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綰

明朝中期大臣

姜綰,字玉卿。弋陽人,明朝中期大臣。成化十四年進士。由景陵知縣擢南京御史。弘治初,陳治道十事。

人物簡介


陳治道十事。又言午朝宜論大政,毋泛陳細故,皆報聞。
二年二月,南京守備中官蔣琮以蘆場事下綰覆按,琮囑綰求右己。

人物經歷


姜綰,字玉卿。弋陽人,明朝中期大臣。成化十四年進士。由景陵知縣擢南京御史。弘治初,陳治道十事。又言午朝宜論大政,毋泛陳細故,皆報聞。二年二月,南京守備中官蔣琮以蘆場事下綰覆按,琮囑綰求右己。

人物生平


【明朝人物】
綰疏言:
“琮以守備重臣與小民爭利,假公事以適私情。用揭帖而抗詔旨,揚言陰中,脅以必從。其他變亂成法,厥罪有十。以內官侵言官職,罪一。妒害大臣,妄論都御史秦紘,罪二。怒河閘官失迎候,欲奏罷之,罪三。受民詞不由通政,罪四。分遣腹心,侵漁國課,罪五。按季收班匠工銀,罪六。擅收用罷閑都事,罪七。
官僚忤意,輒肆中傷,罪八。妄奏主事周琦罪,欺罔朝廷,罪九。保舉罷斥內臣,竊天子威柄,罪十。”事下南京三法司。既,復特遣官覆治以奏。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陳祖生違制墾后湖田,湖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盧錦勘報。錦故與祖生有隙。而給事中方向嘗率同官繆樗等劾祖生及文武大臣不職狀,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學士劉吉等十一人,而詆祖生益力。祖生銜向切骨。時向方監后湖黃冊,祖生遂揭向、錦實侵湖田。詔下法司勘。勘未上,而琮為綰所劾。
於是琮、祖生及吉合謀削錦籍,謫向官,復逮綰及同官孫紘、劉遜金章、紀傑、曹玉、譚肅、徐禮、余濬,給事中繆樗,赴京論鞫,皆謫為州判官。
綰謫判桂陽,量移寧國同知,遷慶遠知府。斬劇賊韋七旋、韋萬妙。其黨糾賊數萬攻城,綰堅守,檄民兵夾擊,破走之。東蘭諸州蠻悉歸侵地。總督劉大夏奇其材,薦為右江兵備副使。思恩知府岑濬逐田州知府岑猛,綰獻策總督潘蕃
蕃令與都指揮金堂合諸路兵大破賊,思恩平。綰條二府形勢,請改設流官,比中土,廷議從之。綰引疾還。俄起河南按察使,尋復以疾歸,卒於家。

人物詩文


過雲門二絕
明·姜綰
(一)十里雲門四面山,鳥啼深樹石痕斑。時平地僻公文少,兩片柴扉白晝關。
(二)春老雲門雨歇初,梨花結子鳥將雛。日長睡醒郵亭卒,閑把書筒剔蠹魚
雲門,即雲門鋪,位於城西南五十里處(今甲路鎮境內)。古代為政令下達、下情申告的需要,以縣城為中心,在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上每十里設一鋪。鋪建有鋪舍,設“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先寫雲門當時的環境:雲門方圓十里,四面環山,鳥在茂密的樹林中不停地鳴叫,人車行走的石板路苔痕斑斑。顯然,作者是有意點出此時的雲門山靜人稀。那末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詩的后兩句作了精闢地回答。一個原因是“時平”。時平是指當時的社會比較安定,沒有戰爭,沒有災荒,老百姓安居樂業,也沒有什麼事找官府。另一個原因是“地僻”。地僻是指雲門是一處偏僻的山村,平時來往的人就比較稀少。因此,官府的公文也比較少,以至於鋪舍的兩扇柴門大白天都關著。句中的“深”作“茂盛”解。“扉”即“門”。
第二首詩進一步把無事的現狀作了更形象地闡述。前兩句點出作者經過雲門鋪的時間是暮春。“春老”也就是“春暮”,“梨花結子”和“鳥將雛”都發生在暮春。而暮春的雲門剛剛經歷過一場春雨的洗刷,顯得尤為青翠欲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第一句中把“雨初歇”改成“雨歇初”,其目的是為了與二、四兩句的韻腳相押,因為絕句對押韻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繼第二句寫梨子和小鳥以後,三、四兩句接著寫人,寫那個從事公務的“郵亭卒”。這時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而“郵亭卒”才睡醒,睡醒之後也無事可做,拿起裝文書的竹筒,剔除筒中的蛀蟲來消磨時光。句中的“蠹魚”即“衣魚”,是蛀食衣服、書籍的昆蟲。作者寫人時沒有寫到雲門的鄉民,因為暮春時節鄉民要忙於備耕,是沒有閑工夫的,而“郵亭卒”的閑逸正好襯托出詩的“時平地僻公文少”的主題。句中的“郵亭”是古代傳遞文書、供應食宿和車馬的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