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甫成
鮑甫成
鮑甫成,木材學家,率先開展木材流體關係學的研究,在木材材性與培育利用關係學及木材顯微力學的研究方面做了開拓性的工作。他曾寫過《木材性質與生長輪年齡和生長速度關係的模型》等作品。
1932年11月20日 出生於安徽省桐城縣義津橋鎮(今屬樅陽縣)。
1950-1954年 安徽大學農學院森林系讀森林利用專業。
1955-1998年
1978年 任木材工業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7年 任木材工業研究所研究員。
1993年 任木材工業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1994年 任木材工業研究所博士后導師。
1957-1960年 留學蘇聯科學院森林研究所。
1983-1984年 留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和林學院。
1993-1997年 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1992年 任中國木材基礎標準化委員會主任。
1993年 任中國林學會木材科學學會副理事長。
1995年 任林業部木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7年 當選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
1932年11月20日出生於安徽省桐城縣(現樅陽縣)一個小商家庭。父母因備受沒有文化之苦,決心送子念書,培養成有知識的人。鮑甫成不負期望,刻苦學習,1938年小學畢業時因成績優異免試入中學。1950年考入安徽大學農學院林學系。1954年畢業后,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以下簡稱林科院木材所)從事木材科學研究。1957年被選派到蘇聯科學院森林研究所進修,1960回國。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科研被迫中斷。1970年木材所下放江西。鮑甫成沒有消沉,他克服困難,8年如一日,為恢復木材所建制奔走不息;並主動從生產中找課題。這期間他主持完成了農林部下達的“中國重要用材擴大樹種利用的研究”和國家文物局委託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木材的研究”等科研任務。
1983年鮑甫成再次被選派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和林學院木材工程系進修木材與水分方向。留美2年中,他的2篇研究論文發表於美國木材科學雜誌(Wood and Fiber Science),併到美國有關大學考察訪問。1984年底回國后,他一面擴建木材流體關係學實驗室,一面深入開展木材流體關係學研究。
進入90年代以來,鮑甫成遠見卓識地突破了木材材性研究傳統內涵,開創了新的外延,首次提出實行“一個中心、兩個結合”的木材材性研究方向,並取得了預期成果。
鮑甫成一直處於木材科學研究的前沿,為木材科學做貢獻。他從1987年起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93年任木材學博士生導師,1994年任林業工程博士后導師,1993年起,任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兼職教授,安徽農業大學名譽教授,1993-1997年任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95年任林業部重點開放性木材科學技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92年起任中國木材基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1993年起,任中國林學會木材科學分會副理事長,還擔任《林業科學》和《木材工業》雜誌編委等職務。他是木材科學“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和“九五”國家攀登計劃主要負責人之一。198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被評為中共林業部優秀共產黨員。他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注意擴大中國木材科學在國際上的影響。
他先後發表論著60餘篇(部),獲得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1990年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1988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87年中國林學會梁希獎。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鮑甫成由於在木材科學,特別在木材流體關係學、木材材性與培育利用關係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1997年被選為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
鮑甫成遠見卓識地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結合”的木材材性研究方向。一個中心,即系統地研究利用和發展人工林的最基本問題一一幼齡材與成熟材及人工林木材與天然林木材的比較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和力學性質。兩個結合即新的外延:①木材材性研究與林木培育研究相結合;②木材材性研究與木材加工利用研究相結合。
根據上述“一個中心、兩個結合”的總體設計方案,由鮑甫成起草的《短周期工業用材林木材性質研究》、《工業用材林材質材性與功能性改良技術研究》和《人工林木材性質及其生物形成與功能性改良機理研究》等建議書分別被列為“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和“九五”國家攀登計劃項目。
“八五”期間,他和全國8個林業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60多名木材學家協同攻關,首次提供了中國主要人工林樹種木材材性及其與營林培育和加工利用關係的全方位研究成果,全面揭示了中國主要人工林樹種木材材性特點及幼齡材與成熟材、人工林與天然林木材材性差異規律,主要人工林樹種在不同遺傳結構層次上的材性變異規律,栽培措施對人工林木材材性影響規律,及主要人工林樹種木材材性對製漿和人造板的適應性,著有《中國主要人工林樹種木材性質》一書,為人工林定向培育、集約栽培和木材優化加工、高效利用提供了廣泛科學依據,開拓了木材材性與培育利用關係研究新方向,創立了中國木材材性與培育利用關係學,大大推動了中國木材科學的發展。
鮑甫成從60年代初開展了木材顯微力學研究。他的《雲南松木材顯微力學的研究》論文,闡明了木材受載荷時,木材微區與細胞的形變和破壞的動力學過程與特點,論述了木材機械破壞與抗強的動態機理,該文刊於《林業科學》上。
他的此項研究把木材力學性質研究從宏觀水平提高到微觀水平,從靜態研究深化到動態研究,從觀察整體木材受力下的變化過程深入到觀察細胞在受載時所發生的變化過程,在中國木材顯微力學研究方面走在同行的前面。
1 鮑甫成。雲南松木材顯微力學的研究。林業科學,1963,8(2):139~148.
2 鮑甫成。落葉松木材流體滲透性及其控制途徑的初步研究。林業科學,1965,10(1):1~17.
3 鮑甫成,李源哲,腰希申等。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棺槨木材的研究。見: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動植物標本的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89~103.
6 鮑甫成。木材透氣性質。見:成俊卿主編。木材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5,556~564.
7 Bao F C,Siau J F,Avramidis S.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Structure of Chinese Woods.Wood and Fiber Science,1986,18(2):220~227.
8 鮑甫成,胡榮。泡桐木材流體滲透性與擴散性研究。林業科學,1990,26(3):239~246.
10 鮑甫成,呂建雄。微生物對長白魚鱗雲杉木材滲透性的影響。林業科學,1991,27(6):615~621.
11 鮑甫成,呂建雄。中國重要樹種木材流體滲透性的研究。林業科學,1992,28(3):238~246.
12 鮑甫成,呂建雄。木材滲透性可控制原理的研究。林業科學.1992,28(4):337~342.
14 鮑甫成,呂建雄。木材可壓縮流體滲透中滑流的研究。林業科學,1993,29(3):248~256.
15 鮑甫成。木材流體可滲性有效毛細管半徑和數量的研究。林業科學,1993,29(6):522~530.
16 鮑甫成。中國木材科學近期主攻方向。世界林業研究,1994,7(6):1~5.
17 鮑甫成,江澤慧。短周期工業用材林木材性質研究(第一集).世界林業研究,1994,7(專集):1~340.
18 鮑甫成,郝丙業,杜浩等。中國主要針葉樹人工林與天然林及幼齡材與成熟材流體滲透性比較研究。世界林業研究,1994,7(專集):144~153.
19 鮑甫成,郝丙業,杜浩等。中國主要針葉樹人工林與天然林及幼齡材與成熟材流體擴散性比較研究。世界林業研究,1994,7(專集):154~161.
20 鮑甫成,江澤慧。短周期工業用材林木材性質研究(第二集).世界林業研究,1995,8(專集):1~513.
21 鮑甫成,郝丙業,朱曉丹。兩種闊葉樹幼齡材與成熟材流體滲透性比較研究。世界林業研究,1995,8(專集):152~157.
22 鮑甫成,郝丙業,朱曉丹。三種闊葉樹幼齡材與成熟材流體擴散性比較研究。世界林業研究,1994,7(專集):158~163.
23 Bao.F C, Lu J X. A Study on Fluid Permeability of Important Chinese Woods. Anatomy Research 1995. Proceedings of the IAW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ee Anatomy and Wood Formation.Tianjin, China: Intem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24 Bao F C, Jiang Z H, Jiang X M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Wood Properties of Juvenile vs. Mature Wood of Major Plantation and of Wood from Plantation vs. Natural Forest in China. In: Timber Management Toward Wood Quality and End-Product Value. Proceedings of the CTIA/IUFRO International Wood Quality Workshop. Quebec, Canada: CTIA/IUFRO,1997.
25 鮑甫成,江澤慧,姜笑梅等。中國主要人工林樹種幼齡材與成熟材及人工林木材與天然林木材性質比較研究。林業科學,1998,34(2):63~76.
26 鮑甫成,江澤慧。中國主要人工林樹種木材性質。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