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羅致平的結果 展開

羅致平

著名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家

羅致平先生原籍廣東省龍川縣,1911年4月12日出生於英屬北婆羅洲(今馬來西亞),12歲回國求學。早年曾就讀於廣州河南白鶴洞協和神科大學、嶺南大學神學院。

人物簡介


羅致平(1911—2005)
1935年東渡日本,就學於東京立教大學大學院,攻讀研究生課程。1937年抗戰爆發后,主動放棄國外優越的學習條件,毅然回國,先後在香港沙田宗教院、中山大學等單位從事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的教學和研究,任講師、教授。1953年調湖北中南民族學院任教授。次年調北京,先後在中央民委、中央民族學院、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民族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工作,從事民族問題的研究和翻譯,歷任參事、教授、研究員。
著名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民俗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羅致平先生因病於2005年6月12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4歲。

個人作品


羅致平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民族問題的研究和資料翻譯工作。羅致平先生利用其淵博的專業知識和掌握多種外國語言文字的語言優勢,編譯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民族、殖民地問題理論,以及前蘇聯民族問題、民族政策和民族學方面的大量論著,對新中國民族問題和民族學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20世紀60年代初,根據中央的要求,全國性的民族社會歷史大調查工作展開,羅致平先生參加了新疆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進行了歷時三年的調查研究工作,合作撰寫了《哈薩克族簡史簡志》。以後又參加了大型工具書《辭海》的編寫工作和《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編繪工作。70年代末,羅致平先生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學術工作,陸續出版了《準噶爾史略》(合著)、《試論衛拉特法典》(合著)、《哈薩克法初探》(合著)等論著,翻譯出版了著名東方學家巴托爾德的《中亞突厥史十二講》及其他相關研究資料,及時介紹了國外有關民族學、民族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為中國民族學特別是民族史學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及至90年代,羅致平先生雖已屆八十高齡,但在學術事業上仍積極開拓,開闢法律民俗學的研究領域,撰寫了《法律民俗學》、《法律民俗學與民族志》等論文,引起國內民族學、民俗學、法學界的關注,帶動了相關學術領域的發展。
羅致平先生始終關心我國學術事業的發展,積極參與學術活動。抗戰期間即參加了由楊成志鍾敬文等發起組織的中山大學民俗學會,抗戰勝利后又積極參與中國民族學會西南分會的學術活動,當選為監事。新中國成立后,羅致平先生即與楊成志、鍾敬文等一些民族學、民俗學家一道積極開展民俗學的活動,呼籲成立新中國的民俗學學會。改革開放后不久,又與鍾敬文等七位著名學者聯名倡議建立民俗學學科及有關研究機構,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學術同人的積極響應。1983年中國民俗學會成立,羅致平先生當選為副理事長。為表彰羅致平先生為中國民俗學做出的傑出貢獻,2003年中國民俗學會特授予他銀質榮譽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