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祖宮
浙江金華的道觀景點
黃帝為宗,太上為教的中國道教是中華文化之母。為發掘金華山得天獨厚的亘古資源,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滿足海內外三千萬華人同胞朝聖先賢黃大仙的夙願。公元一九九六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投資2000多萬在金華山修復了江南最大的道觀——黃大仙祖宮。
祖宮石獅子
黃大仙祖宮
巍峨的黃大仙祖宮坐落在雙龍國家風景區內居鹿田湖畔,披皇 嶺仙境,佔地7.9公頃,宮殿建築群佔地1.8公頃,海拔562.8米,進深716米,七進階祖庭由19處宮樓、閣、台組成。宮境深邃,成了中國之最。它三拔頭籌,一是道院大,佔地79999平方米;二是宮殿大,棲主神的赤松宮,三清宮都是佔地1000平方米,屋高20米上下的重樓高閣。這在中國道教史上是空前的;三是殿內陳設件和法器大,7.2米長的雕花香案,直徑1.5米重3噸的銅鐘,還有銅香爐,鐵寶鼎,大木鼓都會讓你大飽眼福。在黃大仙祖宮的赤松宮與靈宮殿之間有一個祭壇,直徑18米,佔地255平方米。當你站在祭壇陰陽界處自說,或者你和朋友分別站在陰陽魚眼處對說,都有強烈的迴音和鳴。似空谷傳聲,人會發生聆聽天音的意象,遂命名為天音祭壇。據浙江大學的一位學者慕名前來考察后認為迴音效果比北京天壇迴音壁好得多。真是“不是天壇,勝似天壇”。
黃大仙在東南亞一帶華人中有著極大的影響,有僑仙之美譽。蘭溪市北隅的黃湓村,便是大仙黃初平出生地,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給人遐想。
在黃大仙故里,遊客不僅可遊覽黃大仙宮、二仙井、故居、牧羊路、利市路等遺跡,尚可前往黃大山、道家山、穆澄源等地尋覓仙蹤。主要有雲岩禪隱(雲泉庵)、落松亭、馬龜山、百步梯、神仙腳印、神仙洞、神仙台桌、棋盤石等。
黃大仙寺
在浙江省蘭溪市區北隅,東對黃大仙山,西倚蘭溪江畔,為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吒石成羊”之神仙——黃初平出生地。村東入口處矗立石牌樓一座,上嵌“黃大仙故里”五個大字,系出於國家政協副主席錢偉長之手筆。村中田畦平整,古屋錯落,古風猶存,百業興旺。尚留有牧羊路、利市路、黃大仙故居、二仙井等遺跡。
黃湓為晉代叱石成羊的黃初平(大仙)的出生地。《神仙傳》有年十五,家使牧羊,失之四十餘年,其兄初起尋索於市中,遇道士求弟遂得,並問羊安在?初平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成羊數萬頭。村名黃湓之黃即取之其姓黃字。湓字取義於滄海桑田,蘭江河道變遷,水沖沙漲,變原漢唐時期的深澤為泥沙淤積成的湓地。民間有五百年前石骨山,五百年後黃湓灘的說法。黃與湓結合,逐漸形成今天的黃湓村名。
據《光緒蘭溪縣誌》載,相傳為“晉黃初平兄弟所開鑿,味極甘美”。井欄上刻有“二仙井”三字,為明崇禎癸酉年(公元1631年)重修立。井旁牆壁上嵌有“仙井”石碑,為乾隆年間遺物。
車門朝北,古樸典雅,結構精巧。門前即為橫貫村中的利市路。圍牆白牆黑瓦,窗上雕有鹿、鶴、鯨等吉祥藻飾。故居坐東朝西,凡三間,木結構,紅柱青瓦,外形若陶屋。
“大仙菜”又名“落湯青”。炒熟后青碧如玉,故俗稱“落湯青”。此菜原生地為黃大仙故里———黃湓村,而食后略帶苦味,傳說是大仙用治病救人後的藥渣作肥料后長大,因此賦予神奇名稱“大仙菜”。
“大仙菜”色、味俱佳,食后回味無窮,具有清涼理氣之藥效,又加上美麗的傳說,是蘭溪民間一道食之不厭的佳肴,又是招待親朋好友的地方特色菜。只有大仙故里種植的才是正宗的,移植別地,味道全然不如原產地的,彷彿冥冥之中真的有一股神的力量在顯現,也可以說是神的一種造化。
黃大仙名初平,東晉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於金華蘭溪。他自幼良勤放羊。15歲時被仙師引入金華山石洞(據傳為朝真洞、仙瀑洞)修鍊,黃大仙的仙師有二,即服水玉,教神農的西漢雨師赤松子和賣葯海上與秦始皇侃長生不老之說的安期生。黃大仙在金華山石洞內累功四十年,修得叱石成羊法術。后又與兄修鍊至500歲,得日中無影之功登真。后遂行天下,匡世濟民,成為民眾喜愛的除妖祛邪、懲惡揚善的英雄。黃大仙的生平傳略有中國神仙傳譜的開山巨篇《神仙傳》(東晉葛洪著)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