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呂文俊的結果 展開
- 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講師
- 建鄴區發展和改革局副調研員
- 木偶劇導演、編劇
呂文俊
木偶劇導演、編劇
呂文俊(1918~1994年),字細超,泉州東湖仁風東禪村人,民國7年(1918年)元月生。呂文俊於省立晉江鄉村師範學校畢業后,在泉州、廈門等地擔任過小學教導主任、校長等職。后又轉入福州福建師範學校鄉師科學習,民國26年畢業。民國32年到江西中正大學深造。
目錄
呂文俊愛好文藝,每到一校,常利用課餘組織師生排戲、演戲。1950年8月,呂文俊擔任晉江縣宣傳聯合會(簡稱“宣聯”)文工團編導,改編歌劇《柳樹井》,並參與排練《花木蘭》。1951年,宣聯業餘文工團更名為泉州市文工團,呂文俊導演移植《九件衣》劇目,連演經月,場場滿座。為此,他被提為泉州市文工團副團長。繼而參與公演《美帝暴行圖》。1952年,泉州市文工團併入泉州大眾劇社(今泉州高甲戲劇團),擔任編導,先後創作《鄭成功》、《劉胡蘭》等劇本,移植《鴛鴦扇》等劇目。1953年,他和原泉州市文工團骨幹調往福建省公路文工隊,他擔任藝術行政和編導。1960年,泉州木偶劇團奉命參加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木偶藝術節,呂文俊被調到木偶劇團參與準備工作,導演木偶戲新劇《孫悟空鬧龍宮》、《八女跨海》,加工張秀寅的《火雲洞》,提高表演質量。此後又創作木偶戲劇本《鄭成功》、《千桃岩》、《東海哨兵》、《巧襲鄭家樓》、《土地鬧天宮》等。其中《千桃岩》、《東海哨兵》合場演出,僅1966年春節就在泉州市內上演250場。他還改進木偶手臂關節的結構,使木偶手臂動作更加靈活。呂文俊又根據老藝人張秀寅的口述,把傳統“線規”整理成為書面資料,經他幾年的精心試驗,又揉進新的線規內容。
“文化大革命”期間,呂文俊被下放“五七”農場勞動。至1971年再調回高甲戲劇團,1978年恢復公職。1982年退休后,受聘為泉州歷史文化中心辦公室主任,又任泉州方言研究會會長、中國南音學會秘書長、泉州少林寺復建委員會副主任、《泉州歷史文化叢書》副主編等。
呂文俊寫得一手好字,留下不少墨跡,結構緊湊,筆力蒼勁,達到人書俱老的境界。
1994年5月,呂文俊因病去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