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價值取向的結果 展開

價值取向

價值哲學的重要範疇

價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價值哲學的重要範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體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衝突、關係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取向。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因而對主體自身、主體間關係、其它主體均有重大的影響。價值取向的合理化是進步人類的信念。

詳細釋義


價值取向 2張
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指某些價值觀成為一定文化所選擇的優勢觀念形態,或為個體所認同並內化為人格結構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評價事物、喚起態度、指引和調節行為的定向功能。可將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為一種人格傾向予以探索。
人們在工作中的各種決策判斷和行為都有一定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前提。管理心理學把價值取向定義為“在多種工作情景中指導人們行動和決策判斷的總體信念”。人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工作態度和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心理學家西蒙認為,決策判斷有兩種前提:價值前提和事實前提。說明價值取向的重要性。

近代研究


自20世紀70年代起,許多心理學家進行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研究。許志超和特瑞安迪斯(1984)綜合前人觀點,認為上述兩種價值取向是與人際有關的人格結構,包括情緒情感、信念、思想體系及行為等方面的綜合體。他們設想:個人主義者認為,個人是生存的基本單位,自我依賴感很強,有時產生孤獨感,與群體有距離;很少關注別人的意見,當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不一致時,很少願服從集體目標;願將衝突公開,與別人對抗;認為任何結果都是個人所為,自己承擔所有責任。
集體主義者認為,群體是生存的基本單位,群體提供了物質安全與情感安全,有依賴於某一群體的感覺,“我們感”很突出;個人的大多數行為目標與群體目標保持一致,重視他人意見,常服從別人特別是權威人物;強調群體和諧,企圖避免衝突;認為任何結果都是群體所為,習慣於眾人一起承擔責任。他們編製成63個項目的“個人主義——集體主義”量表(簡稱INDCOL),經過多次施測,取得一定的信度與效度,是用以開展價值取向方面(如價值取向的形成與家庭、學校教育的關係,價值取向與助人行為的關係等)實驗研究的一種嘗試性的測量工具。

五種取向


克拉克洪和斯特羅德貝克(1961)概括出五種各包括三種類型的價值取向:
(1)對人類本性內部特徵的概念(壞的、善惡混合的、可變的);
(2)對人與自然及超自然關係的概念(人類服從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統治自然);
(3)人類生命的時間取向(以過去為中心、以現在為中心、以未來為中心);
(4)對自我性質的看法(強調存在、強調順其自然、強調行為);
(5)對人際關係的看法(獨處、合作、個人主義)。
通過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試交談,發現在西方工業文化背景下成長的人們強調自然的主宰地位,以將來為中心,強調行為和個人主義;而在非工業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們則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現在或過去為中心,順其自然發展自我和強調與他人合作的關係。

主要特點


1、社會性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的任何價值都是社會性的價值。社會性是人生價值取向的最核心的維度。
2、科學性
價值取向要正確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個人在設定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時,必須使自己的思想、計劃、行動目標符合社會規律或自然規律。
3、可行性
主觀因素:自身素質、性格特點、潛力等;客觀因素:社會政治制度、經濟條件等。
4、超越性
價值取向要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主體的積極開拓進取和拼搏精神。
啟示:追求人生價值要與社會價值取向一致。不能一味考慮自己的條件、愛好,、興趣,個體定位過程並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定位的起點,具體目標不同,實踐結果的層次、程度、境界也有區別。

主要類型


人們生活在社會之中,家庭、朋友、老師、群體乃至組織等都會影響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的價值取向是在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學習和經歷的產物,因此會有十分不同的價值取向。
關於價值取向,有許多分類方式。比較有影響的是心理學家Rokeach的分類。他把價值取向分為兩大類: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終極價值指的是反映人們有關最終想要達到目標的信念;工具價值則反映了人們對實現既定目標手段的看法。Rokeach在其名著《人類價值的本質》中,提出了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的各18個成分。表1是Rokeach的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

工具價值


表:Rokeach的終極價值和工具價值
終極價值工具價值
舒適的生活令人興奮的生活雄心大志心胸開闊
成就感世界和平才幹過人樂觀
世界美麗平等清潔堅持信念
家庭安全獨立自由原諒助人
幸福內心和諧誠實有想象力
成熟的愛國家安全獨立聰明
愉快節儉有邏輯性熱愛
自尊社會認可順從謙恭
真正友誼智慧負責自我控制
心理學家Allport提出有關價值取向的另一種分類,把價值取向分為六類:理論取向、經濟取向、審美取向、社會取向、政治取向和宗教取向等。
上述有關價值取向的分類理論雖然對價值取向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影響,但是並沒有針對工作與管理情景論述價值取向的特徵。我們可以把Rokeach的價值觀層次因素看成表層的工具性價值觀和深層的目的性價值觀,前者是為了達到工作目標所採取的手段,後者表明了一種工作利益傾向。

公職人員


1、基礎價值取向——謀取公共利益最大化(職業取向);
2、核心價值取向——建立健全責任監控機制;
3、根本價值取向——維護社會公正(公正取向);
4、目標價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