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瑞鷓鴣的結果 展開

瑞鷓鴣

詞牌名

瑞鷓鴣,詞牌名,又名“舞春風”“桃花落”“鷓鴣詞”“拾菜娘”“天下樂”“太平樂”“五拍”“報師思”等。以馮延巳《舞春風·才罷嚴妝怨曉風》為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另有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雙調六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等。

體裁沿革


瑞鷓鴣,《宋史·樂志》入“中呂調”,元高拭詞注“仙呂調”。《苕溪詞話》云:“唐初歌詞,多五言詩,或七言詩,今存者止《瑞鷓鴣》七言八句詩,猶依字易歌也。”據《詞譜》說,《瑞鷓鴣》原本七言律詩,因唐人用來歌唱,遂成詞調。馮延巳詞名《舞春風》,陳彭年詞名《桃花落》,尤袤詞名《鷓鴣詞》,元丘長春詞名《拾菜娘》,《樂府紀聞》名《天下樂》。《梁溪漫錄》詞有“行聽新聲太平樂”句,名《太平樂》;有“猶傳五拍到人間”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永有添字體,自注“般涉調”,有慢詞體,自注“南呂宮”,皆與七言八句者不同。
“瑞鷓鴣”的正式填制一般認為始於五代馮延巳的《舞春風》:“嚴妝才罷怨春風,粉牆畫壁宋家東。蕙蘭有恨枝猶綠,桃李無言花自紅。燕燕巢時簾幕卷,鶯鶯啼處鳳樓空。少年薄倖知何處,每夜歸來春夢中。”清人沈辰垣《歷代詩餘》卷三二錄之,注云:“端鷓鴣,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風’,一名‘鷓鴣詞’,通首皆平韻,與七言近體詩無異。若用仄韻,即系‘玉樓春’‘木蘭花’調也。”任半塘《教坊記箋訂·大麴名》中“舞春風”條下註:“五代雜曲之《舞春風》,乃七言八句聲詩體,所謂‘瑞鷓鴣’是也。”
“瑞鷓鴣”填制的興盛期是宋代。《宋史·樂志》載:“太宗因舊曲造新聲者:‘三台’仙呂調,‘傾杯樂’‘月宮仙’‘戴鮮花’,‘三台’中呂調,‘傾杯樂’‘菩薩蠻’‘瑞鷓鴣’。”據南京師範大學《全唐宋金元詞分析系統》統計,全宋詞有《瑞鷓鴣》詞目65條,作者有三十多人。宋人《瑞鷓鴣》詞的創作,多用於詠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壽等方面。
“瑞鷓鴣”的填制在金元時期開始沒落。全金元詞《瑞鷓鴣》詞目有共81條,幾乎都是全真教人的作品。在作品數量上超過前代,但作者非常集中,使用此調人數與宋代相比大為減少,同時詞作的內容趨向一致,功用趨向單一,就是宣傳教義,傳教佈道。不如宋代《瑞鷓鴣》詞作內容廣泛,富有表現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瑞鷓鴣》在金元時期是走下坡路的。

體裁特徵


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以馮延巳《舞春風·才罷嚴妝怨曉風》為代表。此調本律詩體,七言八句,宋詞皆同。其小異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詞前後段起句、結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聲,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聲。宋人如此填者甚少,惟陳彭年詞“盡出花鈿散寶冿,雲鬟初剪向殘春。因驚風燭難留世,遂作池蓮不染身。貝葉乍疑翻錦繡,梵聲才學誤梁塵。從茲艷質歸空后,湘浦應無解佩人。”平仄同此,余皆照賀體填。
變體一,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以賀鑄《瑞鷓鴣·吹柳絮》為代表。此詞前後段起句、結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聲,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聲,宋人俱照此填。其餘平仄惟取協調,可不必拘。
變體二,雙調六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以柳永《瑞鷓鴣·三吳嘉景占風流》為代表。此詞前段起二句、結句、後段起句、結句仍作七言,與《瑞鷓鴣》同,餘則攤破句讀,自度新聲。如前段第三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即詞家添字法。後段第二句作六字句,即減字法。第三句作六字一句、八字一句,即添字法。多押一韻,即偷聲法。本集自注般涉調,為黃鐘之羽聲,與中呂調為夾鍾之羽聲、仙呂調為夷則之羽聲,皆羽聲也。按柳詞別首、晏殊詞二首俱與此同。惟晏詞前段起句“越娥紅淚泣朝雲”,“越”字仄聲。後段起句“前村昨夜深深雪”,“前”字平聲,“昨”字仄聲。第三、四句“何時驛使西歸,寄與相思路、一枝新”,“何時”二字俱平聲,“寄”字仄聲。又柳詞別首後段第三、四句“恨聽煙塢深中,誰恁吹羌笛、逐風來”,“煙”字平聲。
變體三,雙調六十四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六句三平韻。以無名氏《瑞鷓鴣·臨鸞常恁整妝梅》為代表。此與柳詞同,惟後段第三、四句作四字兩句、六字一句異。宋李之儀《姑溪詞話》云:“唐人歌詞,但以詩句而用和聲,抑揚以就之。至唐末,遂因其聲之長短,而以意填之,始一變以成音律。”按此則知賀體猶沿唐調。柳詞、晏詞及此詞惟起結猶作七言,中間長短錯綜,實系新聲也。所以元曲用宋調,不增減者名為“引子”,添入新聲則為“過曲”,亦此意耳。
變體四,雙調八十八字,前後段各九句、五平韻。以柳永《瑞鷓鴣·寶髻瑤簪》為代表。此詞見《樂章集》,亦名《瑞鷓鴣》,其字句與前兩體截然不同,因調名同,故為類列。
變體五,雙調八十六字,前後段各九句、五平韻。以柳永《瑞鷓鴣·吳會風流》為代表。此詞《樂章集》不載,見《花草粹編》。與前“寶髻瑤簪”詞同,惟前段第八句作六字句,少一字,後段第四、五句作四字兩句,少一字異。

體裁格式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舞春風·才罷嚴妝怨曉風》
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平。
才罷嚴妝怨曉風,粉牆畫壁宋家東。蕙蘭有恨枝猶綠,桃李無言花自紅。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
燕燕巢時羅幕卷,鶯鶯啼處鳳樓空。少年薄倖知何處,每夜歸來春夢中。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瑞鷓鴣·吹柳絮》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
月痕依約到西廂,曾羨花枝拂短牆。初未識愁那是淚,每渾疑夢奈余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
歌逢裊處眉先嫵,酒半醒時眼更狂。閑倚綉簾吹柳絮,問人何似冶遊郎。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瑞鷓鴣·三吳嘉景占風流》
中平平仄仄平 平,中平中仄仄平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 平。
三吳嘉景占風流,渭南往歲憶來游。西子方來,越相功成去,千里滄波一葉舟。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 平。中中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中仄平平仄仄 平。
至今無限盈盈者,盡來拾翠芳洲。最好簇簇寒村,遙認南朝路、晚煙收。三兩人家古渡頭。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瑞鷓鴣·臨鸞常恁整妝梅》
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臨鸞常恁整妝梅,枝枝仙艷月中開。可煞天心,故與多端麗,那更羅衣峭窄裁。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幾回瞻覷魂銷黯,芙蕖勻透雙腮。好將心事,都分付與,時暫到、小庭來。玉砌紅芳點綠苔。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瑞鷓鴣·寶髻瑤簪》
中仄平 平,平平仄,平中仄仄平 平。中平中仄,中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 平。
寶髻瑤簪,嚴妝巧,天然綠媚紅深。綺羅叢里,獨逞謳吟。一曲陽春定價,何啻值千金。傾聽處、王孫帝子,鶴蓋成陰。
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 平。
凝態掩霞襟。動象板聲聲,怨思難任。嘹亮處,迥壓弦管低沉。時恁回眸斂黛,空役五陵心。須通道、緣情寄意,別有知音。
變體五
格律對照例詞:《瑞鷓鴣·吳會風流》
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
吳會風流。人煙好,高下水際山頭。瑤台絳闕,依約蓬丘。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觸處青蛾畫舫,紅粉朱樓。
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代表作品


• 北宋·蘇軾《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
• 北宋·蘇軾《瑞鷓鴣·觀潮》
• 北宋末南宋初·李清照《瑞鷓鴣·雙銀杏》
• 南宋·趙彥端《瑞鷓鴣·榴花五月眼邊明》
• 南宋·辛棄疾《瑞鷓鴣·期思溪上日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