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炅

青年音樂家

王之炅,女,1983年8月18日出生於上海,青年音樂家。中國小提琴演奏者,上海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小提琴專業教師。

目前在柏林埃斯勒音樂學院隨小提琴大師、柏林愛樂樂團前首席高利亞·巴列夏(Kolja Blacher)教授深造。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俞麗拿王之炅師徒二人
俞麗拿王之炅師徒二人
她3歲起習琴,1992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師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俞麗拿教授。

教育經歷

2007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

演藝經歷

1998年獲第八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少年組第一名。
1998年以少年組的年齡獲第六屆全國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
2000年12月榮獲第八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這是當時中國選手參加該項重大國際比賽所獲得的最好成績。
2003年9月義大利R-里匹策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該項比賽的第一名及三個特別獎:里匹策特別獎、第一名最優秀獎、決賽最年輕最有才能選手獎。義大利斯特拉第瓦利學校還授予她一把著名的“斯特拉第瓦利小提琴”。
2008年,在上海音樂廳“音樂立方M3”星期三室內樂舉辦小提琴音樂會專場 。
2012年,在琉森音樂節上舉辦“王之炅個人獨奏音樂會” 。
2015年,發行專輯《道》 。
2017年,在“星期廣播音樂會”上以開創性的“音樂·劇場”形式舉辦了自己的獨奏音樂會 。
2018年,推出專輯《西貝柳斯與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
2019年,發行個人第三張專輯《“梁祝”、“緘默詩篇”小提琴協奏曲》 。
2020年,與蘇州交響樂團在許忠的指揮下呈現了《貝多芬之演繹》 。

社會活動


王之炅
王之炅
作為年輕一代音樂家中的佼佼者,小提琴家王之炅在自己演奏生涯中跨出的每一步,都引起人們的矚目。涉及曲目非常廣泛,各個時期的不同樂派作品均有涉足。
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王之炅近年來的演奏生涯格外關注並給予很高的評價。權威的《留聲機》雜誌曾以整版篇幅報道這位演奏家,樂評人將之譽為“亞洲琴壇不可多得的一顆閃亮新星”。
1998年,在法國舉辦的第八屆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14歲的王之炅在少年組中一舉奪魁,這是梅紐因大師生前所舉辦的最後一屆比賽,王之炅的演奏也深受大師本人賞識,梅紐因聽完她的演奏決定親自指揮法國里勒交響樂團與她合作演出協奏曲。大師的鼓勵,開啟她作為一位職業演奏家的生涯;
近年來,王之炅曾分別與聖彼得堡愛樂院團、赫爾辛基愛樂樂團、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法國里爾交響樂團及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交響樂團有過愉快的合作。
曾與她合作的著名音樂家包括:耶胡迪·梅紐因、尤里·泰密卡諾夫、奧科·卡姆、柯里斯托弗·波彭、平克斯·祖克曼、吉頓·克萊默、林·哈雷爾、艾瑞娜·格拉芬洛爾、約翰·斯托嘉德、克里斯蒂安·阿明、湯沐海、邵恩、呂嘉、朱暉、陳燮陽、張國勇、傅人長、譚利華等。
在最近的演出季中,王之炅先後與分別由奧科·卡姆(Okko Kamu)和約翰·斯托嘉德(John Storgårds)指揮的赫爾辛基愛樂樂團在中國巡演,還與由尤里·泰密卡諾夫(Yuri Temirkanov)指揮的聖彼得堡愛樂樂團、由陳燮陽、呂嘉指揮的上海交響樂團等在國內外各大城市合作演出。
她還應小提琴大師平克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邀請,在其獨奏會中同台演出。另一位小提琴大師吉頓·克萊默(Gidon Kremer)在聆聽了她的演奏后,也欣然邀請她前往參加自己於德國作為藝術指導的世界室內樂音樂節(Chamber music connects the world Festival)。
她作為獨奏家,於國家大劇院開幕演出季系列演出、上海大劇院落成十周年慶典音樂會等一系列重要的演出活動中亮相。
除此之外,她還完成了自己首張獨奏專輯的錄製工作,這其中收錄了福雷、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溫等作曲家風格多樣的作品,這些錄音取自她不久前與美國鋼琴家本傑明·雷伯(Benjamin Loeb)合作舉行的一場獨奏音樂會的實況,將於2009年夏天正式發行。
2021年8月,參加圓號三重奏音樂會。

個人作品


音樂專輯作品

2019“梁祝”、“緘默詩篇”小提琴協奏曲
2018-5-4西貝柳斯與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2015-6=5
重要演出
時間地點類型
2019年上海音樂廳 中國-上海
2015年柏林愛樂音樂廳 德國-柏林
2008年上海音樂廳 中國-上海

人物評價


和一般音樂家不同的是,音樂並沒有佔據王之炅生活的全部:她興趣廣泛,愛運動、愛畫畫,也愛閱讀;她穩重、踏實,執著於自己的藝術;她始終堅持自我,不人云亦云。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有思想,有才情,有深度,有韌性,有技術” (《音樂愛好者》胡越菲評)。
首先,作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敢於挑選全當代作品作為自己專輯的曲目就已經足夠了不起了;其次,《道》這套曲目的選擇是如此的出色,幾乎囊括了小提琴所能展現的各種音色之美、技巧之炫和哲學之思;王之炅彷彿在東西方世界以及這五位作曲家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讓每一部作品都充滿個性、震撼人心 (英國在線及實體唱片行Presto Classical評)。
演奏風格
王之炅的演奏曲目廣泛,從巴洛克時期至現代樂派均有涉足。她首張全球發行的專輯《道》,其中收錄了她和鋼琴家謝亞雙子合作的五位作曲家的作品,他們分別是華裔作曲家盛宗亮,愛沙尼亞作曲家阿沃·帕特,蘇聯作曲家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萊拉·奧爾巴赫以及索菲亞·古拜杜麗娜 。
在上海音樂廳舉行的獨奏會中,王之炅明顯又成熟了不少,這非但表現在發音、技巧和音樂修養等方面,也包括了落落大方、親切穩重的颱風。福雷的《A大調第一奏鳴曲》各樂章都有著優美的音樂性,然而也容易被演奏得做作、過火,但聆聽王之炅的演奏,雖追求細節,但她並不刻意去表現每一個小句子,以注重整體結構和旋律線條的方式演繹,讓人感受到文雅的抒情性和一氣呵成的歌唱風格。她的音色漂亮,既富有穿透力,同時又甜美而不失溫潤 。
要將海菲茲的改編曲演繹好,首先必須同他的小提琴語彙有所共鳴,這的確不易。王之炅在演奏他改編的《波基與貝斯》時,倒為自己開闢出一片新天地,她並不一味模仿海菲茲的風格,更多從歌劇原作的整體音樂發展邏輯、風格以及角色形象考慮,把握得當、自成一格,且完全站得住腳 。

獲得榮譽


日期具體獎項
 2003義大利R-里匹策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最優秀獎[1] (獲獎)
2003義大利R-里匹策國際小提琴比賽里匹策特別獎[1] (獲獎)
2003義大利R-里匹策國際小提琴比賽決賽最年輕最有才能選手獎[1] (獲獎)
2000第8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1] (獲獎)
1998第8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少年組第一名[8] (獲獎)
1998第6屆全國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1]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