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狐仙洞的結果 展開
狐仙洞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龍虎鄉三里峧村山洞
狐仙洞,位於徠河北省邯鄲市涉縣龍虎鄉三里峧村山洞。是一處景點。
半山腰上的“狐仙洞”,如今洞口有村民值守。
黃教授(中)在觀察骨頭化石。
從洞內挖掘出的部分骨頭。
日前,中國科學院著名 史前 考古學家黃萬波教授趕到涉縣,對龍虎鄉三里交村對面大山上的神秘溶洞“狐仙洞”進行了考察發掘,初步斷定“狐仙洞”是一個史前人類棲息過的地點,為史前文化遺跡。春節期間,村民無意中在這個洞內發現了大量骨骸和一些陶瓷碎片。
神秘“狐仙洞”沒人進過
據村裡老輩人流傳,元末明初時,後來成為明朝著名將領的常玉春、胡大海曾在大寨堖落草為寇,利用有利地勢打劫過往行人和客商。二人後來被朱元璋收編,由於他們積攢的金銀很多,不能全部帶走,便把留下的放在十八口大鍋里,秘密埋在了大寨堖的前後山坡上。因為這個傳說,從那時至今,一直有人在山前山後挖掘,希望找到這筆財富。
但有一個地方挖寶的人很少敢去動土,那就是位於大寨堖背坡半山腰上的一個神秘 溶洞。洞口有一米多高,比較隱蔽,洞內光線昏暗,洞口處擺放著一個泥塑神像。
據村裡老人介紹,這個洞早就存在,村裡祖輩人都稱該溶洞為“狐仙洞”,逢年過節,村民們都到這裡燒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合家幸福。因為大家都對“狐仙洞”心存敬畏,誰也不敢進去一探究竟,不知道裡面的情形。
洞內挖出大量 骨骸
2010年春節期間,兩個村民到洞口貼春聯時,發現洞口神像莫名倒地,有人從洞裡面挖出了許多泥土,裡面還摻雜著大量的骨頭碎片和一些陶瓷碎片。他們趕緊跑回村裡向年長者彙報。村民們獲悉后紛紛涌到山上,幾個膽大的村民拿著手電筒想下到洞內一探究竟。
原來,供奉神像的洞后還有一小洞,村民從溶岩的窟窿爬進去,可見挖掘者到處挖過的痕迹。向左行5米左右發現洞內別有洞天,像鑽進了一個葫蘆里,裡面很大很深,有挖掘者挖出來的大量泥土和碎骨。洞內向下挖有一個3米多深的大坑,坑壁上到處是密密匝匝的骨骸與泥土夾雜在一起。由於沒有掘到洞底,尚不知道還有多深。
村民猜想溶洞可能遭到挖寶賊的光顧。但洞內怎麼會有大量的骨骸呢?是人類的骨頭還是什麼動物的骨頭?
史前人類棲息過的地點
2010徠年4月12日,邯鄲市文保所所長喬登雲等文物工作者聞訊上山探洞。喬所長發現,洞內到處可以看到盜挖者遺棄的碎骨,這些骨頭的骨質已經很疏鬆,有的用手都可以捻碎。有一些骨頭大而平整,類似動物的面骨;還有一根細長而完整的脛骨,較人的腿、臂骨頭要短一些。喬所長以此判定,這些主要是動物的骨頭。由於現場沒有發現完整的頭顱骨,因此一時還無法斷定這些骨頭究竟屬於哪類動物。同時,文物工作者們還發現,洞內的一些石頭好像被加工過。由於在場的文物工作者都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因此不能判斷其生成年代。
2011年5月5日,中科院著名史前考古學家黃萬波教授得知涉縣神秘溶洞的消息后,立即趕到大寨堖進行實地考察。黃萬波1954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是“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等重要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此次考察,黃萬波教授對洞內進行了小心挖掘,並對骨頭進行了仔細鑒別。他發現上層的骨頭還和土摻在一塊,下層的骨頭更是密密匝匝,幾乎不見土。所見化石,有食肉目中的虎、鬣狗、獾,偶蹄目 中的納呼爾綿羊和麂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綿羊。目前,鬣狗僅在非洲生存,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已滅絕。黃教授表示,這些物種化石在涉縣發現,對研究該區域的生態、環境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從地層分析,黃萬波教授認為:“狐仙洞”可能有兩個文化層,即上文化層,時代屬全新世,即新石器時代;下文化層,時代為晚更新世,即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於堆積物的年代,等鈾系法測定后才能揭曉。若從動物群對比看,“狐仙洞”下層堆積為晚更新世,或者說,不會晚於一萬年。
黃教授說,考察的種種跡象表明,“狐仙洞”是一個史前人類棲息過的地點,很有可能發現涉縣最早居民的遺骸。哪怕僅發現一枚人類牙齒,同樣是個突破。目前,黃教授正在對化石進行進一步測定,更多發現有望陸續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