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檳榔芋

福鼎檳榔芋

福鼎檳榔芋,福建省福鼎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福鼎市藉助當地特殊的母岩、母質、土類、土層厚度、肥力和土壤養分、質地、酸鹼度,以及獨特的管理方法,形成了福鼎檳榔芋獨特的風味與體大形美的外觀。其母芋呈圓柱形,形似炮彈;表皮棕黃色,芋肉乳白色帶紫紅色檳榔花紋,易煮熟,熟食肉質細、松、酥,濃香可口,風味獨特,食不厭口,營養豐富。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福鼎檳榔芋”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色

福鼎檳榔芋外觀呈長圓柱形,殘留彎月形種芋牙端,芋長30—40厘米,直徑12—15厘米,縱切面長寬比大於2;表皮呈棕黃色至棕褐色,芋肉乳白色,帶紫紅色檳榔芋花紋,紋理較粗,分佈較稀;易煮熟,肉質酥鬆、細滑,香味濃郁,綜合品質優良。
福鼎檳榔芋
福鼎檳榔芋
福鼎檳榔芋品質感觀要求、理化指標及應符合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1082—2010《福鼎檳榔芋鮮母芋》要求。感官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感觀要求
項目等 級
一級二級三級等外品
單個凈含量(千克)>1.501.25—1.501.00—1.25<1.00
形狀近圓柱形近圓柱形近圓柱形近圓柱或橢圓形
芋肉檳榔花紋多或適中多或適中多或適中適中或較少
病蟲斑較少
機械傷無或少無或少多或少
蒸煮情況易熟性易熟易熟易熟易熟或不熟
香氣有或少
口感松疏細香松疏細香松疏或稍粘、硬松疏或粘、硬
風味較佳稍差

內在品質

福鼎檳榔芋鮮芋澱粉含量25—26%,蛋白質8.5—9.1%,含水量64—66%;經全國食品工業產品質量檢測福州站和江蘇理化測試中心測定,干基內含蛋白質7.26%、脂肪0.68%,澱粉76.6%,灰分2.29%,粗纖維1.37%。每100克干基含維生素C60毫克,維生素B20.74毫克,鈣62.8毫克,磷107毫克,鐵3.28毫克,人體所必需的18種氨基酸總含量為6.74%。
福鼎檳榔芋理化要求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 理化性質
鮮母芋指 標
澱粉(克/千克)≥150
蛋白質(克/千克)≥15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福建省福鼎市地處福建東北沿海,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境內溪流縱橫密布,水源充足,沙埕天然深水良港似"s"型從東南角深入腹地,在中部形成一內海,並與干萬條溝谷相交,形成複合狀水系,沿海岸港灣分佈著狹窄海濱平原和許多灘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位於境內,形成了西高東低形似馬蹄的獨特地勢和特殊的氣候環境。福鼎檳榔芋原產地福建省福鼎市的芋園均種植在水稻田中,且需水旱輪作,水稻土中有3個亞類、7個土屬、18個土種的土壤都可以種植福鼎檳榔芋,據全國第二次土鑲普查和芋田土樣化驗分析,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5—3.5%之間,水解氮(12—22)×10—6,速效磷(10—60)×10—6,速效鉀(100—300)×10—6,代換態鈣0.16%,鎂0.56%,全錳229×10—6,全鋅48.l×10—6,全銅9.8×10—6,全鐵1.56%,全硼12×10—6。由於種植福鼎檳榔芋畝施用有機肥3000—4000千克,使芋田土壤形成疏鬆、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性能好的生態田。

水文情況

福鼎市境內主要河流有水北溪、赤溪、溪頭溪、百步溪、照蘭溪、雙岳溪、陝門溪、三門溪和王孫溪等九條,流域面積達1209.3平方千米,這些溪流為農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據福建省綠色食品辦公室和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監測,福鼎檳榔芋基地主要從事水稻、芋及果樹種植,灌溉水都是山泉、溪流或從水利渠道中引入的無污染潔凈水,山地芋田均採用輪灌法;土壤以水稻土為主,無重金屬污染;生產區域環境現狀良好,周邊沒有工礦企業,無任何工業污染,空氣質量良好,經分析可以作為綠色食品基地。

氣候情況

福鼎檳榔芋
福鼎檳榔芋
福鼎市氣候溫暖,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氣象要素垂直差異明顯,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5℃極端最高氣溫40.6℃,極端最低氣溫—5.2℃,最熱月(7月)乎均氣溫23.0至28.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0至9.0℃,4—10月平均氣溫17—28℃,年均降水量1669.5毫米,4—10月降水量95—235毫米,相對濕度73—85%,年均日照時數1727.3小時,總積溫5000至6900℃,無霜期268—309天,越冬作物不受凍害,無明顯的休眠期。穩定通過≥10℃的活動積溫4600至5600℃,熱量資源豐富。300米以下地區一年可三熟,3而至500米地區一年可二熟。正因為福鼎獨特的地勢和特殊的氣候環境,適宜福鼎檳榔芋種植。

歷史淵源


福鼎檳榔芋產自太姥山脈福鼎行政區域內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已有近600年的栽培歷史。
福鼎檳榔芋屬天南星科魁芋類,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福鼎檳榔芋已有數百年栽培歷史。
早在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福鼎知縣譚倫總撰的第一部《福鼎縣誌》物產篇中就有“狀若野鴟,謂之芋魁”的記載。數百年來,在福鼎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通過獨到的栽培管理,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和大形美的外觀。
20世紀80年代,香港市民把福鼎檳榔芋稱為“福鼎芋”,並沿用至今。
福鼎檳榔芋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3年到1997年,處於穩定提升期;此後檳榔芋品質出現下降的趨勢,周邊村民一度以為當地不能再種植檳榔芋;直到2009年,福鼎檳榔芋才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透埕、何坑檳榔芋基地作為國家級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示範片,經不斷選育和提純復狀,形成種植規模達1000畝的福鼎檳榔芋高優示範基地。
2008年,福鼎市出台的《加快福鼎品牌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中,福鼎檳榔芋更是被列為重點發展的農產品之一。
2009年,為保護福鼎芋這個品牌,福鼎芋協會與專業合作社、種植戶達成了共識:嚴格規定福鼎芋上市時間,不要隨意採摘。只有成熟度、甜度有保證,才能上市;精品包裝盒必須在右下角特定位置加貼專門標誌,否則視為假冒產品。
2009年起,福鼎市連續4年舉辦福鼎檳榔芋芋王賽。這一賽事的舉辦使原本農民單純作為“慶豐收”自娛自樂的農事活動,變成由政府主辦的“創品牌、增效益”的農產品展示會,不僅促進福鼎檳榔芋宣傳推介,還使檳榔芋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生產情況


2010年,福鼎檳榔芋地理標誌註冊后,種植面積由1.05萬畝升至3.0萬畝,產量由0.9萬噸升至3.0萬噸,單價1.8元/公斤升至4.0元/千克,產值由0.18億元升至1.56億元,並形成7家加工企業,年產值1.5億元,使福鼎檳榔芋整個產業年產值達3.06億元,從業人員達1.5萬人。
2012年,福鼎檳榔芋種植面積達2.5萬畝,種植農戶9000多戶,年產量2.2萬噸,產值近2億元。全市檳榔芋註冊商標20多個,福鼎檳榔芋加工企業8家,已開發出芋塊、芋粉、芋泥及冷凍、休閑食品等檳榔芋產品,有10個檳榔芋系列產品在國內外質量評比中摘金奪銀。
福鼎檳榔芋
福鼎檳榔芋
2017年,福鼎全市種植檳榔芋面積3.2萬畝,種植農戶9000多戶,產值超兩億元。

產品榮譽


福鼎檳榔芋先後獲輕工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食品工業名優新特產品和工業品博覽會優秀獎、武夷獎、銅牌和銀牌獎。
1983年,福鼎檳榔芋在“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專廠建設展覽會”上展出,受到國家外經貿部高度讚譽,併發給“出口產品、品質優良”證書。
1990年,福鼎檳榔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福建省閩東老區扶貧成果彙報會”及1991年在北京農展館召開的“全國菜籃子工程展銷會”上展出,均受到中央領導和廣大來賓的好評。
1997年,福鼎檳榔芋在福建省農業名特優新產品展銷會上被評為"福建省農業名特優新暢銷產品"。
2000年,福鼎檳榔芋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2003年、2004年,福鼎檳榔芋分別註冊了地理標誌和原產地標記。
2009年,福鼎檳榔芋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福鼎檳榔芋”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2年,福鼎檳榔芋獲“中國馳名商標”。
2013年,福鼎市獲國家標準化示範區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福鼎檳榔芋地域保護範圍包括福鼎市行政區域內(東經119°55′至120°43′,北緯26°55′至27°26′之間)17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即貫嶺鎮、山前街道、桐城街道桐山街道疊石鄉前岐鎮、佳陽鄉、點頭鎮、白琳鎮、管陽鎮、潘溪鎮、店下鎮、秦嶼鎮、硤門鄉、龍安開發區、沙埕鎮、嵛山鎮,海拔600米以下,實行水旱輪作的15萬畝沖積、坡積和殘積母質的土地(包括丘陵地、平地、水田地、沙洲地等)。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規定。
福鼎檳榔芋產地應選擇在福鼎市行政區域內(東經119°55'至120°43′,北緯26°55′至27°26'之間)的17個鄉鎮(街道、開發區),海拔600米以下,實行水旱輪作的15萬畝沖積、坡積和殘積母質的沙質壤土水稻田。要求耕作層深度≥30厘米,pH值5.5—6.5,有機質豐富、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田塊。
(2)品種選擇與要求。
福鼎檳榔芋是福鼎地方名特優產品,在福鼎市境外內種植具有攸久的歷史,是福鼎芋農在長期栽培生產過程中培育保存下來的名優地方特色品種。種芋選擇要求應按《福鼎檳榔芋種芋》標準要求,選擇單個凈重50—150克、表皮光滑、新鮮,頂芽充實飽滿、形狀完整頭肥大直徑3.0—6.0厘米,柄長10.0—15.0厘米,芋肉乳白色帶紫紅色檳榔花紋,無病蟲斑、無機械損傷的子芋作為種芋。
(3)生產控制及收穫
1、育苗:在2月下旬—3月中旬,當氣溫高於12℃(保護地育苗不低於10℃。),開始育苗。
1.1種芋消毒
用50%多菌靈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10分鐘—15分鐘,晾乾育苗。
1.2育苗地準備
選避風、向陽、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壤土,經犁耙后,整成畦帶溝寬120厘米—150厘米的長畦,挖好排水溝。
1.3育苗方法
採用條播法,株距8厘米—10厘米、行距20厘米—25厘米,溝深10厘米—15厘米,種芋芽端稍向下傾斜,排於溝上,株蓋土10厘米—15厘米。
1.4壯苗標準
無病蟲斑,未露葉,發芽整齊,芽粗壯、白色,根系完整。
2、種植方法
2.1芋田土壤要求
選擇水旱輪作一年以上,耕作層深度≥30厘米,pH值5.5—6.5,有機質豐富、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田塊。
2.2芋田準備
冬季對芋進行深翻30厘米以上,曬白,畦帶溝寬200厘米—220厘米。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千克—4000千克或2000千克加15-15-15含硫複合肥50千克溝施作基肥。
2.3定植
福鼎檳榔芋
福鼎檳榔芋
在3月下旬—4月中旬,定植溫度不低於15℃,開始種植。種植前挖好定植穴,定植穴35厘米左右見方,深至近犁底層,實行雙行種植,株距70厘米—80厘米,每畝種植650株—800株。將芋苗稍向下傾斜,芽端朝上,貼近穴底。
3、田間管理
3.1施肥:福鼎檳榔芋全生育期,氮、磷、鉀比例為1:0.5:0.9為宜。前期以氮肥為圭,從稀到濃,薄肥勤施,促進葉片迅速生長,結芋期增施鉀、磷肥,後期控制肥水供應,特別是氮肥供給,以促進母芋養分轉化,提高品質。種植后7—10天後開始追肥,此後每隔7天—10天,以10—40%腐熟的人糞尿為主,配施0.3—0.5%尿素或15-15-15含硫複合肥,從稀到濃,逐次增加,再追肥3—4次;芋株高30厘米左右時,每個穴內環邊施入腐熟有機肥3千克—4千克;5月下旬在二穴中間開小穴,每畝施腐熟的人糞尿1000千克;6月下旬施第二次大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500千克或尿素15千克—20千克;7月中旬—8月上旬,在畦中開溝施第三次大肥,每畝施15-15-15含硫複合含肥50千克,此後停止施肥。福鼎檳榔芋對鉀肥要求較高,增施鉀肥可以增加紫紅色檳榔花紋與松、酥、香等優良品質。根系平展,種芋柄呈45°向下傾斜后,呈湯匙放置狀,用火燒土或細土蓋種。
3.2除草培土
多次培土是福鼎檳榔芋的獨特栽培方式之一,培土可促進不定根生長,增強抗旱能力,抑制側芽生長,提高品質。頭兒次培土可結合拔草進行,粘質土芋用宜薄,沙質土宜厚,芋田濕度大宜薄,干早天氣宜厚,長勢旺宜早長勢弱宜遲。芋畦與種植穴完成後,全園噴一次60%丁草胺500倍,可以防除早期雜草。當芋田禾本科雜草高5—10厘米時,全園噴12.5%蓋草能乳油1000倍液;當雜草高20厘米左右時,用手工拔除芋穴內雜草,將雜草根上的細土全部抖入穴內。畦面雜草可鋤除;此次除草也是芋田第一次培土。5月中旬左右,當雜草第二次長高5—1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除草與培土,方法同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結合除草鬆土,把芋穴培平。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芋株已基本完成發棵期,具有5—8張大葉,是長勢最旺時期,結合最後一次施肥進行最後一次培土,先將芋株用草繩捆緊,以免培土時碰傷芋葉,然後將芋畦與穴間所有的土壤培到芋株四周,使芋畦形成高低起伏的雙攏,最後解開捆芋株的草繩。
3.3排灌水
3.3.1苗期到發棵期防止芋穴積水。
3.3.2發棵期保持土壤濕潤。
3.3.3結芋期做到溝灌,防止漫灌。
3.3.4採收前15天—20天排水,保持土壤濕潤。
4、病蟲防治
按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所有部分)規定要求執行。
(4)福鼎檳榔芋收穫及貯藏
福鼎檳榔芋鮮母芋應符合《福鼎檳榔芋鮮母芋》標準要求,
1、採收
1.1母芋採收
10月下旬—11上旬,用手將母芋連葉帶柄拔起,如芋田過干,可先灌水再拔。
1.2種芋採收
11月上旬—12月上旬,鋤頭挖起,留假莖7—10厘米,割去葉片與葉柄。
2、貯存
在貯存地四周挖30厘米—40厘米深的圍溝,平整貯存地。母芋採收后按等級堆放,緊挨倒立豎排於貯存地后,覆土10—20厘米。母芋從芋田拔除起后應在當天貯存結束。貯存地土壤保持濕潤,氣溫低於5℃時,貯存地面、加蓋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溫,防止雪水下滲。這種貯存方式有利於貯存,貯存期長,可貯存至來年4月份,也是福鼎檳榔芋特有的貯存方式。
(5)生產記錄要求
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詳細記錄包括整地、育苗、種植、施肥、除草、培土、病蟲害防治、中、修剪、收穫、儲藏、運輸、銷售等系列活動的內容。
建立由村為單位的基地農戶(專業合合社、企業)清單,並建立栽培檔案。
基地的各項記錄至少保存3年,並有專門的檔案櫥(櫃、室);有相關的標準、規範和法規等文件資料。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福鼎市福鼎芋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福鼎檳榔芋字樣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