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楓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戴小楓,男,1962年出生,陝西長安人。經濟管理學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兼任中國農學會、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北京昆蟲學會、中國生物資源學會理事,《中國農業科學》、《生物產業技術》雜誌編委。
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長期從事棉花有害生物防治理論、技術研究和農業科技戰略研究。
2003年畢業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管理學博士學位;
1984年—1997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從事棉花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工作;
1997年—1998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工作;
1998年後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工作,曾任副局長;
后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
社會兼職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昆蟲學會理事、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農產品加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學會理事、中國生物產業技術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學會理事;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農業部農產品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生物產業技術》、《農業經濟與管理》、《食品安全檢測學報》等雜誌編委。
2016年,受聘為農業部農產品加工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大麗輪枝菌與真菌分子病原學;
2.大麗輪枝菌與真菌病害分子流行學與治病機理研究;
3.大麗輪枝菌分泌與產毒真菌蛋白組學研究;
4.棉花抗病機理與大麗輪枝菌互作研究;
5.棉花抗病分子育種研究;
6.真菌毒素檢測、風險評估及防控理論與技術研究。
戴小楓先後主持“棉花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專題、“棉鈴蟲在不同作物間轉移為害規律及化學生態學機制研究”專題、 “農作物優質高產栽培共性技術研究”、863 “棉花抗黃萎病分子標記與聚合育種研究及新品種選育”課題、國家自然科學“棉花抗黃萎病基因及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驗證”課題、國家公益專項“棉花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及防治技術研究”等多項國家課題。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我國棉鈴蟲兼性遷飛的理論假說,設計證明棉鈴蟲兼性遷飛的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合作完成我國棉鈴蟲區域性遷飛規律及監測預警技術研究。開展轉BT基因棉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明確了不同棉區轉BT基因抗蟲棉田主要病蟲及其天敵種群發生、消長規律、抗性基線與動態,提出針對我國棉區特點的區域性抗蟲棉主要病蟲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在國際上率先提出農業生物安全的概念與理論,策劃和組織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研究中心的設計、立項與建設,為這一新興前沿學科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奠基性貢獻。
在農業科技戰略與政策方面,主筆參加了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農業專題)研究、863現代農業領域戰略研究與規劃制定、973現代農業領域戰略研究與規劃制定、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和國家工程實驗室戰略研究與規劃制定,主持完成WTO與農業科技戰略研究、中國農產品加工技術發展報告、2006-2020年農業領域技術預測與關鍵技術選擇研究、現代農業高技術示範工程戰略研究與規劃制定、建設國家農業創新體系戰略研究、發展生物農業戰略研究與規劃制定等多項工作,參與了“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綱要”、中央一號文件、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規劃與實施方案等文件的起草。
先後參與組織策劃、設計“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日可持續農業技術研究中心”、“農業生物安全國家科學中心”、“動物醫學國家科學中心”、“農業微生物資源與利用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等一批農業領域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立項建設。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成果獎5項、國家“85”科技攻關重大成果表彰獎、國務院“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表彰獎、“國家科學技術中長期規劃戰略研究”貢獻獎、“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戰略與預測研究”貢獻獎,農業部第五屆青年科技獎、農業部“全國三年控制棉鈴蟲危害先進個人”表彰獎等獎勵。主編著作4部、參編20多部,第一作者發表研究論文120多篇,培養研究生10名。
課題研究
在農業與農業科技政策研究領域,先後主筆和參與“農業科技發展綱要”、“跨越計劃”及其指南、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指南、農業部重點科研計劃、科技部西部開發規劃、“十五”國家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十五”863現代農業領域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實驗室(農業領域)等國家重大科技計劃或文件起草,參與完成了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理論研究、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報告、農業高技術產業發展戰略、中國農產品加工技術發展報告、“十五”863現代農業領域戰略研究報告、“十五”現代農業示範工程研究報告、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研究報告等軟課題研究。主編著作3部、參編十多部,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
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豐收計劃二等獎1項、國家部委先進個人表彰/榮譽獎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