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3條詞條名為大山村的結果 展開
- 屬長江中下游低丘陵地帶
- 中國富硒第一村
- 廣州番禺區大石街道
- 海南省定安縣龍門鎮大山村
-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涼亭鄉下轄村
- 貴州省赫章縣六曲河鎮下下村
- 雲南省普洱鎮沅縣勐大鎮大山村民委員會
- 山東省棗莊市下轄村
-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大山村
- 大山村隸屬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
- 雲南省瀾滄縣大山鄉大山村
- 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魚塘鄉大山村
- 雲南省祿勸縣屏山街道山西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大山村
- 貴州省威寧縣草海鎮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活水鄉大山村
- 貴州省赫章縣結構鄉大山村
- 雲南省楚雄市西舍路鄉保甸村委會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魯納鄉大山村
-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玉皇鄉大山村
-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九鄉大山村
- 雲南省昆明市彝族自治縣塘子鎮大山村
- 雲南省尋甸縣河口鄉下轄村
- 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舊城鄉大山村
- 雲南南澗縣無量山鎮下轄村
- 重慶市巴南區三江街道大山村
-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鐘山鄉大山村
-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新村鎮大山村
- 甘肅省隴南徽縣嘉陵鎮大山村
- 雲南省昆明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聯合鄉下轄村
- 貴州省威寧縣么站鎮下轄村
- 雲南省祿勸縣翠華鎮下轄村
-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橫河鎮大山村
- 雲南省昭通威信縣扎西鎮大山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裡山鄉大山村
- 雲南省宣威市西寧街道大山村
-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小垣鎮下轄村
- 湖北省鄂州市澤林鎮大山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上村鄉大山村
- 大連市石河街道大山村
- 貴州省赫章縣白果鎮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元陽縣黃茅嶺鄉大山村
- 河北省興隆縣藍旗營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舊縣鎮大山村
-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關廟鎮大山村
- 貴州遵義湄潭縣湄江鎮大山村
- 貴州省赫章縣財神鎮下轄村
- 廣東省廉江市營仔鎮大山村
-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金山鎮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大地基鄉大山村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白鹿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以勒鎮大山村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
- 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四明山鎮大山村
-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大山村
-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西宋鄉大山村
-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石嶺鎮下轄村
- 雲南省尋甸縣聯合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馬路鄉大山村
- 吉林省敦化市雁鳴湖鎮下轄村
-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巷賢鎮下轄村
- 貴州省赫章縣興發鄉下轄村
- 山西省高平市陳區鎮大山村
大山村
中國富硒第一村
中國三大富硒村之一的大山村,地處安徽省池州市石台縣仙寓山鎮境內的崇山峻岭之中,東面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相接,西面與著名生態旅遊區仙寓山相連,他們都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海拔高度1000餘米,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山中福地。
中國富硒第一村
大山村有三個村民組,王村,李村,洪村,自然風景十分優美,崇山峻岭的山脈綿延起伏,古樹蒼翠,山谷溝澗縱橫,流泉飛瀑,山腰上茶園翠綠,梯田層層,還有那明清時期的古村落、富硒神泉、富硒茶園、神龍谷、將軍岩、老虎岩、青蛙石、觀音洞、天方湖等,美麗的景觀與神奇的富硒村構建成了一個充滿神韻和魅力的人間天堂。
大山村地名考:大山村李村組又名黃開源,據老輩說,此處原為一黃姓居住地,清初走向沒落,僅剩一老頭留守,人稱黃老爹,黃姓祖先遷於何地、子孫遷向何方?今日村中無人能道其詳,至於黃老爹,亦無人能詳其姓字。今日村中之居民有二姓,十之七八為李,餘下姓汪。
李姓始祖向曜公自油榨塢首遷大山楓林坦(今大山村吳家),歷二世,因居不利,復遷油榨塢(今珂田新店下首),七孫有三(芳熙公、芳旭公、芳慶公)轉遷黃開源,據1812年《源頭李氏宗譜》記載,黃開源亦稱王坑源。余以為王家後山神龍谷有二源,此為其一(景點一簾幽夢上游),因之。
汪姓則轉迀自羊市村(今楊樹村)對面之汪家邊。
恭濬河源自源頭吳山,流五里至羊市村,與使力坑之水相匯,交匯處謂之使力坑口。使力坑即今之大山村市裡自漆林塢至丁家下首整條山塢的統稱,包括茶園裡、漆林塢(今人稱七里塢)、林田(汪家塢)、鐵屋裡、陳家、丁家,合併前屬珂田鄉市裡村。
村名市裡,實屬鄉下,據說文革期間曾鬧一笑話,說某日,一批上海知青在公社等候派遣,眾人皆爭相去市裡,時人笑之。
據傳使力坑一名的由來,源於李布政陵墓的建設,布政墓的規格很高,位於使力坑口之羊市村,進深兩百多米,兩側石人石馬,基座皆為巨型石條,重數噸,而雕琢這些石條的原材料則取自使力坑一帶,當初運送這些石條累死不少騾馬,故名使力坑。
茶園裡位於仙寓山西北麓,為鄭姓世居之地,世代以種茶為生,村子不大,依山而建,白牆黛瓦,錯落有致。在老家黃開源向來有七月半修路(即清理路邊雜草樹木、填補坑窪之處)的傳統,但鄭姓族人向來不為修橋鋪路之舉,謂上輩傳說:修橋整路絕(音催)後代。余兒時有聞,甚異之。
沿溪而下,估約五里至林田,即今之汪家塢,名為汪家塢卻無汪姓。林田為吳姓世居地,據《延陵吳氏族乘》記載,“……薦言公景安之始祖,其先姑蘇吳江縣東吳村梅里人也,唐挈居歙之黃墩,五公居陳塘,六公居富饒,七公守休寧,堪與家言,雲逢孝則止,逢田則住……”,而恭濬河流域古屬貴池興孝鄉,因遷之。
出汪家塢左拐即至鐵屋裡,余以為鐵屋裡應為“頭五里”之口誤,因村落至使力坑口約摸五里。村中雜姓,吳居多,李王次之,吳為延陵吳,李是源頭李(遷自黃開源),王是新安王(遷自珂田)。
陳家居於鐵屋裡與使力坑口之間,與丁家一河之隔。陳家主姓為陳,遷自剡溪,屬新安文堂陳氏,間有邢、高二姓。丁家原居民固然姓丁,明朝時期為本鄉望族,舉人丁旦即生於此地,不知何時衰落,部分後裔遷磯灘,今原籍已無丁姓,現居民為汪姓,來源無考。(摘自李益仁撰《恭濬地名考》)
中國富硒第一村
中國富硒第一村
據有關資料證實,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凡是都有一個度,硒含量過高,對人體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影響人體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若硒含量過低了,就打不到人體營養保健的效果;大山村土壤平均含硒量比紫陽高,比恩施低,介乎二者之間,對人體更有益。而且大山村富硒土壤面積約200公頃,這樣大面積的富硒區域,在全國實屬罕見。安徽的大山村不愧為中國富硒第一村。大山茶葉均為富硒有機茶
中國富硒第一村
一個曾經下放到大山村的銅陵市退休職工王劍三, 97年2月到醫院檢查時,發現得了胃癌,多方治療均不見好轉,心灰意冷之下想起了他當年下放過的大山村,那裡空氣好,環境幽靜,是個療養的好地方,老王懷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來到了久別的大山,依山結棚而居,種一窪菜地,沒事爬山,摘野果,生活自己自足,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5年後,老王清瘦了,但卻變得更加精神了,胃口也增大而胃部的疼痛也逐年減輕之後,老王又到醫院複查,令人驚訝的是他的癌細胞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這件事很快引起了媒體和科技界的關注。2004年2月,中國科技大學綠色科技中心的專家來到大山村,對這裡土壤進毯子化驗分析,發現大山村竟是全國罕見的富硒村。據安徽省科技諮詢中心微量元素諮詢部和安徽省微量元素研究會的檢測報告得知,土壤中的硒含量主要取決於土壤母質的硒含量,石台大山茶山上的土屬於含石煤和腐殖質較高的黃棕壤,其土壤性質與全國別外兩個富硒村,陝西紫陽、湖北恩施的富含石煤的富硒土壤類似。經分析檢測,石台大山村茶山土壤每克含硒9。7微克,所以石台山平均含硒量在紫陽和恩施之間,高於普通土壤20倍,正好是人體所需的含量。可以說咱們富硒大山村就是一幅葯,這就是神秘的地方之一,正是因為這種神秘的硒挽救了一位患癌晚期老人。
中國富硒第一村
自然環境
這裡有紅豆杉、鵝掌秋、青錢柳、羅漢松、銀杏、紅櫸、紅楠等珍貴稀有樹木,有靈芝、石耳、白木、黃連等名貴藥材,有雲豹、黑鹿、穿山甲、娃娃魚、白鷳等珍禽異獸,有牡丹、芍藥、紫薇、杜鵑、芙蓉等奇花異草,有茶葉、木耳、筍乾、百合、蕨菜等山珍野味。為了保護山上環境避免受到污染,嚴格禁止山中農戶養殖家禽,因此僅在大山周圍山腳半坡中就有多個開放式的山林之家養殖農場,每天這裡所產生的數以萬計的土雞蛋也具有極高的含硒量。
厚重的古徽道
大山村中有條古徽道,是徽州連通當時安徽省會安慶的要道,一條全部用青石板鋪就的古道,穿過山,通向林蔭深處,一直望不見它的盡頭。它是歷史上一條重要的古道,也是清乾隆至民國時期安徽省省會所在地——安慶,通往本省徽州和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的交通要道,清志稱“徽饒通衢”。
這條保存完好的古徽道,全長7.5公里。它北起石台縣仙寓鎮新店村,南至仙寓山的園通庵,與祁門縣接壤,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生態環境最優、風景最美、路程最長的以青石板鋪就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古徽道。一頭經由池州、殷匯等地,一頭通往屯溪、景德鎮、上饒等地。這條保存最完好的古徽道,是用清一色的長條形青石板鋪成的,寬度為1.5米,全長7.5公里。在這條古徽道上,每隔幾里路,便建有一座石亭,供行人小憩或食宿之用。由於山勢陡峭,仙寓古徽道也異常險峻,有一段坡度接近90度。當年行走在這條古徽道上的人們,肩挑手扛,竹杖芒鞋,不知經歷了多少艱辛!
大山村徽道上的要塞櫸根嶺,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清咸豐年間,兩江總督曾國藩為防禦太平軍,建起了一座長達14公里的石長城,石長城的一段即在仙寓山櫸根嶺,它橫跨古徽道,故稱櫸根關。此關海拔900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之地,曾國藩率領的湘軍與太平軍,在這一帶曾多次交手。關於櫸根嶺之戰,《清史稿》中有多處記載,曾國藩的家書中也數次寫到。最慘烈的一戰:1860年,太平軍攻陷徽州,曾國藩帶領湘軍退駐祁門,搶佔各要塞有利地形,並派兵堅守櫸根關,而太平軍分別從江西婺源、黟縣漁亭、石台櫸根嶺三路向祁門進攻。攻打櫸根關的太平軍,雖然兵力十倍於湘軍,但打得十分艱難,血戰三天三夜,才破關而入,直抵祁門總督府門,曾國藩、李鴻章等差點拔劍自刎。
中國富硒第一村
中國富硒第一村
大山村古徽道還見證了幾段革命歷史。1934年,方誌敏領導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途經此古徽道,與國民黨頑固派血戰一場,這裡至今還遺留有紅軍的戰壕。1949年,解放軍橫渡長江後向西南挺進時,途經古徽道,與敵匪作戰,取得了輝煌戰績。
七彩玉谷
中國富硒第一村
七彩玉谷,大約形成於三億四千萬年以前,原名仙寓大峽谷,之所以稱之為七彩玉谷,是因為這裡的石質為火山爆發后形成的彩色花崗石。經過水流的千百萬年沖刷、溶蝕,彩石層錶殼的岩體被推走了,彩石便顯露了出來,以棕紅、純白兩色為主,間以青、藍、灰、黑等多種顏色,斑斕絢麗,整個河床像一條玉帶。而隨著早晚、晴雨與四季光照、投射角度的變化,七彩玉谷也產生出不同色調的觀賞效果,宛如現代舞台背景的幻化多變。在這條長約4000米的彩色峽谷中,尤其是呈棕紅色的石頭,光滑如玉,在水的映襯下,艷麗無比。七彩玉谷內還有兩處巨幅天然壁畫,其中一幅長近100米,氣勢磅礴,造型頗似人物和珍禽異獸。因為人跡罕至,七彩玉谷中有著許多的精巧的山石,折射著美麗的光芒。
影視作品
中國富硒第一村
2007年拍攝[走進科學]大山村求雨之謎
2011年拍攝電視劇《山裡山外》
中國富硒第一村
中國富硒第一村
中國富硒第一村
2015年拍攝《生財有道》生態中國系列(鄉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