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黃芪湯

中藥

桂枝加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卷中。具有助陽散邪,以發郁阻之濕之功效。

歌訣


黃汗都由鬱熱來,歷詳變態費心裁;桂枝原劑芪加二,啜粥重溫令郁開。

組成


桂枝、芍藥、黃芪、甘草各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用量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功用


助陽散邪,以發郁阻之濕。

主治


1.《金匱》:黃汗之病,兩脛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潤,晌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
2.《準繩·類方》:黃疸,脈浮,而腹中和者。

方義


方中黃芪益氣固表,桂枝、白芍溫陽益陰、活絡緩急,甘草和中,生薑、大棗調和營衛

使用注意


風濕熱證者禁用。

附註


《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甘草(炙)二兩,黃芪五兩,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靜香樓醫案》:“面目身體悉黃,而中無痞悶,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謂虛黃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黃芪、白芍、茯苓、生薑、炙草、大棗。”
原方選錄
金匱要略》:“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拆,拆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