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
漢語詞語
[hotel;inn] 客舍;旅店。
宿於逆旅。——《莊子·山水》
1、客舍;旅館。
《左傳·僖公二年》:“今 虢 為不道,保於逆旅。”杜預 註:“逆旅,客舍也。”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唐 劉長卿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詩:“逆旅鄉夢頻,春風客心醉。”
宋呂勝己《滿江紅》憶昔西來詞.自註:“有一故人當道,甚憐無辜,津送之意甚勤,逆旅不至於狼狽者,故人之恩也。”
2、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 葉適 《剡溪舟中》詩:“自傷憔悴少筋骨,半生逆旅長太息。”
明 何景明 《宗哲初至夜集》詩:“聚散古今同逆旅,莫看風景倍凄然。”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九:“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逆旅。”
當代 魏院生《七律.題盧雪兒踏青圖》:“跌宕人生聊此趣,幻然逆旅坐成塵。”
3、對抗現政權的叛軍。
逆旅[漢語詞語]
“逆旅”,是我國古代對旅館的別稱。我國古代大部頭的小說集《太平廣記》中提到許多故事,便是在逆旅中發生的。例如該書24卷,就提到唐朝陳留郡的逆旅中,在開元時期,著名的文人蕭穎士,遇到了一位327歲的老翁,跟他談當年和穎士八世祖交往的事。《廣記》卷16又有一個故事,說到周隋兩朝代名門大族的後代杜子春,在一家波斯人開的客店裡,巧遇一位策杖老者,使他轉貧為富,重振了家業。為了報答這位老者,杜子春在發財后大興慈善事業,在揚州蓋了旅舍100多間,專門收容孤兒寡婦。
上述的事,距今已1000多年了,說明我國旅店事業在很早就很興旺,至少公元六、七世紀時,各城市“逆旅”已經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