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岔路鄉
雲南德宏州芒市下轄鄉
五岔路鄉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芒市西部,鄉政府駐地五岔路村,距市城44公里,距潞盈公路7公里,屬於中切割中山區,山地多陡坡,年平均氣溫17℃,屬於亞熱帶山地氣候,降雨量1300—1600mm,森林覆蓋率達59.3%,,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800米,東與軒崗鄉相接,南與三台山鄉相鄰,西與西山鄉相連,北與隴川縣王子樹鄉隔江相望,東北靠江東鄉,是一個漢、景、德多民族雜居的山區鄉。
2021年,芒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五岔路鄉人口為10990人。
稻田
五岔路鄉轄五岔路、梁子街、蠻蚌、彎丹、石板、新寨6個村民委員,50個自然村、63個村民小組。
全鄉總戶數3714戶,總人口17231人,其中農業人口1677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主要居住著漢、景頗和德昂三種主體民族,其中漢族10946人,佔總人口的63.53%,景頗族5288人,佔總人口的30.68%,德昂族938人,佔總人口的5.45%,其他民族59人,佔總人口的0.34%。國土面積202平方公里,全鄉實有耕地面積55649畝,其中水田10167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8.27%,旱地45482畝,佔耕地總面積的81.73%,人均耕地面積為3.31畝。
2021年,芒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五岔路鄉人口為10990人。
據2005年統計,農村經濟總收入4448.1萬元,比上年增204.1萬元,增4.8%,其中農業收入3093.03萬元(甘蔗收入1280.44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9%;茶葉收入303.9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7%)占經濟總收入的69.54%;林業收入179.84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4.04%;畜牧業收入637.64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14.34%,其他業收入537.59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12.08%,人均純收入為1200元。在全鄉63全村民小組中,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收入相對高的是五岔路村民委員會的五岔路第二村民小組,人均純收入達 2284元;發展相對緩慢的是五岔路村民委員會幫令三隊村民小組,人均純收入 510元,貧富差距懸殊十分大。
2005年,完成糧豆總播種面積24899畝,總產達5689噸。其中小麥種植面積509畝,總產63噸;冬包穀100畝,總產23噸;豆類3601畝,總產251噸;薯類1363畝,總產90噸;水稻10167畝,總產3287噸;包穀8939畝,總產1959噸;其他穀物220畝,總產16噸。完成油料類種植1171畝,總產54.38噸;甘蔗總播種面積30029畝,其中收穫面積18223.5畝,總產73168噸;藥材326畝,總產18.9噸;種植蔬菜1552畝,總產為3835噸;其他農作物807畝,總產3094噸;茶葉種植面積為7916畝,其中本年菜摘面積為6037畝,總產達412噸。據2006年上半年大春栽插情況統計,全鄉水田總面積10160畝,目前栽秧3000畝、包穀已種植7980畝、豆類1562畝、花生135畝;2006年全鄉春甘蔗種植面積為4481.5畝,06至07年榨季甘蔗入榨面積26785.5畝;茶葉全鄉總面積7916畝,畝產25公斤,總產達2010公斤;香蕉全鄉總面積547畝,實際投產270畝,畝產3噸,總產達810噸,單價每噸800元,總收入達64.8萬元。
2005年全鄉有大牲畜存欄4958頭,其中黃牛存欄2793頭,水牛存欄2038頭,騾存欄115頭,驢存欄2頭。大牲畜出欄852頭,其中黃牛出欄488頭,水牛出欄364頭。豬存欄7778頭,出欄3893頭,肉類總產量為508.38噸。
近幾年來,五岔路鄉社會、經濟雖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仍然有一部分農戶的生活狀態處在貧困以及特困線上,據統計,目前全鄉共有貧困戶711戶、特困戶693戶。最為嚴重的是在五岔路村的幫令三隊德昂族寨子和彎丹、石板村的景頗族寨子等地區。
2008年末,全鄉實有耕地66533畝,其中水田13298畝,人均耕地3.84畝,大小春糧食總產7291萬公斤,人均口糧328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87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7元。在總收入中:農業收入5358萬元;林業收入511萬元;牧業收入1288萬元;漁業收入57萬元;工業收入162萬元;建築業收入72萬元;運輸業收入307萬元;商飲業收入97萬元;服務業收入57萬元;其他收入83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