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草船借箭的結果 展開

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的著名典故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了十萬餘支箭。

事實真相


史書原文

據《三國志》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裴松之注文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濡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亂髮。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
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還原歷史

草船借箭,歷史上或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魏略》卻不是這個說法。它說孫權不是乘輕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沒有說弓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

演變發展


改編的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手抵擋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有點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你來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魯肅報告周瑜,只說他不用準備的材料,絕口不提諸葛亮的計劃。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江上大霧瀰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比不上他。”

延伸成語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結構】緊縮式
【燈謎】孔明造箭
釋義
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典故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心胸狹隘,很忌妒諸葛亮,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隻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營,曹操率軍拚命向草人上射箭,圓滿完成任務。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例句
他很佩服諸葛亮的~的計謀
出處
一、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
二、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成語示例
◎他很佩服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計謀。
◎一些主要情節,如險走柴桑、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齣祁山等也進行了藝術加工,並在原著的基礎上加以豐富和發展。但這些都只是小說藝術而已,史無記載。

歇後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草船借箭——神機妙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裡糊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錯了
草船借箭——有誤(霧)
草船借箭——曹操多疑
草船借箭——機智孔明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巧用天時

藝術作品

《草船借箭》暗喻國際政治和文化之間的緊張關係。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廳里,船舵上的五星紅旗十分醒目,藝術評論家費大為認為,國旗可以表明作者的觀點:對中國的批判和攻擊將有利於中國。早年在中國美術館展覽的時候,船頭卻沒了這面國旗。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蔡國強展覽的視覺效果驚人,甚至充滿娛樂性,很多人長時間坐著,津津有味地看他製造的一次次爆炸的錄像,看他擺弄火藥,怎樣讓萬里長城延長一萬米,怎樣在天空中打出黑彩虹,怎樣模擬時代廣場發生的一次汽車爆炸事件。但在美術館的空間里,錄像和火藥畫都不如那些裝置作品來得刺激,比如《草船借箭》,即使不論這個產生於1998年的作品所體現的中國式智慧,從視覺上它也令人過目不忘。這艘草船懸掛在中國美術館的大廳,船身插滿了利箭,如同一隻巨大的翅膀。《草船借箭》是從紐約現代美術館搬過來的,單單搬它就花了幾十萬美金,而其體積之大使得中國美術館必須拆掉大門才能讓它“駛入”。
蔡國強堅持要把船帶到北京,除了把它視為自己藝術的代表符號,蔡甚至也覺得這船就像他自己的影子:從一個港口駛到另一個港口,漂泊多年又回到中國。蔡國強從不掩飾他對這件作品的喜愛:“這艘船既有暴力的傷痛,同時又碩果累累,既承重,看起來又十分輕盈。”可惜這艘船在中國美術館的展示效果不算理想——懸掛的船可以有兩種觀看的角度,從下往上看船像是在飛,從上往下看這個船像在水裡面漂浮,但中國美術館的展廳決定了這艘船只能被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