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蒿

菊科蒿屬植物

鹼蒿(學名:Artemisia anethifolia Web. ex Stechm)是菊科,蒿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的香氣。莖單生,稀少數,高可達50厘米,基生葉橢圓形或長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裂片再次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寬卵形,下垂或斜生,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白色托毛;花冠狹管狀,花柱伸出花冠外,兩性花,花冠管狀,花藥線形,瘦果橢圓形或倒卵形,8-10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等省區;常生於海拔800-2 300米附近的干山坡、干河谷、鹼性灘地、鹽漬化草原附近、荒地及固定沙丘附近,在低濕、鹽漬化地常成區域性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蒙古及蘇聯也有分佈分佈。

形態特徵


鹼蒿
鹼蒿
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主根單一,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稀少數,高20-50厘米,直立或斜上,具縱棱,下部半木質化,分枝多而長;莖、枝初時有短絨毛,后漸脫落無毛,葉初時被短柔毛,后漸稀疏,近無毛。基生葉橢圓形或長卵形,長3-4.5厘米,寬1.5-2.5(-3)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每裂片再次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長(3-)4-8毫米,寬1-2毫米,先端鈍尖,葉柄長2-4厘米,開花時漸萎謝;中部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5-3厘米,寬1-2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側邊中部裂片常再次羽狀全裂,裂片或小裂片狹線形,開展,長0.6-1.2厘米,寬0.5-1.5毫米;上部葉與苞片葉無柄,5或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狹線形。
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寬卵形,直徑2-3(-4)毫米,具短梗,下垂或斜生,基部有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疏散、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橢圓形或披針形,背面微有白色短柔毛或近無毛,有綠色中肋,邊緣膜質,內層總苞片卵形,近膜質,背面無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雌花3-6朵,花冠狹管狀,花柱伸出花冠外,上端分叉長,叉端稍鈍;兩性花18-28朵,花冠管狀,檐部黃色或紅色,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花藥基部有小尖頭或稍鈍,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叉口與叉端有睫毛。瘦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頂端偶有不對稱的冠狀附屬物。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這是一種最耐鹽鹼的蒿類植物,在草甸草原及乾草原的鹼斑地。外圍、成圈生長一在固定沙丘群的低濕、鹽鹼灘上,形成小片群落,這種蒿類增加,往往是過度放牧或草場退化的標誌。在鹽鹼化的割草場。低濕的鹼地、鹼湖的古湖灘、鹼溝文發草鹽生草甸中均可大量生長,尤以草甸草原區的廣大湖盆鹽鹼地上,生長最為茂盛,成為強鹼性土壤的指示植物,並混主在遼闊的羊草鹽濕草甸中,每畝產鮮草20—33公斤,花期7—9月,果期8—10月初,冬季枯黃的枝葉殘存在植物上。

分佈範圍


鹼蒿
鹼蒿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西部)、內蒙古、河北、山西(北部)、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等省區;常生於海拔800-2 300米附近的干山坡、干河谷、鹼性灘地、鹽漬化草原附近、荒地及固定沙丘附近,在低濕、鹽漬化地常成區域性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
蒙古及蘇聯(西伯利 亞)也有分佈。
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貝加爾湖附近。
鹼蒿廣泛分佈在東北的松嫩平原上,並見於西部及西北部的子早地區。國外,在蘇聯的東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蒙古也有分佈。

繁殖方法


培養條件(1)不定芽誘導培養基:MS+6-BA2.0mg·L-1(單位下同)+NAA0.1;(2)繼代增殖培養基:MS+6-BA1.0+NAA0.5;(3)生根培養基:1/2MS+NAA0.5。上述培養基均添加3%蔗糖和0.8%瓊脂,pH5.8-6.0。培養溫度為23-26℃,光照時間為16小時/天,光照強度約為1889lx。
1無菌材料的獲得鹼蒿的種子在超凈工作台上先用70%乙醇消毒30秒后,無菌水沖洗3-4遍,再用0.1%的HgCl2消毒6分鐘,無菌水沖洗6-7遍,然後將處理好的鹼蒿種子播種在MS培養基上。待種子萌發生長出2-3對幼葉后,將其幼嫩葉片切下接種於培養基(1)中。
2不定芽的分化及增殖外植體在不定芽誘導培養基上培養2周后,傷口基部開始膨大,且出現若干芽點,4周后,基部分化出3-5個不定芽。不定芽形成后,暫不切斷,將其轉接到培養基(2)上。經過20天的培養,在不定芽的基部長出許多小的不定芽,形成不定芽叢(圖1)。不斷把不定芽分成2-3個為一叢的芽叢,轉接到培養基(2)中進行繼代培養。每20天進行1次繼代增殖。
3生根將生長健壯的不定芽從基部切下,移入生根培養基(3)中,培養7天後開始生根,20天後生根率為90%以上。每株有根5-10條,根長3-5厘米
4煉苗及移栽於溫室中進行開蓋煉苗,1周后小心取出試管苗,洗去根上殘留的培養基,移入珍珠岩和蛭石(3:1)的混合基質中(圖3),以1/2MS營養液澆灌,控制溫度為23-26℃,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適當遮陰,其成活率在95%以上。

主要價值


春季牛樂食,秋霜后,牛、羊和駱駝樂食,屬中等飼用植物。
鹼蒿有中等的飼用價值,青鮮時,在放牧場上,羊和駱駝喜食,馬和牛等大家畜不喜食或者根本不採食。秋冬季節,羊和駱駝最喜食,手工割下曬於貯存,可作為冷季幼畜和瘦弱家畜的補充飼料。如果把調製的乾草,混入一些鹼篙,馬和牛等大家畜也喜食。可見,冬春季節在鹼蒿的殘株中,蛋白質及脂肪的含量減少很多,飼用價值降低。另據A.A.尤納托夫(Hohatob,1954)用去勢羊作鹼蒿乾草的消化測定,表明鹼蒿具有中等的營養價值,每100公斤飼草,具有40—50飼料單位,在飼餵的飼料中有較多的剩餘,達30—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