸)車輛的車輛通行。
2013年2月28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禁止車身高度超過2.7米(含2.7米)的車輛通行。

交通流量

20徠12年1月至5月,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日平均車流量達到3.76萬輛。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橋址處河床而層為粉細砂,易沖易淤。汛期沖深達十餘米。平時主流擺動不定。變化頻繁。流量受三門峽水控制,很不穩定,有時水深1至3米,有時又成干灘。所以雖然水中段常年有水,卻是不深不淺,很難行船,無法使用常規的水上拖輪、駁船等施工設備。同時施工從南岸向水中延伸,只有一個工作面,不能在對岸或河心灘地另闢施工場地。大直徑水中鑽孔樁需要機械設備較多,運輸量亦大。因此,如用大跨度纜索吊機等施工方案,均不現實。只有採用水上施工便橋方案,才能確保水中墩正常連續施工。由於工期急,要求汛期盡量減少施工中斷,便橋要能抵禦洪水沖刷和冰凌撞擊。根據運輸量需要在便橋上鋪設雙線標準運輸道。
● ● 水上施工首先要修通便橋。鑒於該橋的特點,便橋宜採用不受水位與河床變化影響的懸臂打樁懸臂拼梁施工方法。粲用萬能桿件拼成臂打樁懸臂拼梁施工方法。粲用萬能桿件拼成再分式桁架,高2米,寬8米。枕木直接擱放於桁架節點上,為加強汛期穩定和便於懸臂法施工,便橋樑部結構設計成多聯連續梁,每聯10跨,每跨14米,支墩為4根直徑40x24米管樁組成的單排架。施工便橋經歷了1984年冬流冰的撞擊和1985年8100立方米/秒流量的考驗。當流量大於護簡困難,水上施土暫停數日,全部水上機械設備沒有撤回,為減少汛期對施工的影響。
● ● 改橋水中段鑽孔遇到一個特殊的問題“成為險工堤段的花園口堤壩”。1938年6月至1947年4月,花園口拋投過大量片石護堤,沿岸河床沉積了不少片石、塊石。施工過程中,靠堤的水中墩遇到很多拋石,給施工帶來了很大困難。為此技術設計將28、20號墩改為4根中1.5米深50米鑽孔樁基礎,準備必要時改用直徑1.4米衝擊鑽穿過密集的片石層。28、29號墩除使用了衝擊鑽外,還採取接長鋼護簡、潛水人工抱石等方法排除障礙。在30號墩,翼式站頭頂面將一塊埋藏於河床中的大塊石夾住帶了上來,塊石側面明顯地殘留著被鑽機刮刀刻劃的多道弧凹痕,該孔鑽具在鑽進過程中遇到了強大的阻力。因此在選擇水上鑽機時,為了突破可能遇到的散亂塊石,必須選擇比較堅固牢靠的鑽機和鑽具。施工方通過開工初期事先聯繫大橋局橋機廠簽訂協,研製新型鑽機,解決了問題。
● ● 黃河河床除砂、粘土、砂夾卵石外,有時夾有較硬的礦石鈣質結核層。該橋鑽孔既深,直徑又大,需要鑽機有較大的旋轉扭矩,並能變換轉速與扭矩,以適應各種地層。

榮譽表彰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於1987年被評為河南省優質工程,於1988年被評為國家優質工程獎銀質獎。

文化特色


1986年,鄧小平同志題寫了“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橋名。

交通意義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的建成通車,從根本上解決了鄭州黃河公路老橋長年堵塞的嚴重問題,使行人車輛暢通無阻。這不僅對黃河兩岸的工業、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及社會交往起到極大的作用,而且對促進祖國南北的京廣幹線公路運輸,也會發生重要的影響。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是北京—香港公路(107國道)的咽喉工程,建成后從根本上解決了鄭州黃河公路老橋車輛長年擁堵的問題,達到過往行人、車輛暢通無阻,滿足經由鄭州北上京津,南下武漢、廣州的公路運輸需要,對中原地區乃至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河南日報》評)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南起鄭州市花園口,北抵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馬庄,是連接鄭州與新鄉的重要樞紐,也是河南省內跨越黃河的重要快速通道。(《鄭州晚報》評)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跨越黃河大堤時與堤頂道路凈空少於3.5米,對黃河防汛搶險的交通暢通和運輸安全有一定影響。(黃河網評)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是跨黃河的第一座特大橋,為促進黃河兩岸交通、推動交通運輸事業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新華社評)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是中國公路南北運輸的大動脈。(鄭州教育信息網評)

收費問題


依法應終止收費

鄭州黃河大橋
鄭州黃河大橋
根據2008年2月國家審計署辦公廳公布的一份名為《18個省市收費公路建設運營管理情況審計調查結果》2號公告,鄭州黃河大橋總投資為1.78億元,其中銀行貸款7100萬元,該貸款已於1996年通過收費全部還清。但截至2012年1月,過往車輛根據型號不同被分別收取10元/次-80元/次不等的通行費,位於該大橋南端的一個通行收費公示板顯示,鄭州黃河大橋的收費起止日期為:2000年12月28日至2020年12月27日。
根據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有關規定,若該公路為政府還貸公路,那麼如果其在批准的收費期限屆滿前已經還清貸款、還清有償集資的,必須終止收費,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早在1996年便已還清貸款,必須停止收費。

收費收入

2011年上半年,鄭州黃河大橋為中原高速貢獻了近1.3億元的通行費收入,之前的2010年,則貢獻了高達2.4億元的收入。統計發現,自1997年以來,中原高速至今已收費高達16億元之多。而如果以2010年的數據計算,該大橋還能在以後的時限內繼續收費高達24億元。

未停止收費原因

關於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的收費問題,包括交通部、河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交通廳等諸多部門均對其有明文規定,因此,雖然民間對取消該橋收費呼聲頗高,但由於該橋收費“並不違規”。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對於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之所以很難被取消收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如果取消該橋收費,將很可能對該橋造成巨大交通壓力,甚至出現擁堵、堵塞等局面,難以通行,還會使該橋迅速淪落為危橋。

停止收費

從2012年10月7日河南省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自2012年10月8日零時起,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終止收取通行費,這意味著兩岸的交流將更加便捷。同時,河南省交通廳等部門將對行駛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的3軸以上(含3軸)大型載貨車輛實行分流繞道行駛。

違規信息


違規收費14.5億
1984年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開工建設,1986年9月30日正式建成通車。建成后,鄭州到新鄉的里程比走老橋縮短13公里,但小轎車一次通過收費10元也讓沿線居民頗有怨言。尤其是2008年2月27日,國家審計署對18個省市收費公路建設運營管理情況審計結果顯示:總投資1.78億元的鄭州黃河公路大橋,1996年已經全部還清貸款,違規收費14.5億元。這項調查結果引起軒然大波,之後的幾年,不時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言,希望撤銷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收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