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秦開的結果 展開
- 戰國時期燕國將領
- 無錫市梁溪區廣益街道毛灣一社區黨總支書記
秦開
戰國時期燕國將領
秦開,出身魯國秦氏,戰國時期燕國將領。早年在東胡做人質,很受東胡的信任,通曉民情風俗。燕昭王姬職即位后,秦開逃歸燕國。後於公元前300年大破東胡,迫使東胡北退千餘里,還曾渡過遼水進攻箕氏朝鮮,直達滿番汗(今朝鮮清川江以西大寧江流域博川郡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餘里。燕國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修築燕長城。
秦開是戰國時期燕國將領,很有德行和才能。早年在東胡做人質。東胡人非常信任秦開,秦開於是藉機掌握東胡的風土人情、軍事地理等情況。一次販馬途中,蓄謀已久的秦開脫離隊伍,恰巧燕國的隊伍巡防經過。秦開回國后,燕昭王任命他為大將,秦開便開始訓練兵士。
當時燕昭王勵精圖治,國力已經逐漸強盛,眼看東北邊境百姓遭難,他下定決心徹底平定邊患。對於帶兵打仗的人選,他思考很長時間,最後決定將率軍驅胡重任交給在東胡做過人質的秦開。秦開非常富於作戰經驗,久經沙場,百戰百勝,並對東胡的情況十分熟悉。
秦開回國后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媯水流域(今北京延慶境內)向密雲地區的漁水(今白河)、鮑丘水(今潮河)流域推進,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東胡軍雖奮力抵抗,卻無法阻擋燕軍凌厲的攻勢,只得一路退卻,燕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失地。在接連勝利的情況下,燕軍士氣更加旺盛,一鼓作氣向東北追殲東胡。東胡一直退卻到一千多裡外的今西遼河上游。此時的秦開站在燕北邊地,謀划安定策略。秦開效法趙國,動員軍民大修障塞,於是修建成西起造陽(今河北張家口)東到襄平(今遼寧遼陽)的長達兩千多公里的燕國北長城。後來,燕國在廣袤的新領土上陸續設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用以防禦胡人的侵略。燕國在幅員上一躍超過趙、齊、韓三國,僅次於秦、楚兩國,在列國中位居第三。
後來,秦開率軍向東渡過遼水進攻朝鮮半島的箕氏朝鮮政權,奪取兩千多里土地,直達滿番汗(今朝鮮清川江以西大寧江流域博川郡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於是燕國據有遼寧全境及朝鮮半島部分地區。
秦開
燕將秦開襲走東胡,建長城,設郡縣,將先進的生產方式和進步的社會制度擴展到東北地區,將文明延伸到蠻荒之地。遼東郡的設置是東北地區進入中華文明體系的轉折點,是新的歷史時期開端的標誌。
當時,秦開即向燕昭王彙報在東胡期間的一切,並遼東地區的地理形勢,東胡的戰鬥力等。建議燕昭王出兵收復遼東,他願揮金戈,冒矢石,率眾進擊。燕昭王採納他的意見,委以兵符,勒以軍法。
秦開即籌策用兵方案,約整軍士,釁鼓祭旗,刻期出征。大軍行到遼東,與胡人相遇,兵刃交接,東胡人的戰法、兵器,怎敵得訓練有素,紀律嚴整且裝備精良的燕國大軍。因此只一襲擊,大挫東胡人的銳氣。再戰再敗,一直朝北逃遁。秦開乘勝,麾軍追擊,—舉“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里”。於是,遼東地區回歸燕國。
當時箕子朝鮮稱兵欲動。燕乃遣秦開攻其西方,取地二千餘里,至滿番汗(今朝鮮安州一帶)為界。
《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魏略》
秦舞陽,秦開之孫。
遼寧省瀋陽市城南的五里河公園,鑄造有秦開的青銅塑像,重達五十噸,這是後人對秦開豐功偉績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