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感病毒的傳染性強,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流感病毒特別是甲型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而使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臨床特點為咽痛、流涕較輕,而高熱、頭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較重。傳染源主要為流感患者,其次為隱性感染者。癥狀出現前2天到癥狀出現后大約l周均可傳播流感病毒,兒童達10天或更長時間。以病初2~3天的傳染性最強。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感染后對同一亞型會獲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同亞型間無交叉免疫,故人體可反覆發生不同流感病毒亞型的感染。在我國溫帶或寒溫帶地區,流感的散發流行一般多發生於冬春季,在亞熱帶地區或熱帶地區,則更多是在夏季流行。在發病早期或輕症患者可休息、補液、解熱、鎮痛、止咳、祛痰及支持治療;中、重症患者可及時使用抗病毒、解熱及支持對症治療,合併細菌感染時還應使用抗生素治療。多數患者經及時有效地治療,可完全康復;如果病程遷延,不及時進行有效診治,可發生呼吸衰竭、膿毒血症急性腎損傷等導致死亡。患者預后與自身健康、免疫狀況、病毒毒力和及時有效的治療有關。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急診科、發熱門診

病因


● 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流感病毒而患病。
● 病毒變異也會導致人體反覆感染髮病。

癥狀


● 流感潛伏期為1~3天,最短為數小時,最長可達4日。流感的癥狀通常較普通感冒重,在臨床上可分為單純型、胃腸型、肺炎型和中毒型四種表現類型。

單純型

● 起病急,主要表現為高熱、寒戰、頭痛、乏力、食慾減退、全身肌肉酸痛等,咽痛、流涕相對較輕或不明顯,少數病例可有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痛、聲嘶等上呼吸道癥狀,體溫l~2天達高峰,3~4天後逐漸下降,熱退後全身癥狀好轉,乏力可持續1~2周,上呼吸道癥狀持續數日後消失。
● 此型最為常見,預后良好。

胃腸型

● 主要癥狀為噁心、厭食、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下降等,多見於兒童,較少見。

肺炎型

● 患者可表現為高熱不退、氣急、發紺、咯血、極度疲乏等癥狀,甚至呼吸衰竭,此型少見,主要發生於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 病初與單純型流感相似,l~2天後病情加重。體檢雙肺呼吸音低,布滿濕啰音,但無實變體征。痰液中可分離到流感病 毒。對抗菌藥物治療無效。本型病死率高,最後多因呼吸及循環衰竭於5~10天內死亡。

中毒型

● 有全身毒血症表現,可有高熱或明顯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受損表現,晚期亦可出現中毒型心肌損害,嚴重者可出現膿毒血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循環衰竭等,病死率較高,預后不良,極少見。

檢查


胸部X線或胸部CT掃描

● 肺炎型患者胸部X線或胸部CT掃描,雙側肺炎可出現散在絮狀陰影。

診斷


● 醫生一般根據患者癥狀,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相關輔助檢查明確診斷。呼吸道癥狀輕微而全身中毒癥狀較重,確診需要病原學檢查、血清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血常規、C-反應蛋白

●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相對升高。
● 若合併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
● 血清C-反應蛋白升高。

血清學檢查

● 應用血凝抑制試驗或補體結合試驗等測定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中抗體;如有4倍以上升高或單次檢測抗體滴度>1:80,則有診斷意義。

病原學檢查

● 在疾病的第2~3天,可從鼻咽部、氣管分泌物中直接分離流感病毒,明確診斷。

胸部X線或胸部CT掃描

● 肺炎型患者胸部X線或胸部CT掃描,雙側肺炎可出現散在絮狀陰影。

鑒別診斷


● 流行性感冒表現為咳嗽、咳痰、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時需與鉤端螺旋體病等相鑒別。
● 流行病學資料、病原學及血清學檢測對兩者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治療


● 流行性感冒在發病早期或輕症患者可休息、補液、解熱、鎮痛、止咳、祛痰及支持治療;中、重症患者可及時使用抗病毒、解熱及支持對症治療,合併細菌感染是還應使用抗生素治療。

危害


● 如果病程遷延,不及時進行有效診治,可發生呼吸衰竭、膿毒血症和急性腎損傷等導致死亡。

預后


● 多數患者經及時有效地治療,可完全康復;。
●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或病程遷延、不及時進行有效診治,可發生呼吸衰竭、膿毒血症和急性腎損傷等導致死亡。

預防


● 流行期在公共場所及室內應加強通風。
● 接近患者時應當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觸。
● 保持室內相對濕度在30%~80%,每日利用紫外線燈消毒30~60分鐘,有助於減少空氣中病毒懸浮和吸入。
● 對易感入群及尚未發病者,可給予疫苗及金剛烷胺、奧司他韋等藥物預防,但是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