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蹈

詞語

高蹈,漢語辭彙。拼音是gāo dǎo,指舉足頓地;隱居;隱士;崛起;特出;高超;超脫。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常用作謂語。

基本解釋


(1)[travel to a far place]∶遠遊
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左傳·哀公二十一年》
(2)[be a hermit]∶過隱居的生活
嘉遯龍盤,玩世高蹈。——晉·張協七命

引證解釋


舉足頓地
1、遠行。
①《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於顧。齊人責稽首,因歌之曰:‘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唯其儒書,以為二國憂。’”杜預註:“高蹈,猶遠行也。”孔穎達疏:“高蹈,高舉足而蹈地,故言猶遠行也。”
②一說暴跳貌。
《呂氏春秋·知化》“子胥兩袪高蹶而出於廷”漢高誘註:“兩手舉衣而行。蹶,蹈也。《傳》曰‘魯人之皋,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謂也。”
2、喜悅貌。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慷慨者逆聲而擊節,醞藉者見密而高蹈。”詹鍈義證:“高蹈是說高興得舉足頓地,猶之乎說手舞足蹈。”
3、感奮貌。
①《列子·湯問》:“師襄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
②馬駿聲《端陽赫麗樓獨酌》詩:“客里光陰草草過,撫心高蹈奈愁何?”
指隱居
1、三國·魏·鍾會《檄蜀文》:“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微子之蹤,措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樂業。”
2、《梁書·止足傳序》:“雖禍敗危亡,陳乎耳目,而輕舉高蹈,寡乎前史。”
3、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黨禍起新朝,正士寒心,連袂高蹈。”
4、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四:“有少數的個人英雄索性高蹈,諷刺‘前線主義’,而強調‘宣傳不是藝術’。”
指隱士
1、唐·皮日休《移元徵君書》:“如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則舜不為高蹈也,舜不為真隱也。”
2、清·龍啟瑞《答羅生書》:“且仆非不願為高蹈,而有戀於此也。”
崛起;特出
唐·韓愈《薦士》詩:“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高超;超脫。
1、宋·蘇軾《和寄無選長官》:“葆光既清尚,命尹亦高蹈。”
2、郭沫若《紀念碑性的建國史詩之期待》:“自抗戰發動以後,多數的作家執筆從戎,參加了戰地服務工作,便是平常態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習慣和精神動向改變了,力求與時代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