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小詩的結果 展開

小詩

短小自由的詩歌形式

所謂小詩,是一種變異的形式,也是一種即興式的短詩,多以三五行為一首,表現剎那間的情緒和感觸,寄予人生的哲理和思想,並執著於意境的追求,引起讀者的聯想,具有言簡意賅的效果。

簡介


1921~1925年之間五四運動后小詩曾盛行一時。小詩成為“風靡一時的詩歌體裁”、“新詩壇上的寵兒”。當時被稱作“小詩流行的時代”。小詩的形式從外國輸入,在1921年周作人的《日本的短歌》《論小詩》等的介紹和引導和鄭振鐸於1922年翻譯的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後來形成了以冰心、宗白華為主要代表的小詩派。小詩的出現和興盛說明了詩人對於詩歌形式多方面探索的努力,也體現了新詩開始向更廣闊的藝術天地為自己尋找和創造新的發展機制,在新詩的發展史上開始由外部客觀世界的描繪轉向內心主體精神的表現,具有過渡性的意義。

特點


小詩的主要特點就是小——篇幅小,由此而帶來一系列特點。

短小

小詩的藝術,正是從“萬”取一,從“無限”取“有限”,從“面”取點的藝術。小詩的“寓萬於一”的最終目的是“以一馭萬”。小詩的“寓萬於一”,“一”是小詩的外貌,“萬”是小詩的藝術容量。

自由

小詩抒發詩人的瞬間感受,在內容上享有極為廣闊的空間。在形式上也很自由,可以押韻,也可不押韻;可以採用各種方式排列。

哲理

富於哲理意味小詩偏重哲理,淡雅中見深沉。小詩藉助形象和比喻來挖掘和滲透哲理。
PS.小詩的弊端:視野狹窄、內容貧乏、形式單調。
“用理論式的概念式的,與過於抽象的文字列為詩形。”“用過量的例子來破壞詩歌的效果。”——成仿吾《詩之防禦戰》
“根本的失敗,就是內容太單調,太空乏,沒有活潑的現實人生做背景。”——鄭伯奇《新文學之精神》
“不僅沒有形式,而且沒有輪廓。”“已經夠空虛,夠纖弱,夠偏重理智,夠缺乏形式的了,若再受泰戈爾的影響,必有不可救藥的一天。”——聞一多《泰戈爾批評》

代表人物


冰心
冰心(1900~1999)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兩本詩集《繁星》和《春水》(最初發表於北京的《晨報》,后結集由商務印書館於一九二三年出版)共收小詩350餘首,其體制和構思都深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啟示,但又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
冰心的小詩善於捕捉剎那間的感覺,引發獨特的這裡內涵,取材廣泛而思想駁雜,但其基本主旨是對“愛的哲學”的詠唱。愛,成為冰心核心和靈魂,母親、童心和自然都在她的小詩里倍加讚賞。冰心的小詩不僅更多的執著探索和剖露“自我”的內心世界,而且增添了女性特有的細膩和婉約,“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愁,欲語又停留”是她小詩的獨特神韻,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猶如秋澗月下的清泉流瀉,附人耳邊的低訴輕語,節奏舒緩,格調清新,文辭優美,意境恬淡,被譽為“春水體”或“繁星體”,一直得到人們的喜愛。

典型人物


宗白華(1898~1986)又名宗之櫆,江蘇常熟人詩集《流雲》出版於1923年12月,小詩數量雖只有48首但是它以精純洗鍊的語言唱出了五四退潮期一部分知識分子對前途的期待和悲抑的情緒,對生命、人生、自然、宇宙發出的渴慕與讚美的哲理情思。
此外,還有梁宗岱的《晚禱》等。其中以冰心、宗白華影響最大。

歷史發展


小詩運動的冷卻,一方面是因為小詩文體特徵之局限性所致。小詩多以簡潔含蓄的白話表現“剎那的感興”,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形式短小,多以三五行為一首,容量較小,難以承載更廣泛的題材,並且與中國20世紀中期再次出現的革命高潮產生了不協調。另一方面是由於小詩盛極一時,仿作者甚眾,粗率成章者甚多,以致小詩泛濫成災,過分忽視詩歌的形式美,沾染了以理為主調的風氣,往往理勝於情,出現了大批粗製濫造的作品,影響了接受者的胃口。因此,大約到1925年以後,小詩逐漸衰落,而被另一種新興的創作熱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