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變文

伍子胥變文

《伍子胥變文》 《伍子胥變文》是在《左傳》《呂氏春秋》《史記》、《吳越春秋》等史書記載的基礎上,經過民間藝人反覆傳唱、加工潤色而成。 《伍子胥變文》對後世戲劇文學有廣泛影響。

目錄

正文


Wu Zixu Bianwen
《伍子胥變文》
唐代變文作品敦煌原卷殘損《敦煌掇瑣》、《敦煌變文匯錄》、《敦煌變文集》均輯錄,亦有殘缺,尚無足本。
《伍子胥變文》是在《左傳》《呂氏春秋》《史記》、《吳越春秋》等史書記載的基礎上,經過民間藝人反覆傳唱、加工潤色而成。其主要情節是:楚平王荒淫無道,伍子胥父兄蒙難,伍子胥亡命吳國,借兵復仇,后因吳王信讒,伍子胥遇害。作品塑造了伍子胥不畏強暴、堅毅不屈的悲劇形象,揭露了封建帝王荒淫殘暴的罪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其中詳細鋪敘浣紗女和漁父幫助子胥逃亡的經過,把人民的同情和英雄的患難遭遇聯繫起來,寫得悲愴動人。但在寫子胥逃亡時用“急急如律令”和“畫地戶天門”之術躲過追捕,近乎術士,有損於人物形象的完整;子胥和妻子相見時的答對,用中藥名稱隱雙關語,又近於文字遊戲。
《伍子胥變文》對後世戲劇文學有廣泛影響。元代雜劇中高文秀的《伍子胥棄子走樊城》、鄭廷玉的《採石渡漁父辭劍》、吳昌齡的《浣紗女抱石投江》、李壽卿的《說諸伍員吹簫》、明代傳奇戲曲中邱的《舉鼎記》、梁辰魚的《浣紗記》以及後來京劇的全部《鼎盛春秋》(自《戰樊城》起至《刺王僚》止,均演述這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