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湖北大學二級學院
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於2003年11月在原湖北大學地理系、環境工程系、湖北省農業資源與區域規劃研究所等基礎上組建而成。學院是湖北省高等院校學院制改革試點單位,是湖北省資源環境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現學院設有6個本科專業: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地理科學(師範類)、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另設環境工程中澳國際合作班和水污染防治技術與設備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試點班。學院還擁有地理科學及生態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地理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2個專業學位點。
湖北大學地理系的前身是1942年國立湖北師範學院史地專修科,1949年和1952年先後更名為湖北教育學院史地科和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地理科,1958年成立武漢師範學院地理系,並開始開辦本科教育,1984年調整為湖北大學地理系。湖北省農業資源與區域規劃研究所是1987年湖北省農業區劃委員會與湖北大學聯合組建的研究機構。環境工程系由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於1998年創辦,2000年開始招生。
學院擁有地理科學及生態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地理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環境工程3個專業學位點。建有“區域開發與環境響應”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農村安全飲水、湖北省農業遙感應用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生物(環境工程)、地理學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1個環境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
學院科研實力突出,人均科研經費連續10年名列學校前茅。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國家基礎研究等重大科技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7項。先後與澳、美、英、德、挪威、芬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關係,為學院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學院獲國家和部委、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30多部,如《Diversity and ecology of mountain bamboos in the Shennongji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Central China: Implication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德國Cuvillier Verlag出版)、《The Interplay of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in a Patchy World》(荷蘭Utrecht 大學出版)、《中國及其毗鄰地區1∶400萬地貌圖》(中國地圖出版社)、《四川盆地1∶50萬地貌圖》(科學出版社)、《環境地貌學簡議》(地震出版社)、《湖北省農業自然資源與綜合農業區劃》(湖北科學出版社)、《湖北省大中型湖庫資源與綜合開發研究》(湖北科技出版社)、《湖北旅遊發展戰略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資源開發與旅遊管理》(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旅遊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等;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
學院一直致力於利用自身在資源與區域規劃、環境生態保護方面的學科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學院成立至今,積極承擔多項湖北省重大諮詢決策課題以及省內外各市區縣、企事業單位委託的科研課題,如農業部與國家發改委、國家科委等聯合委託的湖北省持續農業發展戰略研究、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委託的鄂中區域旅遊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湖北省西部山區綠色資源產業化開發規劃、湖北省農業自然資源與綜合農業區劃、湖北省大中型湖庫資源與綜合開發研究、湖北旅遊發展戰略研究、湖北省專項旅遊開發與線路優化研究、陸水湖風景區可行性論證報告、湖北省大洪山區域旅遊綜合開發研究、咸寧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研究、赤壁市旅遊發展規劃研究、洪湖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研究、荊門市屈家嶺――太子山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武漢木蘭古門風景區開發研究、潛江市龍灣遺址公園可行性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學研究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湖北省地方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資源環境學院在高校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方面做出的成績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和評價。
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於2003年9月在原湖北大學地理系、環境工程系、湖北省農業資源與區域規劃研究所等基礎上組建而成。學院下設地理科學系、地理信息科學系、城鄉規劃系、環境工程系、湖北省農業資源與區域規劃研究所、農業部遙感應用中心武漢分中心、國家遙感考古實驗室湖北工作站、湖北省自然保護研究所、湖北大學新型肥料研究中心、湖北大學農業遙感監測中心等教學、研究機構。學院設有6個本科專業: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另設環境工程中澳國際合作班和水污染防治技術與設備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試點班。研究生培養的主要方向為城市與區域規劃、旅遊規劃、植物生態、環境生物學、環境系統分析、環境評價與規劃、農村與農業規劃、遙感考古、土地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等。學院建設有GIS、自然地理學、環境與土壤化學、環境工程等六個實驗室。擁有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兩個省級重點學科和資源環境省級實驗示範中心。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國家入選專家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湖北省楚天學者4人,楚天學子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1人,琴園學者5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高達95%以上,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教師佔44%。
學院先後承擔了德國國際合作基金、德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基金、法國農科院、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等機構資助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0餘項,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發改委、農業部、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重大諮詢決策課題以及各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委託的科研課題近200項,獲國家和部委、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4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發明專利近30項;學院十分重視對外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國家合作關係,為學院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資源環境學院在高校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方面做出的成績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