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拉·封丹
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讓·德·拉·封丹,男,(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是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寓言詩人。
他的作品經後人整理為《拉·封丹寓言》,與古希臘著名寓言詩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詩》《故事詩》《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等。
他被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譽為“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
1621年7月8日出生於香巴涅一個小官員家庭。他從小生長在農村,熟悉大自然和農民的生活。
19歲到巴黎學神學,一年半之後又改學法律,畢業后獲得巴黎最高法院律師頭銜。
1683年,進入法蘭西學院。
他了解到法院黑暗腐敗的內幕,對這種職業十分厭棄。不久就回鄉下去過安閑的鄉紳生活。但他不善於管理家業,被迫出賣土地,到巴黎去投靠當時的財政總監富凱。富凱給他年金,讓他寫詩劇。
1668年,他出版了《寓言詩》第一集,引起很大反響,建立了他的文學聲譽。
1694年,共出版了12卷。此外還出版了5卷《故事詩》。他常用民間語言,通過動物形象諷刺當時法國上層社會的醜行和罪惡,嘲笑教會的黑暗和經院哲學的腐朽。
1695年,4月13日去世。安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創作時間 | 作品名稱 |
1664~1685 | 《故事詩》 |
1668~1694年 | 《寓言詩》 |
1669年 | 《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 |
拉封丹克服了寓言體裁特有的諷喻性和枯燥的道德說教,最大程度上發展了其中形象性的藝術因素。從而改造了寓言體裁。許多同時代人批評他的這些革新,他們習慣把寓言看作是某種類似有教益意義的故事。他們覺得封丹試同用詩體來“裝飾”寓言,這削弱了它獨特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明確指向。別林斯基曾針對克雷洛夫的寓青說:“寓青不是寓喻,也不應當是寓喻的。如果它是好的、詩體的寓言的話:它應當是有人物、有典型性格的小故事或小戲劇,而這些人物和性格都是用詩歌描寫的。”這樣的看法也可以用於拉封丹的寓言。拉封丹二作常出色地掌握了簡潔結構和挑選藝術細節的技巧,善於利用大眾的豐富語言,靈活運用音步自由詩,將寓言戲劇化,極大地擴張了它造型的可能性。拉封丹寓言里的情節照例是南內部展開的。在寓言家托封丹哪裡,情節的推動力是他的主人公(作為個性和典型)特有的內在性格和動機。所以在拉封丹的作品里,或置於寓壽之首,或置於寓言之尾用詩歌形式表現的傳統道德教誨,往往比整篇詩歌總體客觀包含的思想內容來得窄。這樣教誨往往完全沒有或者就讓它的某個角色之口,從而成為刻畫那個角色特徵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