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傷春的結果 展開

傷春

楊萬里詩詞作品

《傷春》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傷春
傷春
傷春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註釋譯文


註釋

⑴準擬:預料,滿以為。濃:多。
⑵枉卻:辜負。東風:春風。
⑶不帶看花眼:沒有游春賞花的眼福。

譯文

原來預料今春許多活動其樂融融,到頭來卻依然辜負了可愛的東風。
連年以來未能去欣賞似錦的繁花,因不是愁緒滿懷便是在病痛之中。

創作背景


蘇軾黃庭堅的詩歌將宋詩的發展推向了高峰,體現了一代特色。但以黃庭堅等人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作詩主張卻將學詩、寫詩限制在效法古人舊作的狹小範圍之內,而忽略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積累,從而把詩歌創作引向了新的形式主義道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楊萬里為“誠齋體”詩歌作為對江西派的一種修正,是有其積極意義的。而這首詩便是“誠齋體”的典型作品。

作品鑒賞


賞析

這首《傷春》詩寫的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寫詩人做的一個決定:對今春樂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個轉折,推翻了之前的決定,也就辜負了好意送來春色的東風。第三句點明,不僅今年先做決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負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樂,而自己卻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負了大好春光,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使詩人禁不住感慨萬端,發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讀罷此詩,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假雕飾,自然渾成,而詩意詩味即在其中,這正是“誠齋體”的成功之處。
楊萬里在《荊溪集自序》中談到自己寫詩時,曾說:“步後園,登古城,採擷祀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余詩材。蓋麾之不去,前或未應,而後者己迫。”在他看來,平日所見所聞及所感似乎無不可以成為詩歌創作的材料,這和江西派“閉門覓句”,講究“無一字無來處”,“雖隻字半句不輕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誠齋體”也有其弊病:由於寫作比較“隨便”,有些詩藝術概括不夠,境界不高,社會意義也不大。此首可以說是個典型。

評價

清·王相《新校千家詩》:春光未到之時,預料今春賞心樂事,必興濃而稠密。豈知一春已過,而宴賞仍虛。蓋年年花發而略不曾觀者,非愁中無緒,則病中未能也。傷春之意,情見於詞矣。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大常博士、大學侍讀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主張抗金。工詩,與尤袤范成大陸遊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初學江西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擅長“活法”,時稱“誠齋體”。一生作詩二萬餘首。亦能文。有《誠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