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三里橋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三里橋
- 廣西興安縣靈渠石拱橋
- 河北省任縣三里橋鄉
三里橋
河北省任縣三里橋鄉
三里橋鄉距河北省任縣城50公里,轄24個行政村,312個村民小組,6萬多人,全鄉面積127平方公里,10.7萬畝耕地,是任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農業大鄉之一。
三里橋位於任縣城,地勢平坦,物產豐富,交通十分便利。西距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30公里,省道開龔公路貫穿全境,鄉村道路四通八達。
三里橋郵電事業發展較快。7200門程式控制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等通訊網路已與全國聯網,可直撥國際、國內電話和進行電話傳真。任縣供電布局合理,質量高。擁有11萬伏變電站2座,3.5萬伏變電站7座,裝機總容量達3900KVA。
三里橋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穀子、棉花、大豆、花生、油菜和大蔥。1995年糧食總產量達16.64萬噸,棉花280萬公斤、油料1804噸。林果蔬菜業遠近聞名。全縣有果園12.53公頃,年產蘋果、梨、葡萄、紅棗、桃等4250多噸。縣城西部、北部建有萬畝蔬菜基地和大棚菜基地,年產各種蔬菜近億斤,一年四季青菜不斷,暢銷京、津、石。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雲母、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以煤、鐵為主。鐵礦石總儲量1.2億噸,占臨汾市總儲量的60%,平均品位40%以上,被譽為“人蔘鐵”,是山西省富鐵礦生產基地之一。煤炭資源探明儲量為8000餘萬噸,屬沁水優質無煙煤種,工業及民用價值極高。
三里橋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00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增長18.3%;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增長率城鎮增長9.5%,達到3288元,農村增長16.2%以上達到1764元;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4.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5平方米。
三里橋在實施“兩免兩保三幫扶”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推動和社會性幫扶,形成完整系統和合力,形成了不斷完善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基本保障了全縣困難群眾的生活。截至2007年元月,三里橋實施的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累計已有7225名因病致貧戶得到醫療救助,發放救助金26.1萬元,人均2439元。同時,社會低保累計救助11314名城鄉困難群眾,共發放低保資金752萬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達到95197人,發放補償金累計達622.63萬元。另外,全縣養老保險參保10488人,失業保險參保3680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694人,工傷保險參保4020人。
2000年來,三里橋政府依託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力發展了以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種植加工 業、特色養殖業、礦產業和旅遊業四大支柱產業。以人蔘、五味子為主的中藥材新增了500多公頃,產量、品質都有大幅度提高,以面瓜、葵花籽為主的訂單農業發展500公頃,訂單農業帶動了經濟的增長。,蜂蜜經專業鑒定,品質上乘,銷往汪氏蜜蜂園等大型企業。常見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牛毛廠、刺嫩芽、蘑菇、木耳、刺五加等。野生山核桃加工已初具規模,石超志山珍食品廠的開心山核桃已完成商標註冊、綠色認證,目前已打入省內市場。
汪洋千頃勢何雄,九水同歸一澤中;波靜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東;魚龍吞吐爭春雨,鳥雀驚飛向晚風;明月蒹葭楊柳岸,漁舟人唱藕花叢。元朝人李京的《大陸澄波》詩,他描繪了地處陸澤區的三里橋在歷史上的自然風貌。
三里橋位於“九河下稍”,境內“諸流彙集”,素有“南泊”之稱。《左傳》里記載著這樣一個事:公元前五四三年七月,鄭國上卿伯有掌握朝政,因強迫貴族公孫黑到楚國去,二人發生糾紛,公孫黑一怒之下殺死伯有,並大肆搜捕其“同黨”,引起變亂。
公元前四五三年,曾經稱霸一時的晉國被瓜分成韓、趙、魏三個諸侯國,任地歸了趙國,改名叫渚陽。《水經注》說:“渚水出常山中邱,東入湡,至任合澧”。《方輿紀要》說:“因在澤渚之陽,故曰渚陽”。原來渚陽一名也是因水而得。渚陽地方正式建縣,是在公元前一九八年。各朝代行政區劃的設置,都是隨著政治的需要而更動的。三里橋自從西漢初年建立以後,縣名和範圍雖然保留下來,但它經歷了數次廢並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