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縣第一中學
金沙縣第一中學
學校簡介金沙縣第一中學簡稱金沙一中,學校屬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金沙縣第一中學(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Jin Sha county)位於烏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之間的金沙縣城——偏岩河畔,是貴州省省級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建於1947年,其前身為1940年由中共地下黨員林正良創建的玉屏職中,2007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貴州省省級示範性高中。
截至2015年1月,該校校園佔地面積120畝,有教學班54個,在校學生總數3151人,在職教職工247人。
在學校全體教職工及2013屆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校2013年高考成績再創輝煌。
一本上線230人,二本上線529人,累計二本線以上上線人數759人。取得一、二本上線人數新突破,創歷史新高。
文理科一、二本上線數、上線率均居全縣第一。
其中王攀、李夢祺同學以612分、611分分獲理科總分全縣第一、二名;
劉磊、唐書雅同學以599分、598分分獲文科總分全縣第一、二名。
包括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總政直屬工作部部長、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申萬勝將軍,原十四集團軍政委、雲南省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陳培忠將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薛永應,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正維,原貴州省交通廳廳長彭伯元等。
金沙縣建縣前隸屬黔西縣轄。打鼓新場(現城關)為黔西縣九區,乃當時黔北四大集鎮之一。一九三八年十月,中共新場地下黨總支委員會成立,時值抗日戰爭時期,黨為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決定把學校作為革命的重要基地。一九三九年底,地下總支把在新場創辦一所中學列入工作日程。於是總支書記林正良利用區長劉敬書的職務和社會關係,並聯絡部分知名人士,成立了以劉敬書領銜的“中學籌建委員會”。在社會各界支持下,建校資金與校址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但在申報立案上,卻遭到時貴州省教育廳的刁難,幾經周折,終以“新場玉屏職業中學”名義獲准立案,因校址系建於一八三一年的“玉屏書院”舊址而得名。
一九四零年春,玉屏職中正式開學。劉敬書任校董事會董事長,孫抒情任校長。鑒於劉、孫二人很少到校,學校工作實際由林正良主持。潘寰宇主管教務,教師有卓問漁、宋子寬、周自達、毛祖壙、周自楷、趙光遠等。學校名為職業中學,實際開設的是普通中學課程。林正良等人團結進步師生,一面組織建校勞動,一面進行革命思想教育。同年七月十日,幾十位師生組成“玉屏職中抗日救亡農村宣傳隊”,由林正良率領,徒步行程數百里,歷時月余,往返於14個場鎮和遵義地區的泮水等地,演出了《打東洋》、《張家店》、《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話劇;演唱了《流亡三部曲》、《生死到最後》、《黃河頌》等許多革命歌曲。林正良同志總是以身作則,認真工作,每次演出前夕,他都要登台作抗日救亡革命道理的演講,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在我淪陷區的罪惡行徑。並親自參加排練節目和扮演角色。這次宣傳活動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但是由於影響巨大,引起了地方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注意,並上報到省黨部。不久,一紙公文下達,稱“查黔西新場玉屏職業中學內有‘奸黨’活動,著該校立即停辦”。於是開辦不到一年的玉屏職中便被扼殺了。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林正良在新場被國民黨保安司令部特務逮捕,並押解到貴陽,關進保管處看守所第三號牢房。林正良同志被鐐銬加身,受盡苦刑,但國民黨特務始終沒有從他的口中獲得任何情報。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林正良被秘密殺害於貴陽保安司令部獄中,時年32歲。他在就義的遺囑中寫道:“今日就戮,視死如歸,實無愧於心也!”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高尚的革命情操。
玉屏職中儘管被扼殺於搖籃之中,但是卻為後來的金沙中學的開辦奠定了基礎。這,應該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一九四零年,時貴州省政府派劉宗璟到新場籌備立縣事宜,隨後的一九四一年三月金沙建治完成,七月正式頒印立縣。之後,方伯鸞、曹慕虞、王炎等力促首任縣長劉宗璟創辦一所中學。如是,金沙縣第一所公辦中學--金沙中學於一九四一年八月建立,借用校址位於文昌宮(現人民醫院),校長由縣政府助理秘書陳燮堂兼任,周定遠任教導主任,教師有黎昌仁、潘寰宇等,首期招生50名學生,其中原玉屏職中學生大約有17名左右。是年冬,陳燮堂將八景宮(東嶽廟側殿)改建為校舍,而一九四二年春,學校即遷入新址(現金沙一小)。這年春天,陳燮堂調職,校長由縣長楊仲明兼任,潘寰宇仍任教導主任,教師有董正華、徐志魯、鄭昌、吳國宣、李西俠、賴更生、喻德修等。學校實行春秋始業制,時有一級二班,100餘名學生。一九四三年秋,楊仲明委任國民黨立委委員尹淑賢之弟尹迪生為校長。尹迪生很少到校,學校日常工作由潘寰宇主持。
尹迪生離任校長之後,由平壩人毛訓仰接任。一九四四年,金沙中學和城關一小互換校址,學校遂由八景宮遷至玉屏書院舊址(今金沙二小)。為此,後人把玉屏職中看作是金沙中學的前身。日本在徹底覆滅前發動了“黔南事變”,一部分在省城做事或讀書的金沙人乃至外地人紛紛疏散到金沙,其中宋子寬、周自達、周自楷、周德忠、汪慕蘭、王德宣、劉克凡、郭克凱、易希仁等均到金沙中學任教,並使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一九四六年秋,毛訓仰離職,由孫抒情任校長,僅半年,便由毛祖壙接任。兩年之後,毛祖壙離職,由何鏡華出任校長。此時鑒於部分老師離開學校,何鏡華便聘請了華之淳、卓問圖、何維民、馮兆榮、馮玉書、羅啟發、林光貴、江仁炯等任教。到一九四九年春,學校已經發展為初中三個級六個班、300餘名學生的辦學規模。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金沙解放,次年一月,金沙縣人民政府整頓學校,金沙中學仍由何鏡華負責。一九五一年初,畢節專員公署任命宋達兼任金沙中學副校長及教導主任,學校正式命名為“貴州省立金沙初級中學”。增加的新教師有葛發業、王育民等。那時校舍十分簡陋,破敗不堪:四方形磚木結構院落,中有一小天井,教室里擺放幾十張課桌凳;辦公室沒有一張辦公桌,幾位男教師擠在一間屋子裡就算是宿舍。報名註冊時,初三學生7人,初二學生10人,初一新生30餘人,顯得很是寥落。一九五二年,教師“思改”運動后,宋達調黔西中學,李敬文被任命為主持工作的副校長,王建武任教導主任。一九五三年底,學校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成績考核,並以此為依據重新調整班級,教學質量逐年提高。一九五六年秋,金沙中學畢業生參加地區統一中考,全部升入高一級學校,各科成績平均80分以上,名列全地區第一。
一九五八年,隨著全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金沙中學增設了高中部和初級示範班(一九六零年停辦),首屆招高一新生24名。這是金沙中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結束了金沙中學沒有高中的歷史。
一九五九年秋,金沙縣委決定將金沙中學搬遷到玉屏公社余家莊尚未建成而已下馬的“鋼鐵廠”。一九六零年,將倉庫改建成的教室竣工,學校隨即遷入現址。
文革時期,學校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一九六八年三月一日,“金沙中學革命委員會”成立,不久,在校學生“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一九六九年三月,初中恢復招生;
一九七零年,在上山下鄉知青中招收54名高一新生。
文革結束后,因一九七四年金沙縣第二中學建成,於是在一九七八年九月,金沙中學正式更名為“貴州省金沙縣第一中學”。在此期間,孫華山於一九七二年任學校校長,龔代明於一九七八年任學校校長。
一九八零年九月,卓毓湘任金沙一中校長,借著改革的東風,學校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會,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師資力量得到了增強。
一九八八年九月,廖忠毅任金沙一中校長,經過班子的努力,學校繼續平穩持續地發展。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金沙一中被定為畢節地區重點中學。
一九九一年九月,陳培正任金沙一中校長,此後,學校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高考教學質量迅速挺進全地區前茅,特別是一九九五年的高考,李蘊瑤同學獲貴州省理科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代玉金任金沙一中校長,教學質量繼續保持在全地區前茅,其中最典型的是在一九九九年高考中,李果獲貴州省理科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羅淵獲貴州省理科第十名;2003年高考,陳亮榮獲畢節地區理科第一名,周興鑫獲得畢節地區理科第二名,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在此期間,學校修建了知行樓,並開始了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工作。代玉金校長調教育局任職后,王松副校長於二零零三年主持學校工作。
時隔一年後的二零零四年八月,邱若桐任金沙一中校長。在縣委、縣政府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學校的努力下,學校硬體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通過了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組對學校進行的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第一次評估驗收。在此期間,學校完成啟智樓的主體工程建設,並確定了學校“厚德、廣智、健體、育美”校訓及“以德修身、體藝兼長、和諧發展”辦學特色的發展思路。
二零零七年三月,駱國江任金沙一中校長,學校繼續完善硬體建設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並順利通過了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複評”驗收和“複查”驗收。二零一零年五月至今,學校行政工作由萬俊利副校長主持,黨務工作由鄧明非副校長主持。
迄今為止,金沙一中已為國家培養合格中學生三萬餘人,其中高中生一萬五千餘人,有五千多人被輸送到高校學習深造。原十四集團軍政委,雲南省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培忠;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書記、院長,總政直屬工作後勤部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申萬勝;美國亞特蘭大大學博士生導師趙莎英等均畢業於金沙一中。
至2014年9月28日,金沙一中校園總面積為63243平方米,校舍面積為29386平方米,綠化面積為12350平方米;教學班53個,學生3760人;教師183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1人,中級教師56人,省級骨幹教師6人,地級骨幹教師21人,地級教學名師2人,縣級教學名師7人。已建成“4-4-2”理化生實驗室,20間多媒體教室,3間微機室,1間校園網辦公室,40個座位、148種報刊的教師閱覽室,240個座位、82種報刊的學生閱覽室,83250冊藏書的圖書室3間,83台電腦、130萬冊電子圖書的電子閱覽室2間,可容納520人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等。由於金沙一中領導班子與時俱進抓改革,聚精會神謀發展,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辦學效益,使學校獲得快速而持續的發展,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1998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學校“文明單位”稱號。2001年,省政府授予學校“貴州省普及中小學實驗教學示範學校”稱號。2002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學校“紅旗文明單位”稱號。2002年、2006年,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分別授予學校《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200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授予學校全國重點科研課題“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稱號。2004年,省教育廳、教育工會授予學校“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稱號。2007年,省教育廳批准學校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7年,省教育廳、省環保局授予學校“綠色學校”稱號。2007年,省教育廳授予學校“貴州省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評價試點先進學校”稱號。2008年,省教育廳授予學校“貴州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稱號。
撫今追昔,金沙一中以她代代傳承的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以她嚴謹求實的校風學風中培養了大量人才,鑄就了69年功業。今天,金沙一中的師生員工正朝夕奮鬥,以更大的決心和努力,續寫著金沙一中更燦爛的篇章。
進入新世紀的金沙一中,在地縣兩級黨政、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下,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如今的金沙一中,已經完全擁有能夠滿足學生使用的“4-4-2”理化生實驗室,並配備相應的準備室5間,保管室10間,危險藥品庫1間及相應的儀器、藥品、模型、標本等設施設備;擁有多媒體教室20間,微機室3間,校園網辦公室1間,安裝有微機的辦公室25間;擁有60個座位、148種報刊的教師閱覽室;擁有240個座位、82種報刊的學生閱覽室;擁有藏書83250冊、生均藏書達42冊的圖書室3間;擁有電腦25台、電子圖書達130萬冊的電子閱覽室1間;擁有寬大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可同時容納520人;擁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相關設備;擁有符合衛生標準的足夠寬敞的食堂,能夠滿足學生的飲食需求;擁有25台微機的教師電子備課室;擁有微機室3間,共123台微機。在學校的安全問題上,校園內安裝有16個紅外線攝像頭,對整個校園實行24小時監控;實驗室危險藥品按標準存放,實施專人專管;配備了專用的供電房;教學樓應急燈安放合理。金沙一中的校園總面積已達63243平方米,生均32·1平方米;校舍面積達19911·4平方米,生均10·1平方米;綠化面積達7350平方米,生均3·73平方米。
校長:楊光進
學校黨支部書記:萬俊力
金沙縣第一中學
副校長:敖懷衛
副校長:熊江濤
副校長:曾宇
金沙一中現有教學班37個,在校學生總數2500餘人。在職教職工157人,其中專任教師134人,職員工人23人。專任教師中,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9人,中級教師55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地級骨幹教師10人;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123人,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1.8%,研究生進修班結業5人。整個師資隊伍學歷層次較高,結構趨於合理,學科配套,能夠適應現代教育教學與改革發展的需要。
金沙縣第一中學校園風光
(一)選址優秀
該校一面傍水,因勢而建,建築錯落有致,鬱鬱蔥蔥的樹木俯仰生姿,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該校綠化面積達7350平方米,生態型的綠化建設,充分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較好地實現了校園的綠化、美化、亮化。遵循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發展性的原則,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製作了校名、校標、導示牌、標示牌、警示牌等校園標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點,布置了豐富多彩的牆壁文化和室內文化。人文和自然的和諧統一,為該校學生營造了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二)德育文化打造品位
金沙一中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總結辦學成果、提煉辦學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較為符合學校校情、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厚德、廣智、健體、育美”的校訓。
金沙一中憑藉金沙縣是革命老區,積澱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元素這個先天條件,多次專門邀請有關專家對校園內的德育文化進行論證,以充分挖掘本地和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經過反覆研究,學校決定斥巨資數十萬元,在啟智樓與偏岩河交界的廣場上,構建校園紅色文化長廊,對紅軍長征轉戰金沙、中共金沙地下黨活動、解放金沙三個重要歷史時期的史實進行系統宣傳,並將為犧牲在金沙這片土地上的傑出革命者塑像。該校還專門邀請申萬勝將軍題寫校名,邀請縣內書畫名家,在新校門處繪製了以長征紅軍英勇強渡的烏江為主體的《烏江長卷》巨幅畫圖、題寫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等,邀請廖忠毅老校長以經典的文字註釋校訓。“厚德”教育是金沙一中的立校之本,該校將始終把“厚德”教育擺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打造全新的育人模式。
(三)校本開發自主發展
校園活動照片
學校構建學生自主管理體系,始終圍繞“以生為本、自主管理、學會做人”的目標,積極轉變育人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創設發展平台。
(一)建立自主管理體系
1、建立班級學生自主管理體系。該校實施“常務班長”、“值周班長”、“值日班長”制度,將班級日常事務全部交給全體學生來做,真正體現出“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理念。2、建立校園學生值周管理體系。值周管理交給學生來做,是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關鍵。每周輪流一個值周班級負責對學校常規管理工作實施檢查,對各班進行量化管理。這一體系的建立改變了由領導和老師直接管理學生的狀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校管理,體驗管理,在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同時提高了學生主人翁意識。
(二)強化學生會的管理作用
學生會是學生自主管理的群眾機構,其成員的選拔採取競聘上崗。學生會的職能範圍主要包括紀律衛生檢查、志願者服務、校際溝通、校內交流等,為鍛煉學生、提高身心素質創造條件,全面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走向良性循環。
(三)展示自我教育的能力
1、建立團會制度,挖掘學生主體潛能。該校每周一次的團會積極引導學生團員參與,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先鋒模範作用,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關注學生的苦惱,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體現學生道德成長的需求。2、營造濃厚氛圍,激發自主管理意識。該校鼓勵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長,讓學生組織個人書畫展、標本製作等活動,使學生既展示了才藝,又提高了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能力。3、開展演講比賽、足球比賽、文藝演出等大型主題活動,搭建學生自我管理及個性特長展示的平台。學校的“大事”由學生來操辦,放手讓學生組織自己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該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開放、民主、和諧、寬鬆”的教育方式。為適應素質教育的新要求,更多更好地培養“和諧發展”的優秀人才,該校加強了對師生互動構建模式的深入研究,在強調教學常規要求的同時,通過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完善課程設置體系,優化課堂育人模式等辦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完善課程設置體系,優化課堂育人模式
在落實素質教育過程中,學校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和新課程要求,遵循保證必修課,豐富選修課,落實活動課,優化隱性課的原則,打破了原有的課程結構,積極構建了從行政管理到育人環境,從課堂教學到課外活動,從學校教育到社會實踐,從智能開發到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多層面、多領域的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課程設置體系。同時以轉變教師觀念為切入點,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為突破口,加快傳統型課堂向現代型課堂轉化的步伐,努力做到教學結構和教學過程的優化。
(二)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實施分層分流教學
貫徹“厚德”的辦學思想,落實以人為本,個性發展的人文內涵,在教學上要求強調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突出育人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實施分層、分流教學。在課程計劃、教學進度、學習難度的安排設計上要求面向全體,激勵優生,促進中生,轉化學困生,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建立“學校——教務處——年級——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一體化育人網路,組建遠程網路班等特色班,科學編製課表,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優化師資隊伍,劃分任務,重點落實,發展潛能,確保學生全面發展。
金沙一中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管理辦法》、《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和《中學生藝術教育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教學計劃和要求開足了體藝課程,紮實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藝活動,不斷完善體藝設施,積極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充分發揮體藝教育在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和諧人際關係的滲透功能,以美促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
不斷完善體藝設施
積極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金沙一中不斷完善體藝活動的場館和各類設施設備。將足球場兩邊的圍牆全部繪上體育人體簡筆畫,並有獨立的學生畫室。學校每期都在舉辦學生個人或者集體書畫展,積極構建充滿藝術氣氛的校園文化,做到環境育人;利用學校資源優勢,通過圖片、石刻、音像等藝術形式開展默化教育,充分發揮藝術的陶冶功能;利用學科教學滲透藝術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滲透美育的主渠道作用。
以選項教學與課間跑操為亮點
凸現辦學特色:金沙一中按照《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準理論,對體育課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打破傳統的年級及班級建制,進行了4—5個班級的重新組合,實行體育選項教學。體育選項教學是一項新的教學授課形式,即學生根據學校運動設施的實際,從自己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水平以及社會、個人發展的需要出發,從學校為其提供的若干運動項目中選擇一至二項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學習,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學校實施的體育選項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鍛煉的意識,也為教師專業特長的發揮開拓了用武之地。金沙一中始終如一地堅持課間操跑操制度,這對增強學生體質,凝聚團隊精神,釋放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跑操已經成為了該校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此外,該校還專門設立省內高中少有的跆拳道館,聘請省級跆拳道教練執教,取得較好成績,該校學生楊友之在廣州舉行的全國大眾跆拳道錦標賽上,榮獲78公斤級比賽第三名,取得參加“世界青年賽”的選拔資格。
以體藝團隊為龍頭
抓提高帶普及:金沙一中以校學生會為載體組建了器樂隊、廣播隊、舞蹈隊、話劇社、運動隊、文學社等體藝團隊,成立了美術、書法、器樂、武術、足球、籃球、乒乓球等興趣小組,將各班的體藝特長生和愛好者組織起來,安排專業教師開展培訓輔導,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藝水平,通過特長生和愛好者的輻射影響作用,帶動體藝活動的全面開展。通過體藝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該校的體藝教育結出豐碩的成果。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來,該校學生參加體藝比賽有90人獲得縣級以上獎勵,在地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200篇,百餘名體藝特長生考入大專院校。
該校從全民健身的高度和構建和諧校園的大局出發,把開展文體活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從組織上經費上保障和支持。該校不斷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文體活動,從而達到了讓師生在一起運動,在運動中健身,在運動中交流的目的。整個一中校園洋溢著濃濃的和諧氛圍。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給學生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從而達到了培養創新實踐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該校的學生社團遍布校園,學生演講、文學、書畫、科技、計算機、舞蹈、吉他、足球、武術、籃球、攝影、棋牌、園藝等十六個社團涵蓋了科技、藝術、人文、公益、體育五大領域。學校專門聘請校內外專業教師進行培訓輔導,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藝水平。
該校以育人為本,堅信沒有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就沒學校生動活潑的良好局面,沒有學校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每年一屆的學校秋季田徑運動會,不定期的籃球比賽、足球比賽、乒乓球賽、圍棋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書畫比賽、歌詠比賽、辯論比賽以及個學科的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活動的陸續開展,提高了師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了團隊意識,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聯繫。通過社團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素質教育結出了豐碩的成果。2005年,學校聘請了專職跆拳道教練對自願參加培訓的學生進行跆拳道訓練,成績顯著,在2006年廣州舉行的全國大眾跆拳道錦標賽上,金沙一中學生楊友之榮獲78公斤級比賽第三名,取得參加“世界青年賽”的選拔資格。而美術方面,學校倡導“體藝兼長”的特色,精心打造藝術人才,為此,學校多次舉辦學生個人書法展,個人畫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為學生陶冶身心的有效載體和平台。此外,以文學社社刊《香樟樹》為陣地,該校學生在地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達200餘篇,屢次在作文大賽中獲獎。
金沙一中共有11名同學考上清華、北大。
2017年高考:一本上線366人,二本以上上線951人。
2013年高考:一本上線230人,二本上線529人。
2011年高考:一本上線165人,二本以上上線101人。
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309人。
2003年高考,該校周鑫鑫、陳亮兩名同學分別考上清華、北大。
2003年以來,學生共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達100餘人次。
1995年,李蘊瑤榮獲貴州省理科第三名。
1999年,李果榮獲貴州省理科第三名,羅淵榮獲貴州省理科第十名。
悠久的辦學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奠定了金沙一中堅實的發展基礎。金沙一中領導班子與時俱進抓改革,聚精會神謀發展,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辦學效益,使該校獲得快速而持續的發展。1998年,省委、省政府再次授予該校“文明單位”稱號。2001年,省政府授予該校“貴州省普及中小學實驗教學示範學校”稱號。2002年,省委、省政府授予“紅旗文明單位”稱號。2002年、2006年,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分別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200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授予該校全國重點科研課題“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稱號。2004年,省教育廳、教育工會授予“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稱號。此外,自2000年以來,畢節地區多次授予金沙一中“九創一評文明學校”、“文明校園”、“先進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連年獲得縣級表彰。貴州省文明單位貴州省普及中小學實驗教學示範學校貴州省紅旗文明單位國家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