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智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中國超級智庫(China's super think tank;Chinese Super Think tank ),簡稱中國智庫,新智庫,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簡稱“國經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辦公地點設在距離中南海僅百米之外的一座機關大院內。這是首次建立中國特色、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級智庫的探索和嘗試。

成立背景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演變成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或進入海嘯,不明朗的形勢和前景使國家宏觀決策面臨嚴峻挑戰。而國內現有的高層決策諮詢體系,則似乎難以有效地幫助決策層應對眼下的複雜局面。
與國外主流智庫通過民間層面提升國家影響力的特殊作用相比,中國缺少權威智庫這一全新渠道來擴大國際話語權。而成立中國超級智庫意在通過民間資金創辦智庫,加強與國外高級智庫的對等交流,向國際主流社會傳達中國聲音,增強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成立過程


這個新智庫是溫家寶總理親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來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際合作中心和對外開放諮詢中心兩大智庫,溫總理早在去年11月就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僅靠經驗,靠少數人的智慧是很難作出正確決策的,必須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加強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因此成立了該智庫。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迅速組建的國經中心剛一亮相便引起廣泛關注。這所超級智庫不但在籌備過程中獲得了國務院領導的批示,還由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常務理事團隊囊括中國政、商、學界一大批在任和退休的部長級官員,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國際知名的中國經濟學家。
此外,在國經中心精英雲集的理事會中,也不乏香港政、商、學界“大腕”。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分別出任執行副理事長和副理事長,前特首董建華更應邀擔任顧問,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為常務理事。
由溫家寶總理親自批示,原副總理曾培炎領銜的中國國際交流中心號稱“中國第一智庫”,其北方論壇永久會址已確定落戶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濱海地帶,具體就是養馬島。會場預計2011年內將開工,2013年建成后將承辦首屆中國智庫“北方論壇”,與中國海南的“博鰲論壇”形成南北呼應之勢,以此為引爆點,拉動我國高端會展業發展,形成影響全球的經濟論壇,與達沃斯經濟論壇相互競爭。

人員組成


理事長曾培炎
理事長曾培炎
理事長曾培炎,原國務院副 總理。
執行副理事長8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經濟學家厲以寧、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魏禮群。
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副理事長10人:香港國際商會主席馮國經、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中央外事辦原主任劉華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徐榮凱、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
秘書長魏建國,商務部原副部長。
常務理事中包括中鋼股份董事長黃天文中海集團總裁李紹德、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裁王會生等大型央企負責人。

目標和任務


包括香港政、商、學界“大腕”在內的國經中心目標是把新智庫辦成民間智庫,融匯高層、權威資源,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研究,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撐,為企業跨國經營提供諮詢服務。
新智庫將致力於國際經濟專題研究,同時加強與國際知名智庫的對等交流,擴大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力爭使中國成為亞洲重要的政策話語中心。

智庫特點


國經中心較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科院、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等資深機構機構相比,成立時間短、力量少。但優勢是擁有一大批層次高、有威望、人脈廣、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一個成功的智庫,經驗、人脈是第一位的。
國經中心理事長是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理事會成員有現任部長,如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和張國寶等;有國開行董事長陳元、中投董事長樓繼偉、全國社保基金會理事長戴相龍等;有來自地方、部委、核心研究部門的資深人士,如中央政研室原主任滕文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王春正、國研室原主任魏禮群、中央外事辦原主任劉華秋、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等,秘書長是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別看有個“原”字,他們都曾長期在重要位置工作,諳熟宏觀政策,知道用戶需求,在重大經濟問題研究上能繼續作出貢獻;還有像北大教授厲以寧、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等專家,能領銜組織一些重點課題。
社科院、國研中心等機構,有的長於經濟理論研究,有的長於國內經濟研究,而國經中心更注重國際經濟,並結合國內經濟走向展開對策性研究,把握火候報送中央高層,用曾培炎理事長的話講,是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在運作上是開放式,既堅持研究的原創性,又不斷吸收其他中外研究機構有實用價值的成果。比如中心成立以來已有20個課題在網上公開招標。將於6月下旬啟動的“經濟每月談”,請年輕人主講,向全社會開放。

智庫機制


新智庫要用新機制。
資金來源:我國研究機構多設在黨政機關內部或由國家財政供養,國外則是由民間資金贊助。國外同類機構的運作經驗值得借鑒,在美國,單是洛克菲勒一家每年就支持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7000多萬美元。國經中心創立時,財政撥了500萬元開辦費,以後就不管了。所以我們成立了基金董事會,負責籌資,已吸納20多家央企,國內企業現在有熱情也有能力扶持民間智庫。將來還要吸收民營企業、跨國公司加盟,確保基金來源多元化,使研究成果不受任何贊助方的影響,也不會為哪家企業說話,而且我們的成員跨部門、跨區域。總的目標是籌資規模達到5億元,全部市場化運作,不用國家一分錢,這有利於保持中心研究的獨立性。
人員分類管理,庫內人員一般有三類:
一、在編坐班,是核心層,通過網上招聘,門檻很高,但報名很踴躍,這也說明國經中心的吸引力;
二、坐班不在編,包括已退的省部長、司局長,以及高級研究員;
三、不坐班不在編,主要是社會研究力量,中心請他們完成相關課題,付一定報酬。
研究交流機制:近3個月來,國經中心在經濟研究、諮詢交流、國際合作、信息服務方面開了個好頭,運行順暢,看不出哪裡“鬆散”,大家幹勁很足。每周就某個當前經濟熱點開一次學術討論會。除了直遞中央的《要情》,我們還編印《研究報告》、《信息反映》、《智庫言論》等專刊。現已送上去十幾份研究報告,如綠色復甦、擴大出口渠道等課題成果都引起中央重視。
全球智庫峰會是國經中心成立后首次大型對外活動,議題由理事會一致商討拍板。目的是彙集全球知名智庫,群策群力,深入探究金融危機發展趨勢及恢復世界增長之道。這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新智庫的一次機會。

國外智庫經驗


全球智庫約6000家,其中近1800家在美國,而“旋轉門”機制,是美國智庫的一大特色。
所謂“旋轉門”,即智庫成員的身份在政要與研究者之間變換,有人甚至“旋轉”兩三次,使政府保持活力,使智庫成為給政府培植、儲備人才的地方。正因如此,發達國家智庫的社會能量相當大,游刃於政界、商界和學界,對政府決策、公共輿論有直接影響力。在美國,每逢重大政策的決斷,一般是智庫先提建議,然後是媒體討論、國會聽證,最後政府採納,智庫的參與度、公信力都很高。
智庫在對外交往中也有特殊作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就有多位擔任過駐外大使,積累了深厚人脈,在世界舞台往往左右逢源。智庫的聲音有時更具說服力,而中國多年來缺少政府之外的智庫與國際智庫溝通,急需建立這一全新的公關渠道,塑造中國軟實力,掌握國際話語權。

初試鋒芒


國經中心將於7月初舉辦首次全球智庫峰會,這將是中國這所“超級智庫”的正式亮相。
把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智庫,為中國的智庫建設作出有益探索。當前,應對危機不僅需要政府通力合作,也需要各國智庫的頭腦風暴。正如本次全球智庫峰會的主題:“共享人類智慧,共謀全球發展”——這是智庫理應承載的責任。
面對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考驗,中國可謂是“優等生”,經濟回暖跡象明顯,加上保持30年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奇迹,使得“中國模式”備受全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關注。不少發展中國家希望借鑒中國發展經驗,制定自身的發展規劃。
國經中心正醞釀通過有償諮詢服務等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輸出智力,推介“中國模式”,傳播中國發展經驗,擴大中國軟實力。“我們可以組織一批有經驗的政府專家和官員,按照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幫助制定各類發展規劃,大到國家發展戰略,小到開發區規劃,可以向外推介中國經驗,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