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廣州號驅逐艦的結果 展開
- 051型驅逐艦,舷號160
- 中國大陸海軍052型驅逐艦
廣州號驅逐艦
中國大陸海軍052型驅逐艦
廣州號驅逐艦(英文:Guangzhou Destroyer,舷號:168,北約代號:Luyang I class destroyer,中文:旅洋Ⅰ級驅逐艦),是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052B型驅逐艦首艦。該艦長154米,寬16米,滿載排水量5850噸,是具有防空、反潛、反艦、具備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
廣州號驅逐艦是中國海軍“大型遠洋驅逐艦”計劃中的第一艘實用艦型,總設計師是潘鏡芙院士。1997年開始研製,1999年設計定型,曾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02年在江南造船廠下水舾裝,2003年開始海試,2004年7月編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
演習中的廣州號
廣州號驅逐艦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七院701所於1999年設計定型,總工程師為朱富英(此時潘鏡芙已經退休),系統設計與整合獲得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的協助,該局將此案稱為968工程。
2004年7月15日,廣州號驅逐艦在南海艦隊位於寧波的北侖軍港成軍,二號艦“武漢”號也於同年年底成軍,同樣配屬於南海艦隊。
艦體看上去修長而豐滿,首部為大角度飛剪艦首,不帶任何外飄,水線以上無折角線,上層建築物採用了一體化的設計,尾部設有小楔形尾。這種設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艦艇的快速性、抗浪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艦艇在高速航行時的產生的興波阻力;其機動靈活,快速性好,但和80年代設計的艦艇相比,在試航性和穩定性上有所欠缺。
該艦設計的一大亮點是動力系統,其採用了國際上流行的“柴燃聯合動力”的動力形式,表現出來的一大特徵就是艦上煙囪周圍的燃氣輪機軍艦特有的大型空氣過濾窗口。主機為烏克蘭生產的DA/DN80型燃氣輪機。DA/DN80型燃氣輪機於1995年開始生產,全長4.6米,重16噸,轉速3000-3600轉/分,最大功率可達26680.5千瓦,熱效率36.5%,是除美國WR-21外最先進的同類主機。輔機為中國引進的MTU20V956TB90型柴油機,性能雖不十分先進但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可靠性高且“足夠好用”。
海軍168艦發射反潛火箭
廣州號導彈驅逐艦[中國大陸海軍052型驅逐艦]
艦艏和機庫頂部各有1座9M317E施基利中程區域艦空導彈,最大射程32公里(飛機)、12公里(導彈),雙發齊射命中率86%(導彈),96%(飛機),可攔截距海面3-5米的反艦導彈。艦橋兩側各有1座國產730型7管30毫米反導近防炮,對反艦導彈射程2.5公里,每分鐘射速4200發。
730型近程防空武器系統也是首度亮相,最大射速約4600發/分,對反艦導彈有效射程約2.5公里。其搜索追蹤系統包括一具自製的347C型I/K頻多普勒搜索追蹤雷達以及OFD-3光電追蹤儀,前者能在10公里左右發現反艦導彈大小的低飛目標;後者OFD-3整合有紅外熱成像儀、電視攝影機與激光測距儀,對飛機偵測距離達25公里,對反艦導彈偵測距離為8公里。這也是中國第一種與西方結構類似的自製防空系統,從偵測、計算到開火都由炮塔包辦,超越了先前大陸艦艇裝備的以雷達導控的37毫米防空火炮,同時能省下更多空間,對於整體布局與隱身性都有好處。
新型100毫米全自動艦炮
艦載機著落
反潛直升機使用俄制卡一28C共軸反轉主旋翼直升機,最大載重量約5噸,機腹設有一個彈艙,能掛載兩枚魚雷或深水炸彈,最大作戰半徑200公里,滯空時間4.5小時,編製3名空勤機員,機首下方設有一部使用距離達200公里的對海搜索雷達,能在30公裡外發現如潛艇呼吸管大小的目標,機上並配備磁性探測器以及16~24具聲吶浮標,並能將聲吶浮標獲得的信息以數字數據鏈傳回母艦。
艦艏兩座6管81式反潛火箭發射器,每座各彈24枚,可攻擊4公里處300米深潛艇,並能發射最新被動聲自導反潛火箭。艦橋前兩舷4座18管122毫米多用途火箭發射器,可對岸及對艦攻擊或發射箔條及誘餌、干擾彈。艦體後部兩側隱蔽兩座7424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發射的魚7型輕魚雷最大射程9公里,作戰深度700米。
自動化指揮:採用的是仿意式IPN-10的作戰系統。該系統用MHIDAS多路高級綜合分佈結構系統。該匯流排系統採用模塊化結構,分為主線和支線,主線可達50米,兩個終端設備之間最遠可達400米。匯流排數據傳輸率可達10Mbps/秒,用戶數量最多可達256個,可滿足中大型艦艇對於傳輸距離,傳輸速率和終端數目的要求。
作戰情報指揮:配屬了新一代ZKJ-5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為中國第三代作戰情報系統,和第二代相比,整體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該系統提速到100M快速乙太網(交換式),在實時性能、網路容量、網路分析建模、可靠性等方面又有了相當的提高。
廣州號驅逐艦艦徽
2009年2月22日,“廣州”號驅逐艦(舷號168)從海南三亞起航,前往巴基斯坦參加“和平—09”海上多國聯合軍事演習。
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大閱兵,廣州號驅逐艦接受檢閱。
2012年10月23日,日本防衛省稱,3艘中國軍艦(包括168廣州號驅逐艦)組成的編隊當天出現於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從太平洋駛向東海,沒有前往釣魚島的跡象。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回應稱,中國海軍艦艇在相關海域進行訓練和航行,是正當的、合法的,“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客觀理性看待,不必小題大做”。
2015年5月16日,網友在船廠拍攝到海軍052B型驅逐艦廣州艦正在進行改造工作。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該艦的艦炮已經拆除,在艦身的一側新增了兩個艙門。
近年來中國海軍陸續對多艘老艦船進行升級改造,相關消息成為軍事愛好者熱議的話題。2016年建軍節之際,網路媒體曾披露經歷改裝之後的廣州艦重新露面的圖片。圖片顯示,舷號為168的廣州艦煥然一新,身著全新的銀灰色塗裝,艦面上的鋼架也盡數拆去,艦面整潔,桅杆上還高高懸掛著中國海軍的軍旗。
168廣州號驅逐艦艦徽主體是一把利劍,以及代表海軍的船錨圖案。
廣州號驅逐艦一改過去中國海軍艦艇那種裝備落伍於時代的感覺。使世界看到了中國海軍艦艇新的面貌,那就是外表隱身化,裝備現代化。從艦艇的武器、電子設備來看,廣州號艦可謂是真正的“海上多面手”,在防空、反艦、反潛能力上都有一手,該艦的綜合能力較為均衡。雖然這樣同時也沒有特別突出的作戰特長,但總體來說該艦的艦體設計和動力系統選擇還是先進且適應未來作戰需求的。不愧為“中國第一通用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