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雲嶺鄉

北京市房山區轄鄉

霞雲嶺鄉,北京市房山區下轄鄉,位於東經115°32'56"~115°49'08″,北緯39°41′03″~39°49′15″之間。地處房山區西北部深山區,東與南窖鄉周口店鎮韓村河鎮接壤,南與張坊鎮十渡鎮相鄰,西與河北省淶水縣北邊橋毗鄰,北與史家營鄉佛子庄鄉徠、門頭溝區清水鎮相連。鄉域面積220平方千米。

清康熙年間,霞雲嶺地區屬神寧鄉。民國五年(1916年),屬房山縣九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房良聯合縣一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房淶涿聯合縣九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房山縣九區。1949年,屬房山縣一區。1950年,屬房山縣六區。1954年,屬龍門台、莊戶台、四馬台、三流水、霞雲嶺、石板台、上石堡、下石堡、大草嶺、北直河10鄉。1956年,屬堂上、龍門台、霞雲嶺、石板台、北直河、下石堡6鄉。1958年,屬下石堡、霞雲嶺、龍門台3鄉;同年,劃歸周口店區,設霞雲嶺人民公社。1961年,屬房山縣。1983年,公社改鄉。1986年,屬房山區。2020年末,霞雲嶺鄉常住人口有4885人。截至2019年,霞雲嶺鄉下轄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霞雲嶺鄉霞雲嶺村。

2011年,霞雲嶺鄉工業總產值33.3萬元。地方財政收入508.2萬元,比上年減少2.4%。各項稅收2344萬元,比上年增長3.9%。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霞雲嶺地區屬神寧鄉。
民國五年(1916年),霞雲嶺地區屬房山縣九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霞雲嶺地區屬房良聯合縣一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霞雲嶺地區屬房淶涿聯合縣九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霞雲嶺地區屬房山縣九區。
1949年,霞雲嶺地區屬房山縣一區。
1950年,霞雲嶺地區屬房山縣六區。
1954年,霞雲嶺地區屬龍門台、莊戶台、四馬台、三流水、霞雲嶺、石板台、上石堡、下石堡、大草嶺、北直河10鄉。
1956年,霞雲嶺地區屬堂上、龍門台、霞雲嶺、石板台、北直河、下石堡6鄉。
1958年,霞雲嶺地區屬下石堡、霞雲嶺、龍門台3鄉;同年,劃歸周口店區,設霞雲嶺人民公社。
1961年,霞雲嶺公社屬房山縣。
1983年,霞雲嶺公社改鄉。
1986年,霞雲嶺鄉屬房山區。
霞雲嶺鄉風貌
霞雲嶺鄉風貌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霞雲嶺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為石灰岩山地:最高峰白草畔位於堂上村,海拔2161米,最低點台地碾盤地位於銀水村,海拔278米。

氣候特徵

霞雲嶺鄉年平均氣溫10.8℃;7月最熱,平均氣溫24.3℃;1月最冷,平均氣溫-5.1℃。全年無霜期180~190天。全年盛行偏南風,年平均風速1.7米/秒。年平均降水量600-700毫米,集中在6月至8月,年降水日數約73天。

水文

霞雲嶺鄉境內河道屬大石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三級河大石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石河,古稱聖水,又名龍泉河,發源於本鄉,從西北白草畔南麓,東南流至霞雲嶺後轉而東北流至賈峪口出境,主要支流有峪子溝。
霞雲嶺鄉區劃圖
霞雲嶺鄉區劃圖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
霞雲嶺鄉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3種;北京市級保護動物50餘種;是亞洲食魚蝙蝠大足鼠耳蝠研發與保護基地。
霞雲嶺鄉景色
霞雲嶺鄉景色

礦產資源

霞雲嶺鄉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為煤炭和石材,煤炭總儲量約為450萬噸,石材總儲量1.3億立方米,主要品種包括紅大理石、灰花崗岩、P015板岩、P018板岩、P017板岩、板岩墨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霞雲嶺鄉下轄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霞雲嶺鄉霞雲嶺村。
行政村堂上村大地港村四馬台村龍門台村莊戶台村
王家台村石板台村四合村霞雲嶺村三流水村
大草嶺村上石堡村北直河村下石堡村銀水村
堂上村
堂上村位於2161米的百花山主峰白草畔山腰,總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66畝,居住面積80畝;有405戶,1027人,其中有農戶398戶,1018人。
該村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創作地,系大石河源頭,距北京城區130公里,北鄰聖蓮山自然風景區,西與河北省野三坡風景區相連,南與十渡風景區隔山相望,東過石花洞景區。平均海拔950米,總面積14.7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72%,山巒重疊,氣候涼爽,比市區低7至8度。
大地港村
大地港村位於霞雲嶺鄉西北部,總面積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36畝,居住面積58畝;有184戶,427人,其中農戶148戶,380人。
龍門台村
龍門台村位於霞雲嶺鄉西北部,總面積7.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0.2畝,居住面積0.2畝;有180戶,407人,其中農戶172戶,389人。
四馬台村
四馬台村位於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內,距北京市區約103公里。地處海拔2161米“清涼世界天然氧吧”之美稱的白草畔山腰,總面積1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65畝,居住面積70.7畝;有287戶,1030人,其中農戶268戶,879人。
該村2004年被評為市級民俗村,該村民風淳樸,山高、林密、谷深、花香,森林覆蓋率高達85%以上。有人工栽植的龍王帽等仁用杏觀光採摘園5060畝,春可踏青賞花、夏可避暑採摘。
20世紀90年代末,四馬台村依託自然優勢發展旅遊業,投資2000多萬元開發了白草畔自然風景區,景區整體規劃面積為19.1平方公里,包括:白草畔、鯤鵬峽、百里香溝、松林圓城、老道洞、龍骨石堂、杏林園等7個景區、106處景觀。
四馬台村2004年開始實施新村建設,目前已建起雙層別墅住宅樓286棟,點綴在青山密林間,成為京郊首個山區別墅村。曾獲得“全國五個好村黨支部”、“全國農業和農村持續發展示範村”、“首都文明村”等多項殊榮。
莊戶台村
莊戶台村位於霞雲嶺鄉西南,總面積1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89畝,居住面積250畝;有567戶,1265人,其中農戶450戶,1139人。該村有豐富的石材資源和旅遊資源。
王家台村
大草嶺村位於霞雲嶺鄉西部10公里處,總面積1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80畝,居住面積15.6畝;有304戶,632人,其中農戶241戶,547人。
該村山場廣闊,乾鮮果品種類繁多,數達10多種品種。村內自然資源豐富並且人文景觀較好,區域內有隋唐古時期,劉五洲佔山為王,古山寨名山“三角城”景區有待開發,向遊人開放;還有抗日共產黨烈士公墓等人文景觀且柳樹溝有百畝林地資源;除此之外,石板礦資源豐富,正在向的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規模化發展。
四合村
四合村位於霞雲嶺鄉西部,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95畝,居住面積15.6畝;有291戶,583人,其中農戶216戶,498人。亞洲第一個以保護和研究蝙蝠的行為生態為主的研究基地建於村內,世界上第3種食魚蝙蝠、我國的特有品種——大足鼠耳蝠於2004年在該村發現。
三流水村
三流水村位於霞雲嶺鄉南部,總面積14.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91畝,居住面積2250畝;有137戶,397人。
紅肖梨是三流水村的特色水果曾經上過國宴,它顏色鮮艷、清脆可口,可以化痰止咳、潤肺、健脾,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特別是每到春季梨花盛開的季節,走進該村,幾千畝的梨園,一眼望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句,將立刻變為現實。
上石堡村
上石堡村位於霞雲嶺鄉東部,總面積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0畝,居住面積48畝;有150戶,334人,其中農戶137戶,314人。該村是市級民俗旅遊專業村,民俗旅遊戶90戶,其中市級民俗旅遊戶25戶,區級民俗旅遊戶65戶,主要以優質薄皮有機核桃為主導產業,還有木蘭菜、花椒菜、香椿、茼蒿等豐富的山野菜資源。2004年被評為全國科普示範村。
下石堡村
下石堡村位於霞雲嶺鄉東北部,總面積1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58畝,居住面積451畝;有596戶,1272人,其中農戶456戶,1099人。該村地理位置優越,108國道貫穿全村,交通便利,有豐富的石材資源和旅遊資源。村內有千畝核桃採摘園。
北直河村
北直河村位於霞雲嶺鄉東北部,總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5畝,居住面積20畝;有61戶,111人,其中農戶56戶,103人。
大草嶺村
大草嶺村位於霞雲嶺鄉東部,四面環山,總面積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0.8畝,居住面積47畝;有128戶,290人,其中農戶107戶,269人。林地面積1.62萬畝,森林覆蓋面積率達到90%,以松樹、柏樹、楊樹為主,有核桃樹、柿子樹、梨樹等果樹,品種繁多。該村特產紅腿香椿,遠近聞名。
銀水村
銀水村是霞雲嶺鄉門戶,總面積7.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6.2畝,居住面積48畝;有214戶,443人,其中農戶164戶,397人。該村森林覆蓋面積率達到90%,以松樹、楊樹為主,有核桃樹、柿子、花椒是本村主要的農業收入。
霞雲嶺鄉美景
霞雲嶺鄉美景

人口民族


人口
至2018年末,霞雲嶺鄉有戶籍人口有10696人。
2021年6月,北京市房山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霞雲嶺鄉常住人口有4885人。

經濟


農業
霞雲嶺鄉共有耕地面積5436畝,平均0.5畝。
2011年,霞雲嶺鄉農業總產值4336.8萬元。
2011年,霞雲嶺鄉生產糧食660.5噸,人均61.6千克。蔬菜播種面積227畝,產量192.9噸。畜牧業以豬、羊飼養為主。
2011年,霞雲嶺鄉生豬出欄909頭,年末存欄529頭;羊出欄4204隻,年末存欄1003隻。
2011年,霞雲嶺鄉生產肉類154.9噸;畜牧業總產值644.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4.8%。
截至2011年末,林地面積17.8萬畝,草場面積13萬畝,果樹40多萬株,林木覆蓋率60%。
2011年,霞雲嶺鄉乾鮮果品產量1768.3噸,其中乾果1035噸,鮮果733.3噸,鮮果中梨204.2噸、柿子269噸、鮮杏160噸。林業產值122.8萬元。農機總動力1838千瓦。
工業
2011年,霞雲嶺鄉工業總產值33.3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霞雲嶺鄉地方財政收入508.2萬元,比上年減少2.4%。各項稅收2344萬元,比上年增長3.9%。
霞雲嶺鄉景色
霞雲嶺鄉景色

文化


特產美食
霞雲嶺鄉名優特農產品有紅肖梨、香椿、黃花、花椒等。

交通


霞雲嶺鄉區劃圖
霞雲嶺鄉區劃圖
霞雲嶺鄉境內108國道過境,全長44千米。公交汽車線路2條,公交運營車輛8輛,貨運汽車40輛。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霞雲嶺鄉共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81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2所,在校生189人,專任教師5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霞雲嶺鄉共有數字影院15個,文化大院15個;公共圖書室16個,藏書2.5萬冊;紀念館2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霸王鞭、龍門台大鼓,其中霸王鞭表演曲目《霸王新歌》被北京市體育局評為北京市體育健身項目優秀示範獎。
2011年末,霞雲嶺鄉共有體育場地15處。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廣播電視現有廣播喇叭15隻(分佈在15個村村部),通響率100%。
2011年末,霞雲嶺鄉共有北京衛視等3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3000多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

醫療衛生

2徠011年末,霞雲嶺鄉共有衛生院1所,下設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醫療室14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9張。衛生技術人員2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2人。
2011年,霞雲嶺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孕產婦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霞雲嶺鄉風光
霞雲嶺鄉風光
2011年,霞雲嶺鄉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6戶,支出56.9萬元,月人均45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64戶,人數1384人,支出609.6萬元,月人均651元;農村醫療救助122人,農村臨時救濟6人,支出2.9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259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112畝,直接經濟損失55萬元,救災支出16萬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共有9336人,參保率100%。

旅遊


霞雲嶺鄉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創作地原址及紀念館,有王家台烈士陵園和上石堡村“房山歷史上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等紅色旅遊資源。鄉村旅遊專業村6個,其中市級鄉村旅遊專業村3個。
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
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霞雲嶺鄉,距北京市區約74公里,北鄰聖蓮山自然風景區,西與河北省野三坡風景區相連,南與十渡風景區隔山相望,東過石花洞景區。總面積218平方公里,2005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整體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72.53%以上,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景點有五指峰、鯤鵬峽、北方石林等。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位於詞曲創作地霞雲嶺鄉堂上村。曹火星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在此創作了紅色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001年3月,中國共產黨八十華誕,江澤民同志揮毫題寫“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同年6月創作地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被列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新建紀念館1800平方米。2008年3月28日,紀念館作為北京首批免費博物館之一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白草畔風景區
白草畔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霞雲嶺鄉四馬台村,距市區111公里。景區面積19.2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82%,海拔最低處也比城區高800多米。以白草畔2161米的主峰為中心,一條西北至東南向平緩開闊的山脊面,組成北京地區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亞高山草甸。這裡生長著290多種花草,40多種灌木,一年三季百花盛開,清香四溢。景區以百花爭艷的高山草甸景觀為特點,擁有豐富的奇花異草、野果山菜,樹木繁多,百花爭妍,尤以大片丁香花為奇。在丁香花開放的季節,滿谷花香,飄至數十裡外。景區內有鯤鵬峽谷、高坪百草、神洞仙道三大景點和山上八景、山下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