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讓

王讓

王讓(1354~1427)明初大臣。

生平


字秉遜,今山東淄博市博山區八陡鎮北河口村人。明洪武末年,由地方薦舉被授以國小學錄(最高學府國子監的管理人員),是因為他“施教以孝為先”。他在國子監頗有威信,得到皇帝的提升重用。永樂中期,明成祖朱棣敕命他教皇太孫讀書。洪熙元年,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登基當皇帝,封王讓為右春坊贊善。宣德元年,朱瞻基登基坐殿,開始了明宣宗時代。王讓因為為師有功,被提升為吏部右侍郎,宣德二年,浙江秋租負欠積多,王讓奉命前去督理,不久卒於任上,享年74歲。

孝子


王讓,原名王秉遜,字宗禮,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4)生於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孝婦鄉(現博山區八陡鎮北河口村)一個殷實農民的家庭。守舊禮教的熏陶,從小就親近名師,交結賢友,學習禮節,長大后成了一名私塾先生。他認為孝順父母是做兒女首先必須做到的事,為此他處處、事事孝敬父母,禮待鄰里,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父母死後,王讓按風俗為父母守墓三年。有一年夏天,雷雨交加,王讓冒雨趴在母親墳頭上。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母親生前最怕打雷,故趴在墳頭上與母親作伴,使九泉下的母親不致於害怕。他的孝行傳遍了孝鄉,也感動了上蒼。

故居


明初,八陡庄自天主教堂以東,大街以南,南北橋以西大片地方均為王讓故居之地,有“曲家大門王家街”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