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振聲的結果 展開

楊振聲

教育家、作家

楊振聲(1890-1956),男,字今甫,亦作金甫,筆名希聲,山東蓬萊(今蓬萊市)水城村人。現代著名教育家、作家。教授,曾任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的前身)校長。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楊振聲少時在家鄉讀書,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
1918年與進步同學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雜誌,任編輯部書記。
1919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專攻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獲博士學位,又入哈佛大學攻讀教育心理學。1924年回到祖國,投身於教育事業,歷任武昌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清華大學教務長、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教授。
1930年任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校長,任職期間,民主辦學,廣羅人才,結合中國的歷史傳統和實際情況,吸收國外先進經驗,一時間學者名流雲集,人才濟濟,燦若群星,迎來國立青島大學第一個黃金時代。他不辭勞苦,親自開設“小說作法”課。
1933年,楊振聲受教育部委託,主編《高小實驗國語教科書》和《中學國文教科書》;同時與沈從文合作編輯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
楊振聲故居
楊振聲故居
1938年任西南聯合大學常務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文系教授,後任西南聯大敘永分校主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負責北京大學北遷籌備工作,並任教。同年與沈從文、馮至合作編輯《現代文錄》,主編《經世日報·文藝周刊》。新中國成立后,楊振聲仍於北京大學任教,兼任北京市文聯創作部部長。
1952年調任長春東北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國文學史教研室主任,當選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長春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長春分社委員。
1956年,病逝於北京,終年66歲。臨終,唯一的遺囑是將其全部藏書(2379冊)捐給長春東北人民大學圖書館。

人物評價


他不僅從事高等教育,而且重視中、小學教育,曾親手編寫了《抗日救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實驗小學國文教科書》。楊振聲不僅致力於教育事業,還創作了大量聯繫現實鬥爭的文學著述,有中、短篇小說20餘部(篇)和散文、雜文、詩歌等50餘篇(首)存世,其一生著述頗豐。在讀書期間,就陸續發表了《漁家》、《一個兵的家》、《貞女》和《磨面的老王》等反映社會問題的小說。1924年,又發表了代表作中篇小說《玉君》。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五·四”新文學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戰鬥傳統,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魯迅稱他是一位“極要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家”,將他的作品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流派“新潮派”小說代表作選入《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創作了許多聯繫現實鬥爭的豐富多彩的雜文、文學評論和小說,表達了反侵略戰爭的強烈愛國主義思想,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家。其文學創作,為“五四”新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定地位。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小說集《玉君》,收入小說12篇。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楊振聲選集》,收入他的各類文學作品56篇。
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發生后,省立山東大學停辦。南京政府下令將其改建為國立青島大學,由教育家蔡元培舉薦,1930年5月楊振聲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學時,倡導學術自由,“兼容並包”,打破門戶之見,廣攬有學識的各方面專家學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呈一時之盛。
楊振聲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聞一多任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梁實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黃敬思任教育學院院長兼教育行政系主任,黃際遇任理學院院長兼數學系主任,王恆守任物理系主任,曾省任生物系主任,趙太侔任教務長。另有杜光勛、游國恩、張煦、沈從文、傅鷹,及稍後到來的老舍洪深任之恭王淦昌、童第周等。除師資外,楊振聲十分看重學校的圖書館和實驗室的建設,他把這一工作視作蓋房子打基礎。同時他很重視圖書、設備的管他和利用,他任校長時期,主持建造了一個科學館,圖書館建設也頗有水平。
楊振聲主張從嚴治校,主持制定了完備的規章制度,使學校工作能按部就班有序進行,這樣可使學校形成優良的校風,造就有用之才。楊振聲尤重視辦學質量,他在校內實行淘汰制,規定比許多名校更嚴的制度,形成很高的淘汰率。
在學校內重視開展學術活動,帶頭進行學術演講,請校內外學者名流繁榮學術,鼓勵師生們建立學術社團,創辦學術文藝報刊。任校長兩年,為學校後來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為人們肯定的重要貢獻。
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期間,效法老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學的“兼容並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積極延聘專家學者來校任教,提高學校的學術地位。可謂名流雲集,人才濟濟,其陣容之齊整,在全國的大學中也屈指可數,形成山東大學創建后鼎盛一時的局面。
以自己的地位和聲望,經常邀請學術界的名流來校講學,學校的學術氣氛非常活躍。當時學校的地位確屬蒸蒸日上,學校的聲譽更是與時俱增。特別注重加強文科,十分重視文科的教學。他在為中文系學生講的《小說作法》專題中,既突出新文學的戰鬥精神,又強調美學的藝術風格。有時以自己的創作過程,分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內容豐富,材料充實,深刻簡練,使學生大受教益,深得好評。
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繼承“五四”的光榮傳統,先後發表了一批反帝反封建、暴露舊社會黑暗、反映工農大眾疾苦、爭取婦女解放的文藝作品。魯迅稱他是“極要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部分已收入1957年出版的《玉君》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