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代碼結構、傳輸控制步驟、出錯控制等許多參數作出定義。
對網路始入門者來說,紛繁複雜的協議常常讓人頭痛不已―這些協議各起什麼作用?它們之間又有什麼聯繫?為什麼有了A協議還需要補充B協議?這些問題搞不清楚,往往成為進一步學習的障礙。其實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理解:是先有了各種不同語言的民族,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有了不同民族間交流的需求。網路也是這樣,最初人們在小範圍內建立網路,只需要自己作一些簡單的約定,保證這一有限範圍內的用戶遵守就可以了;到後來網路規模越來越大,才考慮到制定更嚴格的規章制度即協議;而為了實現多個不同網路的互聯,又會增加不少新協議作為補充,或成長為統一的新標準。
數據在網路中由源傳輸到目的地,需要一系列的加工處理,為了便於理解,我們這裡不妨打個比喻。如果我們把數據比做巧克力:我們可以把加工巧克力的設備作為源,而把消費者的手作為目的來看看會有什麼樣的傳輸過程。巧克力廠通常會為每塊巧克力外邊加上一層包裝,然後還會將若干巧克力裝入一個巧克力盒,再把幾個巧克力盒一起裝入一個外包裝,運輸公司還會把許多箱巧克力裝入一個集裝箱,到達消費者所在的城市后,又會由運輸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打開不同的包裝層。不同層次的包裝、解包裝需要不同的規範和設備,計算機網路也同樣有不同的封裝、傳輸層面,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1978 年提出“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層模型,它將是我們後續篇幅中要介紹的內容,這裡先不展開論述。網路的協議就是用作這些不同的網路層的行為規範的。網路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協議族,每一協議族都在網路的各層對應有相應的協議,其中作為Internet規範的是ICP/IP協議族,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
TCP/IP協議的定義以及層次、功能
什麼是TCP/IP協議,劃為幾層,各有什麼功能?
TCP/IP協議族包含了很多功能各異的子協議。為此我們也利用上文所述的分層的方式來剖析它的結構。TCP/IP層次模型共分為四層: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同時也有TCP/IP五層協議的分法: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際網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其與7層模型的具體對應關係如圖所示:
TCP/IP網路協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間網協議)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協議,它的流行與Internet的迅猛發展密切相關―TCP/IP最初是為網際網路的原型ARPANET所設計的,目的是提供一整套方便實用、能應用於多種網路上的協議,事實證明TCP/IP做到了這一點,它使網路互聯變得容易起
來,並且使越來越多的網路加入其中,成為Internet的事實標準。
*應用層―應用層是所有用戶所面向的應用程序的統稱。T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面有著很多協議來支持不同的應用,許多大家所熟悉的基於Internet的應用的實現就離不開這些協議。如我們進行萬維網(WWW)訪問用到了HTTP協議、文件傳輸用FTP協議、電子郵件發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協議、遠程登錄用Telnet協議等等,都是屬於TCP/IP應用層的;就用戶而言,看到的是由一個個軟體所構築的大多為圖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實際後台運行的便是上述協議。
* 傳輸層―這一層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T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的協議有TCP和UDP。
*網路層―是TCP/IP協議族中非常關鍵的一層,主要定義了IP地址格式,從而能夠使得不同應用類型的數據在Internet上通暢地傳輸,IP協議就是一個網路層協議。
*網路介面層―這是TCP/IP軟體的最低層,負責接收IP數據包並通過網路發送之,或者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出IP數據報,交給IP層。
1.TCP/UDP協議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協議屬於傳輸層協議。其中TCP提供IP環境下的數據可靠傳輸,它提供的服務包括數據流傳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雙工操作和多路復用。通過面向連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數據包發送。通俗說,它是事先為所發送的數據開闢出連接好的通道,然後再進行數據發送;而UDP則不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錯恢復功能。一般來說,TCP對應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而UDP對應的則是可靠性要求低、傳輸經濟的應用。TCP支持的應用協議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應用層協議主要有:NFS(網路文件系統)、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DNS(主域名稱系統)、TFTP(通用文件傳輸協議)等。
IP協議的定義、IP地址的分類及特點
什麼是IP協議,IP地址如何表示,分為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為了便於定址和層次化地構造網路,IP地址被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用到A、B、C三類。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又稱網際網路協議,是支持網間互連的數據報協議,它與TC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一起構成了TCP/IP協議族的核心。它提供網間連接的完善功能,包括IP數據報規定互連網路範圍內的IP地址格式。
Internet 上,為了實現連接到網際網路上的結點之間的通信,必須為每個結點(入網的計算機)分配一個地址,並且應當保證這個地址是全網唯一的,這便是IP地址。
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個二進位位表示,每8位二進位數為一個
整數,中間由小數點間隔,如159.226.41.98,整個IP地址空間有4組8位二進位數,由表示主機所在的網路的地址(類似部隊的編號)以及主機在該網路中的標識(如同士兵在該部隊的編號)共同組成。
為了便於定址和層次化的構造網路,IP地址被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用到A、B、C三類。
*A類地址:A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第一組8位二進位數表示,網路中的主機標識
佔3組8位二進位數,A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第一位二進位數取值必須為“0”。不難算出,A類地址允許有126個網段(範圍從0-127,0是保留的並且表示所有IP地址,而127也是保留的地址,並且是用於測試環回用的,所以減去兩個為126個),每個網路大約允許有1670萬台主機,通常分配給擁有大量主機的網路(如主幹網)。
*B類地址:B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前兩組8位二進位數表示,網路中的主機標識佔兩組8位二進位數,B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前兩位二進位數取值必須為“10”。
B類地址允許有16384個網段,每個網路允許有65533台主機,適用於結點比較多的網路(如區域網)。
*C類地址:C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前3組8位二進位數表示,網路中主機標識佔1組8位二進位數,C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前3位二進位數取值必須為“110”。具有C類地址的網路允許有254台主機,適用於結點比較少的網路(如校園網)。
為了便於記憶,通常習慣採用4個十進位數來表示一個IP地址,十進位數之間採用句點“.”予以分隔。這種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稱為點分十進位法。如以這種方式表示,A類網路的IP地址範圍為1.0.0.1-127.255.255.254;B類網路的IP地址範圍為:128.1.0.1-191.255.255.254;C類網路的IP地址範圍為:192.0.1.1-223.255.255.254。
D類地址:範圍從224-239,D類IP地址第一個位元組以“1110”開始,它是一個專門保留的地址。它並不指向 特 定的網路,這一類地址被用在多點廣播(Multicast)中。多點廣播地址用來一次定址一組計算機,它標識共享同一協議的一組計算機。
E類地址:範圍從240-254,以“11110”開始,為將來使用保留。全零(“0.0.0.0”)地址對應於當前主機。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
由於網路地址緊張、主機地址相對過剩,採取子網掩碼的方式來指定網段號。
TCP/IP協議與低層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無關,這也是TCP/IP的重要特點。正因為如此,它能廣泛地支持由低兩層協議構成的物理網路結構。已使用TCP/IP連接成洲際網、全國網與跨地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