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南村
海南海口秀英區西秀鎮下轄村
拔南村是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西秀鎮管轄下的一個村委會,位於西秀鎮與澄邁縣老城接壤處,全村人口3726人,土地面積9平方公里,村莊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0畝,其中水田1200畝,灘塗面積4500畝。
地名由來
“博”“拔”發音為bak,是“口”的意思,瓊北地名中常見的“卜”“北”也是這樣的發音和含義;“湳”和“南”的發音也都是nam,意為“水”。
臨高語多倒裝現象,因此,拔南村名的實際意義是“水口”,與它過去所處的地理位置相符。
如今,一條在當地村民口中被稱作“青山”的小河,蜿蜒繞村,流入“海仔”(內海),拔南村西北片,便是“水口”——入海口的位置。
歷史詳情
歷史上的拔南村歸澄邁管轄。
光緒《澄邁縣誌》中的“博湳浦”為歷史上拔南村的所在地。
宋代末年,有來自廣東潮州的郭姓和鄭姓漁民進入瓊州海峽打魚,被澄邁北排灣富庶的天然漁場所吸引,於是在一個小半島住了下來。
此後,又有大量廣東和福建漁民遷來,形成了一個人口眾多的小漁村。這個小半島當年的名稱已經無法查考,不過光緒《澄邁縣誌》的輿圖中,對那裡的標識是“博湳浦”,而“拔南村”一名,也始見於清代的方誌。
拔南村村民以前主要靠水稻生產及下海捕魚為生,該村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利用灘塗種植江蘺菜及發展高低位池養蝦,利用江蘺塘放養種鴨,同時改良種鴨品種,促進種鴨業及家禽業生產。2006年,全村江蘺菜種植
拔南村積極建設文明生態村
拔南村黨支部及村委會一班人積極發動廣大農民投身文明生態村建設,大搞環境衛生整治家家修建衛生公廁及三級消水池,杜絕了生活污水到處漫流的現象。在政府的幫助和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投入205萬元,鋪設了二條混凝土村主道,投入120萬元,安裝了120盞路燈,在道路兩旁種植了一批景觀林木,投入45萬元建造一座頗有特色的村門,此外還聘請6名專職人員負責全村垃圾的清掃清運及環境保潔工作,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我們還大力營造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尊師重教,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開展關愛家鄉、幫助鄉親的捐助活動,兩年來共籌集資金六十多萬元,成立“拔南教育基金會”,為培 養造就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拔南的和諧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拔南村村民積極開展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