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9年太平洋颱風的總結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0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但本季的首個被PAGASA升格的熱帶氣旋在1月3日已形成,而首個被命名的風暴颱風鯨魚則在5月3日被日本氣象廳升為熱帶風暴。

本詞條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09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另外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颱風季總結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
首個風暴
形成日期
1月3日(熱帶低氣壓奧林)
末個風暴
形成日期
12月8日(熱帶低氣壓39)
最強風暴
超強颱風妮妲-905hpa,215km/h(115
kt)(10分鐘平均風力)
熱帶低氣
壓總數
19
熱帶風暴
總數
5
強熱帶風
暴總數
2
颱風
總數
5
強颱風
總數
2
超強颱風
總數
5
死亡人數2301人
損失總數108.36億美元(當年美元價值)

颱風季預測


從2000年起的4月和6月,香港城市大學大氣研究實驗室都會公布對該季的預測。它們將每季平均風暴數目(1950年至2000年)定為31個熱帶氣旋,其中27個達熱帶風暴等級,及17個達颱風等級。
2009年6月18日,香港城市大學大氣研究實驗室發表了對2009年颱風季的第2份預測,預期該季的熱帶氣
旋強度高於平均(30個熱帶氣旋,其中27個熱帶風暴及19個颱風)。
但是,實際熱帶氣旋數目比預測高出9個,但熱帶風暴以及颱風的數字則比預測為低,分別低了5個及6個。

熱帶氣旋


除特別註明外,此條目或章節的時間均以東八區時間(UTC+8)為準。
自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開始以來,本颱風季總共產生了39個熱帶氣旋。6月之前,大多數的熱帶氣旋都是吹向日本,之後在6月至8月初期間,大多數的熱帶氣旋都是從西太平洋移入中國南岸、東南沿海和台灣,而8月中期后,受中國北方較強的高氣壓影響,大多數熱帶氣旋都是在西太平洋中心向北移動,向日本方向移動,而且不會登陸,大多數的都是在海上自然消散或轉化為溫帶氣旋。直至9月中期,才開始再有熱帶氣旋吹襲南海地區和台灣。還有,在西太平洋上直至9月16日,所發現的最高持續風速達至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3級颱風程度的所有熱帶氣旋全部都在中途轉向北移動,吹向日本海域。踏入9月中期后,受中國大陸較強的高壓區影響下,華南地區已開始步入秋季,陸地濕度和海水溫度都下降,熱帶氣旋也開始變得難以生成,自最近於白令海消散的颱風彩雲后,曾有一段時間沒有熱帶氣旋出現。直至9月後期至10月初,熱帶氣旋凱薩娜於西太平洋出現,掠過呂宋進入南海后,居然有三個熱帶氣旋(18W、芭瑪和茉莉)同時於西太平洋海面上形成,連同早前進入了南海中部的凱薩娜,形成“四台共舞”的景象。另外,九月之後產生的熱帶氣旋大部份都達到香港天文台的超強颱風級別。
本段落所包含的熱帶氣旋僅限於已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而熱帶低氣壓或未被命名的熱帶風暴則放於“其他熱帶氣旋”段落。以下熱帶氣旋以產生時間排序。
強颱風鯨魚(Kujira)
PAGASA:Dante
主詞條:鯨魚(2009年5月1日-5月7日)
強度:155km/h(100mph)(十分鐘),940hPa(百帕)
4月27日早上,一低壓區於菲律賓馬尼拉附近形成。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升格為熱帶擾動。
5月1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命名為Dante。下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報,而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台則先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5月3日,各氣象台先後把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鯨魚,同日再把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5月4日,各氣象台先後把它升格為颱風。
5月7日下午,鯨魚轉化為溫帶氣旋。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5月8日早上,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颱風鯨魚路徑圖
強颱風鯨魚路徑圖
強颱風鯨魚衛星雲圖
強颱風鯨魚衛星雲圖
值得一提,颱風鯨魚是本年首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也是本年首個颱風。
颱風燦鴻(Chan-hom)
PAGASA:Emong
主詞條:燦鴻(2009年5月2日-5月12日)
強度:120km/h(75mph)(十分鐘),975hPa(百帕)
5月2日,一低壓區于越南東南面海域快速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暫名為97W。香港天文台亦於5月3日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預料向東北移動,移向菲律賓。於同日,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台先後把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燦鴻。
5月5日,各氣象局把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5月7日,各氣象局把它升格為颱風。
5月8日,燦鴻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5月10日,由於燦鴻重新增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它重新發出報告。
5月12日,燦鴻減弱為低壓區,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它發出最後報告。
颱風燦鴻衛星雲圖
颱風燦鴻衛星雲圖
颱風燦鴻路徑圖
颱風燦鴻路徑圖
這個風暴在吹襲菲律賓為菲律賓北部帶來暴雨,並導致多宗房屋倒塌和山體滑波事故,造成超過25人死亡、另外有3人失蹤、約有4000多人受到影響。
強熱帶風暴蓮花(Linfa)
主詞條:蓮花(2009年6月14日-6月23日)
強度:110km/h(70mph)(十分鐘),975hPa(百帕)
6月10日前,一熱帶擾動於帛琉東南方約140公里形成,向西北方移動。但該熱帶擾動中心風力低,移動緩慢,橫跨整個太平洋東南部,並跨過菲律賓進入中國南海。
在橫跨太平洋東南部期間,2009年6月14日,該熱帶擾動曾經增強,日本氣象廳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報告指,熱帶低氣壓當時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南約520公里。但由於該熱帶低氣壓接近陸地,風力減慢,日本氣象廳把它降格為低壓區,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暫時為它作最後報告。
6月15日及6月16日,該低壓區橫跨菲律賓,為菲律賓帶來惡劣天氣。橫跨菲律賓后,進入中國南海,其後,再度增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度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更名為03W。
6月18日,熱帶低氣壓繼續增強,並被升格為熱帶風暴,被命名為蓮花。當時,熱帶風暴蓮花集結於東沙以南約260公里,移動緩慢。
強熱帶風暴蓮花衛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蓮花衛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蓮花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蓮花路徑圖
6月19日晚上,熱帶風暴蓮花增強為強熱帶風暴。當時,強熱帶風暴蓮花集結於東沙偏南約150公里。繼強熱帶風暴蓮花進入香港400公里範圍,香港天文台於6月20日上午10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台灣中央氣象局一度發出海上颱風警報。同日下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強熱帶風暴蓮花升格為颱風。香港天文台於6月21日上午5時45分取消一號戒備信號。下午4時,蓮花減弱為熱帶風暴。6月22日下午,蓮花減弱為熱帶低氣壓。6月23日下午,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熱帶風暴浪卡(Nangka)
PAGASA:Feria
主詞條:浪卡(2009年6月22日-6月26日)
強度:75km/h(45mph)(十分鐘),994hPa(百帕)
2009年6月16日,一熱帶擾動於帛琉東北約170公里形成。
這熱帶擾動一直增強,但一直受到較強烈的垂直風切變影響。
直到6月22日,日本氣象廳把它升格為輕微熱帶低氣壓。
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被命名為浪卡。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則把它命名為Feria。而同日下午約7時,各氣象局先後把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台灣中央氣象局發布為輕度颱風。
熱帶風暴浪卡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浪卡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浪卡路徑圖
熱帶風暴浪卡路徑圖
在6月23日23:00,熱帶風暴浪卡集結在馬尼拉之東南約430公里,向西北移動,時速20公里,穿越菲律賓,並移向南海東沙群島海域。6月26日,浪卡自生成起的強度一直都處於相當弱的狀態,略過菲律賓后更加不再增強威力。後轉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移向廣東東部沿岸一帶,並繼續減弱。當浪卡接近廣東東部沿岸登陸前,浪卡已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在晚上登陸大亞灣一帶,翌日早上,浪卡向廣東東部繼續減弱,於惠州一帶消散為一個低壓區。
熱帶風暴蘇迪羅(Soudelor)
PAGASA:Gorio
主詞條:蘇迪羅(2009年7月9日-7月13日)
強度:65km/h(40mph)(十分鐘),992hPa(百帕)
位於東沙附近海面的低壓區於7月10日下午2時增強為熱帶低氣壓,並於7月11日下午2時發展為熱帶風暴,編號第0905號(國際命名SOUDELOR),中心氣壓996百帕,在香港南方220公里之海面上,以每小時24公里速度,向西或西北偏西進行,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秒18米(即每小時65公里),相當於8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5米(即每小時90公里),相當於10級風,7級風(暴風)半徑100公里,在11日19時,熱帶風暴蘇迪羅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260公里,向西移動,時速約25公里,大致移向海南島。
在12日上午5時,熱帶風暴蘇迪羅集結在海口之東北偏東約60公里,向西移動,時速約22公里,掠過雷州半島,移向北部灣。蘇迪羅下午2時位於海口市西北方220公里之海面上。16時,集結在河內以東約270公里,向西移動,時速約20公里,穿越北部灣,移向越南。
熱帶風暴蘇迪羅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蘇迪羅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蘇迪羅路徑圖
熱帶風暴蘇迪羅路徑圖
7月12日晚上8時,蘇迪羅減弱為熱帶低氣壓,隨後再減弱為低壓區。
颱風莫拉菲(Molave)
PAGASA:Isang
主詞條:莫拉菲(2009年7月14日-7月20日)
強度:145km/h(85mph)(十分鐘),965hPa(百帕)
一個於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的熱帶低氣壓,於2009年7月15日早上9點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首次報告。下午7時正,熱帶低氣壓07w集結於菲律賓東部,向西北移動。
雖然熱帶低氣壓還未增強成颱風,但因距離台灣不遠,所以會對台灣東南部、南部及恆春半島帶來風雨,中央氣象局便在下午先發布熱帶低氣壓特報。
根據台灣中央氣象局觀測,熱帶低氣壓目前大約在距離鵝鑾鼻東南740公里的海面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朝西北轉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繼續增強。
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台於7月16日晚上把07w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莫拉菲。
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台於7月17日下午2時50分把莫拉菲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在同日20時,強熱帶風暴莫拉菲集結在高雄之東南偏南約280公里,向西北移動,時速約20公里,移向南海北部。香港天文台於22時1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在23時,強熱帶風暴莫拉菲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680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20公里,穿越南海東北部。
即將在深圳登陸的颱風莫拉菲
即將在深圳登陸的颱風莫拉菲
颱風莫拉菲路徑圖
颱風莫拉菲路徑圖
香港天文台於7月18日上午7時40分把它升格為颱風,並於14時15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23時30分改發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7月19日1時30分改發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凌晨2點,颱風莫拉菲在深圳市鹽田區一帶登陸,中心風力達140km/h,並集結在香港之東北約50公里,穿越深圳,由於颱風莫拉菲沒有穿越香港,而香港各區也沒有測得颶風持續風速,因此最終天文台沒有改發十號颶風信號。上午4時40分,由於莫拉菲開始遠離及減弱,天文台改發8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上午6:30分,莫拉菲被降格成強熱帶風暴,天文台因應莫拉菲烈風圈過於細小,加上莫拉菲減弱及進一步遠離中,天文台於6:40改發三號強風信號。莫拉菲再於8時減弱為熱帶風暴,下午2時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晚上減弱為低壓區。
熱帶風暴天鵝(Goni)
PAGASA:Jolina
主詞條:天鵝(2009年7月30日-8月9日)
強度:75km/h(45mph)(十分鐘),990hPa(百帕)
7月2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現有一個對流區在關島東北大約815公里的季風槽內形成。深層對流在低層環流中心附近。上層反氣旋和一個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提供良好幅散。幾天後,因為低層環流中心因受強烈垂直的風切變干擾而變得模糊,所以被宣稱在7月28日消散。
7月30日該對流區再度受干擾而增強。那天晚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由於熱帶低氣壓進一步加強,所以次日便由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報告升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也在那天晚上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8月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發出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報,然後熱帶低氣壓就在那天早晨在菲律賓奧羅拉省登陸,再離開菲律賓進入南中國海。那天晚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延長了他們的警報。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也發出了熱帶低氣壓在菲律賓的最後報告,因為它正逐漸離開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的負責範圍。接著,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編號為08W。衛星圖像顯示了它己擁有深層的對流系統,所以預測它會在8月3日晚上增強為熱帶風暴。
8月3日,日本氣象廳把熱帶低氣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併名為天鵝。
8月4日下午4時,集結在香港西南偏南約140公里。以時速10公里向西移動。
8月5日天鵝在廣東西部台山附近登陸。
8月6日天鵝轉向西或西南偏西移動,穿越廣東西部沿岸地區,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8月6日下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天鵝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天鵝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天鵝路徑圖
熱帶風暴天鵝路徑圖
8月8日凌晨2時,它進入北部灣並再次增強為熱帶風暴。9日早上6時又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下午在西沙東北偏北約280公里的南海北部上減弱為一低壓區,並於下午5時停止編號。雖然天鵝最終沒有以熱帶氣旋的身份再度吹襲廣東沿岸,但天鵝消散后的相關低壓槽卻為廣東沿岸帶來連續多天的大雨和雷暴的天氣。
PAGASA:Kiko
主詞條:莫拉克(2009年8月5日-8月12日)
強度:150km/h(85mph)(十分鐘),945hPa(百帕)
8月2日,日本氣象廳報告今年第十一熱帶低氣壓形成了在大約1000km(620英里)在菲律賓東邊。那天期間熱帶低氣壓依然是微弱,並且日本氣象廳那天晚些時候發布最後的情況,當日本氣象廳降低了它影響區域。然而,那天晚些時候日本氣象廳報告它再形成熱帶低氣壓。8月3日,它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的負責範圍,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門命名熱帶低氣壓為Kiko。當天稍後迅速離開了他們負責範圍。在日本氣象廳命名為莫拉克之後,莫拉克升級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選定莫拉克的編號為09W。8月4日莫拉克折回並且再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負責範圍。在8月5日20時30分,台灣中央氣象局開始發布颱風警報,並將莫拉克升格為中度颱風。在8月6日14時00分,已經形成颱風眼,持續增強。8月7日於台灣花蓮縣花蓮市附近登陸,8月8日14時由桃園縣出海,翌日16時登陸於中國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快速減弱為一強熱帶風暴。並繼續向北移動,吹襲了華東大部份省市。莫拉克於8月10日減弱為熱帶風暴后,受西太平洋的另一熱帶氣旋艾濤影響,出現了藤原效應,在登陸華東內陸一帶並沒有因此而消散,反而在減弱之餘仍然能保持一定的的威力,但同時隨著莫拉克的北移略過了副熱帶無風帶,破壞了莫拉克的整體結構,原有的風暴圈結構變得更加鬆散,莫拉克原本廣闊的風暴圈有大部份南移了至南海北部與消散了的熱帶氣旋天鵝合併為一低壓槽,也有一部份納入了艾濤的暴風圈之中,餘下少數的廣闊雲帶大都集中於西日本海,基本上減弱了的莫拉克就只剩有相當稀薄的雲層和大風,接近上海一帶時也只為該一帶帶來陣雨和4至5級的風力而已,甚至是晴朗的天氣。8月11日08時,莫拉克消散后剩餘的雲團以東北偏北的行進方向通過上海崇明島,並穿越長江,於江蘇省南通市出海,進入黃海,沿大陸高壓的邊緣往朝鮮半島南部移動並消散。
颱風莫拉克衛星雲圖
颱風莫拉克衛星雲圖
颱風莫拉克路徑圖
颱風莫拉克路徑圖
此颱風於侵台期間(8月7日-8月9日)在台灣中南部降下破紀錄的驚人雨量,其中阿里山三天累積雨量達到2700mm,造成八八水災。
熱帶風暴艾濤(Etau)
主詞條:艾濤(2009年8月8日-8月14日)
強度:75km/h(45mph)(十分鐘),992hPa(百帕)
熱帶風暴艾濤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艾濤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艾濤路徑圖
熱帶風暴艾濤路徑圖
8月8日,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她為出首次報告,指一熱帶擾動於日本硫磺島以南約1000公里形成,並於翌日增強為一熱帶風暴,命名為艾濤。移向日本,雖然艾濤由於在亞熱帶和溫帶氣候之間所形成,加上受到馬緯度無風帶影響,使艾濤所維持的最高持續風速只有烈風程度,而且當時風暴中心與日本尚有一段距離,但其暴風圈和雲量卻達到颱風般的結構,其中暴雨造成日本13人死亡。於8月12日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並繼續向日本本州關東地方沿岸的太平洋海面上移動,一直於西北太平洋海面上徘徊。但香港天文台方面就沒有為艾濤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並指艾濤已於8月12日08時於日本伊豆群島一帶轉化為一股溫帶氣旋並消散。8月13日,日本氣象廳為她發出最後報告,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於8月14日為他發出最後報告。
強颱風環高(Vamco)
主詞條:環高(2009年8月16日-8月25日)
強度:165km/h(105mph)(十分鐘),945hPa(百帕)
強颱風環高衛星雲圖
強颱風環高衛星雲圖
強颱風環高路徑圖
強颱風環高路徑圖
8月14日,位於米克羅尼西亞的彭培島東北約750公里處的太平洋海面有一道廣闊對流雨雲帶發展,但后被發現雨帶開始發展一道低層環流中心,一股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直至8月16日下午才被日本氣象廳被定格為一熱帶擾動,翌日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才把它升格為熱帶擾動。8月18日早上,日本氣象廳為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環高,下午迅速增強為一強熱帶風暴,8月19日早上,日本氣象廳將他升格為颱風。原本估計環高會穩定地向西移動,但於8月20日早上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中度的三級颱風級別後,突然轉向北移動,加上同時於菲律賓呂宋以北海域有一熱帶氣旋發展中,可能會產生藤原效應而令其路徑轉向不定。環高向北移動略過高緯度無風帶后,強度開始減弱,其後再度轉向東北移動,移至美國阿留申群島和俄羅斯堪察加半島一帶海面轉化為溫帶氣旋並消散。
強熱帶風暴科羅旺(Krovanh)
主詞條:科羅旺(2009年8月28日-9月1日)
強度:110km/h(70mph)(十分鐘),975hPa(百帕)
強熱帶風暴科羅旺衛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科羅旺衛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科羅旺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科羅旺路徑圖
8月28日,一熱帶擾動於日本硫磺島東南約720公里處形成,同時,日本氣象廳為他發出首個警告,為日本當局發出的第17個熱帶氣旋警告。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為他發出首個警告,但不及就把他升格為熱帶風暴。而日本氣象廳也於該日晚上把他升格,命名為科羅旺,並指科羅旺會正面吹襲日本,8月30日早上再升格為強熱帶風暴。科羅旺在9月1日減弱為熱帶風暴后隨即轉化為溫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杜鵑(Dujuan)
PAGASA:Labuyo
主詞條:杜鵑(2009年9月1日-9月10日)
強度:95km/h(60mph)(十分鐘),980hPa(百帕)
8月28日,一熱帶擾動於日本沖繩島西南約1000公里處形成。
9月1日,日本氣象廳為他發出首個警告。
9月2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把他命名為Labuyo,同日晚上,日本氣象廳把他升格,命名為杜鵑。
9月3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把她升格為熱帶風暴。
強熱帶風暴杜鵑衛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杜鵑衛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杜鵑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杜鵑路徑圖
9月5日,日本氣象廳把她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為他發出最後報告。杜鵑在9月9日減弱為熱帶風暴後轉化為溫帶氣旋。
熱帶風暴彩虹(Mujigae)
PAGASA:Maring
主詞條:彩虹(2009年9月8日-9月12日)
強度:75km/h(45mph)(十分鐘),994hPa(百帕)
9月6日,在馬尼拉對開305公里開始形成了一個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9月8日晚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為熱帶低氣壓命名為Maring。JTWC發布熱帶氣旋形成及命名為13W。
9月9日晚上,隨熱帶低氣壓繼續遠離菲律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布了它發布最後情況的通知。然後於同日,日本當局把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取名“彩虹”。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9月8日為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后,就沒有再為它升格。
9月11日,彩虹在海南文昌市附近登陸,穿越海南島北部,進入北部灣。
9月12日,彩虹在越南北部登陸,並於當日黃昏消散。
熱帶風暴彩虹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彩虹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彩虹路徑圖
熱帶風暴彩虹路徑圖
注意的是,彩虹從形成處、最高持續風速和移動路徑來看,都與早前於6月吹襲海南島和越南北部的熱帶風暴蘇迪羅很相似。但從風暴圈結構來看,彩虹比蘇迪羅顯得更大,形響範圍更廣,主要原因是受到當時同樣活躍於南海中部,曾吹襲越南中部的一熱帶低氣壓影響,當時初生成的彩虹便與這熱帶低氣壓出現了藤原效應,加上該熱帶低氣壓自生成起的強度都一直於熱帶低氣壓之最高持續風速的下限,很快和彩虹結合,令彩虹的結構變得更大更有影響力。即使彩虹在9月12日消散,其低壓區的雨帶依然相當廣闊,結構仍然比較完整。
超強颱風彩雲(Choi-Wan)
主詞條:彩雲(2009年9月12日-9月21日)
強度:195km/h(120mph)(十分鐘),915hPa(百帕)
9月12日上午,因螺旋形良好,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塞班島以東約420公里處的熱帶擾動93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14W。並預料它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朝向北馬里亞納群島一帶。
9月13日凌晨命名為熱帶風暴彩雲,在移至關島一帶后開始,一直停留不動,加上當時受南海北部的一道熱帶低氣壓影響,與彩雲本身產生了藤原效應,使彩雲結構收縮,同時影響了她向穩定向西移動的速度,甚至中途轉向北移動,並預計彩雲會移向日本硫磺島一帶。9月15日被提升為二級颶風,同日提升至四級颶風。
9月16日,強度被提升至140海浬,即五級颶風,亦是本年全球第一個五級颱風。
9月16日,颱風彩雲進入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監測範圍,並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彩雲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彩雲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彩雲路徑圖
超強颱風彩雲路徑圖
9月18日,香港天文台將彩雲降格為強颱風,其後逐漸減弱。彩雲最後於9月20日於日本東部海域轉化為溫帶氣旋,並於9月21日下午消散。
颱風巨爵(Koppu)
PAGASA:Nando
主詞條:巨爵(2009年9月11日-9月16日)
強度:145km/h(80mph)(十分鐘),960hPa(百帕)
9月9日,一道廣闊雲帶於帛琉西北約370公里處形成,不久后其中心氣壓下降,一熱帶擾動於9月10日形成,再在9月11日被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首個警告。
颱風巨爵衛星雲圖
颱風巨爵衛星雲圖
颱風巨爵路徑圖
颱風巨爵路徑圖
9月12日下午4時再被香港天文台升格為熱帶低氣壓。香港天文台和中國氣象局於9月13日晚上8時率先為他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便於翌日凌晨2時才為他升格,並更名巨爵。自此之後,巨爵強度開始迅速提升,同日早上十一時,日本氣象廳把巨爵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很快於同日下午5時55分已經升格為颱風。在登陸江門市上川島前,最高持續風速更高達每小時140公里,達至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2級颱風程度,但當局為巨爵升格為1級颱風后就沒有升格。
颱風凱薩娜(Ketsana)
PAGASA:Ondoy
主詞條:凱薩娜(2009年9月23日-9月30日)
強度:140km/h(80mph)(十分鐘),955hPa(百帕)
9月22日,受一道季風槽影響,一個低壓區於馬尼拉以東約720公里的西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中心氣壓也很顯著下降。9月23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首個熱帶氣旋報告,不久后也被菲律賓氣象局升格,並更名Ondoy。預計此熱帶低氣壓初時會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其後因受中國大陸一股較強的東北季風影響,而平穩向西移動,在9月26日早上被升格為熱帶風暴,掠過呂宋中部,進入南海中部,並且其移動速度會加快,持續風速也會有增無減。
在9月27日16時,凱薩娜集結在西沙之東南偏東約330公里,預料向西移動,時速約20公里,穿越南海北部並吹向越南。由於預計凱薩娜會進入香港800公里警戒範圍翌日多雲有雨,海面有暗涌及大浪,稍後雨勢有時頗大和離岸海域風勢增強。香港天文台在晚上22時1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並表示隨著凱薩娜遂漸離遠,會在9月28日晚上稍後時間取消所有熱帶氣旋信號。然而,香港正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文台預測9月28日至9月29日離岸海域或高地會吹強風。而在9月28日下午,香港受凱薩娜雨帶影響,多處地區測得超過30毫米的雨量;香港天文台則預測凱薩娜會繼續為香港帶來大雨。
颱風凱薩娜路徑圖
颱風凱薩娜路徑圖
颱風凱薩娜衛星雲圖
颱風凱薩娜衛星雲圖
凱薩娜在9月28日早上增強為一颱風,其最高中心風力預計達140公里每小時。
超強颱風芭瑪(Parma)
PAGASA:Pepeng
主詞條:芭瑪(2009年9月27日-10月15日)
強度:195km/h(115mph)(十分鐘),930hPa(百帕)
9月27日,一熱帶擾動在米克羅尼西亞楚克群島之西北約250公里處出現。
9月28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該擾動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
9月29日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為風暴分配國際編號0917,並命名為“芭瑪”。翌日增強成颱風。芭瑪初時向西南偏西移動,后穩定地轉西北偏西移動。
10月1日再微調至向西北方推進。10月5日下午,芭瑪受大陸干空氣及呂宋地型影響,風力跌至時速110公里,香港天文台再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並登陸呂宋。
10月7日凌晨和晚上先後分別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芭瑪移出呂宋。
10月8日凌晨於呂宋以東近岸水域重新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轉向西緩慢移動,於中午第三度登陸呂宋北部。其後於呂宋西北部出海,進入南海北部。
10月12日早上登陸中國海南省萬寧市,同日晚上於海南島西北部出海,進入北部灣再度出現爆發性增長,於翌日增強為強熱帶風暴,吹向越南北部。
10月13日晚上,芭瑪移動速度減慢至每小時10公里以下,而且稍為增強。
超強颱風芭瑪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芭瑪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芭瑪路徑圖
超強颱風芭瑪路徑圖
10月14日芭瑪發展出一個風眼,同日下午于越南北部登陸,並減弱為一熱帶風暴。芭瑪隨後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在10月15日凌晨減弱為一低壓區。
超強颱風茉莉(Melor)
PAGASA:Quedan
主詞條:芭瑪(2009年9月29日-10月9日)
強度:205km/h(125mph)(十分鐘),910hPa(百帕)
9月28日,一熱帶擾動在波納佩東北約約370公里處出現。
9月28日晚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的熱帶氣旋生成警報。
9月29日,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同時將該擾動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
9月30日,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為風暴分配國際編號0918,並命名為“茉莉”。
10月1日茉莉進一步增強成颱風。
超強颱風茉莉路徑圖
超強颱風茉莉路徑圖
超強颱風茉莉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茉莉衛星雲圖
10月4日上午9時增強為五級颱風,風速已超過颱風彩雲。風力曾一度高達每一分鐘280公里(175英里),隨後降至260公里(160英里)以這個強度維持了36小時。日本氣象廳把茉莉的氣壓調降至910帕斯卡,最大風速為每十分鐘205公里(125英里)。是今年除了颱風彩雲生成以來第二個五級颱風,也是2009年全球第三強的熱帶氣旋。
熱帶風暴尼伯特(Nepartak)
主詞條:尼伯特(2009年10月28日-10月13日)
強度:85km/h(50mph)(十分鐘),992hPa(百帕)
10月6日,一熱帶擾動在塞班島西南約500公里處出現。
10月8日,日本氣象廳將該熱帶擾動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該熱帶擾動發出熱帶氣旋生成警報。同日傍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該熱帶擾動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
10月9日,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為風暴分配國際編號0919,並命名為“尼伯特”,其後再度增強為一強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尼伯特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尼伯特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尼伯特路徑圖
熱帶風暴尼伯特路徑圖
10月14日,尼伯特在海上消散。
超強颱風盧碧(Lupit)
PAGASA:Ramil
主詞條:盧碧(2009年10月13日-10月27日)
強度:185km/h(110mph)(十分鐘),930hPa(百帕)
10月13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報告說,一個熱帶低氣壓在關島以東約380公里。
10月1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熱帶低氣壓為22W及預測熱帶低氣壓會加強至熱帶風暴。
10月15日,日本氣象廳將熱帶低氣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並賦予名字為盧碧。
10月1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報告說,盧碧增強為一級颱風;晚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開始對盧碧發出警告並命名為Ramil,因為盧碧已進入菲律賓海域。與此同時,日本氣象廳將熱帶風暴升格為颱風。
10月17日,它迅速增強為三級颱風。
10月18日,盧碧已增強為四級颱風;在短短几個小時,盧碧的強度達到高峰,達到五級颱風(140kts)。
10月19日晚上,盧碧開始進行眼壁置換,強度逐漸減弱。
10月21日,盧碧減弱至二級颱風。
10月23日,盧碧減弱至強熱帶風暴。
10月25日,盧碧減弱至熱帶風暴。
超強颱風盧碧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盧碧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盧碧路徑圖
超強颱風盧碧路徑圖
10月26日上午十時,熱帶風暴盧碧集結在東京之西南偏南約1030公里,預料向東北移動,時速約55公里,穿越日本以南海域。同時,熱帶風暴盧碧開始轉化成溫帶氣旋,雲帶逐漸向東北切離。
颱風銀河(Mirinae)
PAGASA:Santi
主詞條:銀河(2009年10月25日-11月3日)
強度:150km/h(90mph)(十分鐘),955hPa(百帕)
10月10日,一熱帶擾動在波納佩東南約500公里處出現。
10月2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的熱帶氣旋生成警報。同日,日本氣象廳將該擾動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
10月2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該擾動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
颱風銀河衛星雲圖
颱風銀河衛星雲圖
颱風銀河路徑圖
颱風銀河路徑圖
10月27日,日本氣象廳升格該熱帶低氣壓為一熱帶風暴,並為風暴分配國際編號0921,命名為“銀河”。同日,銀河並迅速加強為颱風,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開始對銀河發出警告並命名為Santi,因為銀河已進入菲律賓海域。
超強颱風妮妲(Nida)
PAGASA:Vinta
主詞條:妮妲(2009年10月25日-11月3日)
強度:215km/h(90mph)(十分鐘),905hPa(百帕)
11月26日23時(UTC+8),超強颱風妮妲集結在雅蒲島之東北偏北約750公里,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12公里,穿越西北太平洋。妮妲移動到硫黃島西南約600公里時停留不動,亦未能像早前的數值預報般越過副高脊線。數據顯示,北馬里安納群島以東及菲律賓一帶的兩個副高單體強度相若,而西面的副高在低層因為和移出海變性的大陸性反氣旋重疊而較有優勢。大部分數值預報都預測妮妲不會越過副高脊線,而會因為減弱而改受較低層的引導氣流影響,逐漸轉向西至西南偏西移動。
超強颱風妮妲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妮妲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妮妲路徑圖
超強颱風妮妲路徑圖
12月3日,妮妲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當日晚上再減弱為低壓區並消散。妮妲(155節)也是本年最強的熱帶氣旋。

其他熱帶氣旋


除特別註明外,此條目或章節的時間均以東八區時間(UTC+8)為準。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和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是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低氣壓01
PAGASA:Auring
熱帶低氣壓01:(2009年1月3日-1月7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0hPa(百帕)
2008年12月30日,一熱帶擾動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南偏南395公里形成,此熱帶擾動一直保持停留不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此熱帶擾動暫時命名為99W,並預料此熱帶擾動將隨著冷空氣向東北移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POOR”熱帶擾動。由於出現強烈垂直風切變(高達25節)增強,以及強烈季風影響,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初時認為此熱帶擾動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很弱。
隨著強烈東北季風逐漸緩和,而垂直風切變亦減弱至15至20節,2009年1月3日早上,日本氣象廳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升格為“FAIR”熱帶擾動。菲律賓當局命名此熱帶低氣壓為Auring。此熱帶氣旋於2009年1月3日形成,成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首個熱帶氣旋。
1月5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熱帶低氣壓降格為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01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01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01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01衛星雲圖
此熱帶低氣壓導致菲律賓連日暴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水浸,當日大約38,764居民暫時遷走。水浸導致294間房屋遭損毀,並且導致1死2失蹤。
熱帶低氣壓
PAGASA:Bising
熱帶低氣壓:(2009年2月12日-2月13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2hPa(百帕)
2月9日,一熱帶擾動於帛琉以北150公里形成。此熱帶擾動以北的低壓槽受垂直風切變影響,使它的組織較為鬆散。
2月10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確認此熱帶擾動完全消散。但它於2月12日重新組織,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該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命名為“Bising”。它導致菲律賓連日暴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山泥傾瀉。
2月13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熱帶低氣壓Bising降格為低壓區。2月14日,該低壓區掠過菲律賓北部,為北部帶來陣雨,隨後消散。
熱帶低氣壓移動路徑
熱帶低氣壓移動路徑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
PAGASA:Crising
熱帶低氣壓:(2009年4月30日-5月2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6hPa(百帕)
4月29日早上,一擾動天氣區於菲律賓馬尼拉西南430公里形成。因垂直風切變微弱和在反氣旋的影響下,它開始逐漸增強。稍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升格為熱帶擾動,併發出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報。4月30日早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命名為Crising。
隨後,因低層環流中心被另一個低壓區97W干擾破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便取消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5月2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和日本氣象廳就把熱帶低氣壓Crising降格為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03
熱帶低氣壓03:(2009年5月1日-5月3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2hPa(百帕)
4月18日,一擾動天氣區於關島東南面形成。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升格為熱帶擾動。往後的數天,它向西北方緩慢移動。
4月25日,因它的低層環流中心逐漸變得鬆散,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便把它降格回擾動天氣區。
4月2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都報告它已消散。
4月28日,它重新增強,並向東南方移動。
熱帶低氣壓03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03路徑圖
5月2日,日本氣象廳把它升格小型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暫名為95WInvest,但95W在同日快速消散。因此,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同日為它作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03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03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06W
PAGASA:Huaning
熱帶低氣壓06w:(2009年7月11日-7月14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0hPa(百帕)
7月11日,一熱帶擾動位於菲律賓馬尼拉以東約1065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形成,同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首個報告。此熱帶氣旋由於受到中國東南部的高壓脊影響,加上結構鬆散,使強度一直被牽制著而未能增強。翌日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把它升格為熱帶擾動,同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它更名為Huaning,並向西北方向移動。
熱帶低氣壓06W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06W路徑圖
7月13日,Huaning已經移至台灣東南部海域,菲律賓當局更把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但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卻未把Huaning升格,香港天文台當局更只是於當日才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指Huaning是於台灣高雄東南偏東約1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同日下午,它於台灣東南沿岸登陸並穿越台灣南部,當晚就隨即進入台灣海峽,
7月14日於福建沿海登陸才快速消散為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 06W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06W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01C
CPHC:Maka
熱帶低氣壓01c:(2009年8月13日-8月17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6hPa(百帕)
8月13日,原本活躍於美國夏威夷群島考艾島一帶只有兩日時間的熱帶氣旋Maka消散后,其殘餘氣流向南移動后,於金曼礁一帶再向西移橫渡國際換日線,進入西太平洋海域。同時,日本氣象廳為Maka發出首個熱帶氣旋警告,指Maka消散后所殘餘的低壓區在橫渡西太平洋后重新形成一個熱帶低氣壓,並穩定向西移動,移向威克島東南海域約1425公里範圍內。
8月14日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才把它升格為熱帶擾動,並在之後一天為它升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一度發出烈風預警(GaleWarning),但一直未為把字重新升格,故一直沒有為Maka特別更名,最後Maka因一直受到西太平洋一道熱帶對流層上部槽影響而未能如期增強,日本氣象廳更於8月16日取消烈風預警;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於該日把Maka降格為熱帶低氣壓。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 01C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01C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01C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01C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15
熱帶低氣壓15:(2009年8月20日-8月21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2hPa(百帕)
熱帶低氣壓 15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15 衛星雲圖
8月20日,位於日本沖繩東南的太平洋海面有一道對流雨雲帶發展,被發現雨帶開始發展一道低層環流中心,一股熱帶氣旋形成中。同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首個熱帶氣旋警告。但翌日,日本氣象廳又再把該熱帶低氣壓降格為低壓區,不過當局仍然為它發出海上警告。
8月22日早上指它於台灣以東海域完全消散才取消警告。
熱帶低氣壓 15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15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16
熱帶低氣壓16:(2009年8月25日-8月26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4hPa(百帕)
8月25日,日本氣象廳發出第16個熱帶氣旋警號,指一熱帶擾動在之前的熱帶低氣壓消散后,再度於日本沖繩東南的太平洋上形成。但也同樣地只是維持了一天時間就被日本氣象廳取消編號,而且幾乎自形成至消散都沒有移動過。
熱帶低氣壓 16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16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16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16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18(02C)
熱帶低氣壓18-02C:(2009年8月29日-9月1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4hPa(百帕)
8月29日之前,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已經為此熱帶低氣壓發出警告(02C),其後它向西越過國際換日線,日本氣象廳一度發出烈風預警,初時預計此熱帶低氣壓進入西北太平洋後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但02C進入西太平洋后,卻受到較強烈的垂直風切變影響,強度有減無增,一直至9月1日減弱消散。
熱帶低氣壓 18 (02C)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18 (02C)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18 (02C)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18 (02C)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20
熱帶低氣壓20:(2009年9月3日-9月9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0hPa(百帕)
9月1日,一道廣闊低壓區於北部灣,即菲律賓馬尼拉西北約300公里處形成。並之後日本氣象廳於9月3日為她發出首個警告,為日本當局發出的第20個警告。但初形成時受中國大陸的高壓脊,以及位於西太平洋的強熱帶風暴杜鵑而產生的藤原效應現象影響,結構相當小而鬆散,移動路線複雜多變。
9月4日,熱帶低氣壓曾一度登陸越南峴港市,但數小時后再度出海,進入南海中部,移向西沙群島一帶。
9月8日,熱帶風暴彩虹也於南海形成為一熱帶低氣壓,強度迅速下減,翌日更與彩虹結合,使彩虹在最高持續風速弱的情況下,暴風圈仍維持相當大的結構,日本氣象廳隨後為它發出最後警告。
熱帶低氣壓 20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0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0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20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24
熱帶低氣壓24:(2009年9月23日-9月26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6hPa(百帕)
9月23日,在日本南部海域出現一個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給它發出首個警告,風力相當於7級,在南海受國際編號0916凱薩娜的影響,共同大陸有強烈冷空氣的和南方的高壓,慢慢的向北部移動,而且快速在海面消散后,菲律賓的東南部又有新的熱帶低壓形成,減弱后,日本氣象廳發出最後信號。
熱帶低氣壓 24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4 路徑圖
9月26日,熱帶低氣壓在日本以南海域消散。
熱帶風暴18W
熱帶低氣壓18w:(2009年9月27日-9月30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2hPa(百帕)
9月27日,位於菲律賓的東南部4600公里有一道熱帶低壓生成,日本氣象廳發出首個警告,而熱帶低壓附近還有0917芭瑪和0918茉莉的雙互颱風的影響,因為產生了藤原效應,很快加強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 18W 路徑圖
熱帶風暴 18W 路徑圖
熱帶風暴 18W 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 18W 衛星雲圖
9月28日在雙互颱風的吸取下,很快國際編號0918茉莉形成了,熱帶低氣壓18W減弱為熱帶低壓並消散,而且產生四台共舞的形象。
9月30日日本氣象廳給它發出最後通告。
熱帶低氣壓31
熱帶低氣壓31:(2009年10月16日-10月20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4hPa(百帕)
10月16日,一個熱帶擾動在海南省陵水市南偏東方大約6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
熱帶低氣壓 31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31 路徑圖.
日本氣象廳在位於10月16日發出首個警告,當初受到國際0920盧碧的影響,路徑從越南往中國海南,路徑比較普通,也當時受到大陸的高壓系統的影響,海南東南部近有大暴雨,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
10月19日登陸海南陵水市,登陸后迅速減弱。
10月20日日本氣象廳發出它最後的通告。
熱帶低氣壓24W
PAGASA:Tino
熱帶低氣壓24w:(2009年11月1日-11月3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4hPa(百帕)
11月1日,在0921銀河進入越南后,菲律賓東北部又形成熱帶低氣壓,中央氣象台給它發出首個信號,因為銀河穿過菲律賓中部,熱帶低氣壓形成,菲律賓給它命名為“Tino”它似乎往上活動,受大陸冷空氣影響,在慢慢的情況下,快速的減弱。
11月3日,在海面上消失,菲律賓給“Tino”給發出最後的通告。
熱帶低氣壓 24W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4W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25W
熱帶低氣壓25w:(2009年11月7日-11月10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0hPa(百帕)
熱帶低氣壓25W是一個於2009年11月7日生成,2009年11月10日消散的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 25W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5W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5W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25W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35
PAGASA:Urduja
熱帶低氣壓35:(2009年11月21日-11月25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4hPa(百帕)
熱帶低氣壓35衛星雲圖-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35衛星雲圖-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37
熱帶低氣壓37:(2009年11月24日-11月26日)
強度:55km/h(35mph)(十分鐘),1008hPa(百帕)
熱帶低氣壓37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37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37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37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28W
熱帶低氣壓28w:(2009年12月3日-12月5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0hPa(百帕)
熱帶低氣壓 28W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8W 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 28W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28W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39
熱帶低氣壓39:(2009年12月8日-12月8日)
強度:45km/h(30mph)(十分鐘),1008hPa(百帕)
熱帶低氣壓 39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39 衛星雲圖

氣旋命名表


國際颱風委員會命名法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了為熱帶風暴后,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字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09年使用的名字清單中,各國氣象台暫時還未提供任何名字更改。2009年未用名稱以灰體字(未添加內鏈)表示,藍體字(已添加內鏈)表示2009年已經使用過,藍色加粗體(已添加內鏈並加粗)名稱表示該風暴活躍中,黑色斜體(未添加內鏈已加粗加斜)表示下一個即將使用的熱帶氣旋名稱。2009年的風暴名稱可能會與2003年的部分風暴名稱相同。2009年首個風暴名稱是鯨魚。
序號提供國家/地區風暴名稱/編號熱帶氣旋名稱意義
6-5日本鯨魚(Kujira)0901鯨魚星座
6-6寮國燦鴻(Chan-hom)0902一種樹
6-8澳門蓮花(Linfa)0903一種花名
6-9馬來西亞浪卡(Nangka)0904馬來西亞一種波羅蜜的水果
6-10密克羅尼西亞蘇迪羅(Soudelor)0905米克羅尼西亞波納佩島(Pohnpei)傳說中的將領。
6-11菲律賓莫拉菲(Molave)0906菲律賓一種常用於製造家的硬木
6-12韓國天鵝(Goni)0907一種體積大而優雅的雀鳥
6-13泰國莫拉克(Morakot)0908綠寶石
6-14美國艾濤(Etau)0909風暴中的雲(帛琉語)
7-1越南環高(Vamco)0910越南西南部的一條河流
7-2柬埔寨科羅旺(Krovanh)0911一種樹木的名稱
7-3中國杜鵑(Dujuan)0912杜鵑花
7-4北朝鮮彩虹(Mujigae)0913天空中的彩虹
7-5中國香港彩雲(Choi-Wan)0914色彩繽紛的雲層
7-6日本巨爵(Koppu)0915巨爵星座(杯爵)
7-7寮國凱薩娜(Ketsana)0916一種沉香樹木的名稱
7-8澳門芭瑪(Parma)0917澳門一款混合的火腿
7-9馬來西亞茉莉(Melor)0918茉莉花
7-10密克羅尼西亞尼伯特(Nepartak)0919米克羅尼西亞庫賽埃島(Kosrae)著名的戰士
7-11菲律賓盧碧(Lupit)0920殘酷、兇猛
7-12韓國銀河(Mirinae)0921宇宙中的銀河系
7-13泰國妮妲(Nida)0922婦女的名字
菲律賓熱帶氣旋命名法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字。名單每四年循環再用,因此本年名單與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名單相同,官方暫時未公布名稱更換。2009年未用名稱以斜體字表示,黑體字表示2014年已經使用過,粗體名稱則表示該風暴活躍中,黑色粗斜體表示下一個將會使用的名稱。
•Auring
•Bising
•Crising
•Dante0901
•Emong0902
•Feria0904
•Gorio0905
•Huaning
•Isang0906
•Jolina0907
•Kiko0908
•Labuyo0912
•Maring0913
•Nando0915
•Ondoy0916
•Pepeng0917
•Quedan0918
•Ramil0920
•Santi0921
•Tino
•Urduja
•Vinta0922
•Wilma(未用)
•Yolanda(未用)
•Zoraida(未用)
•Alamid(未用)
•Bruno(未用)
•Conching(未用)
•Dolor(未用)
•Ernie(未用)
•Florante(未用)
•Gerardo(未用)
•Hernan(未用)
•Isko(未用)
•Jerome(未用)

颱風季影響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09年西北太平洋曾經活躍的颱風。包括該颱風的強度,持續時間,名稱,登陸地點,死亡和破壞。所有破壞都以美元作為單位。括弧內的氣旋名稱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所使用之當地命名;未命名之熱帶低氣壓,則採用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之風暴編號。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統計
風暴名字活動日期風暴級別最高風速(10分鐘平均)最低氣壓(hpa)登陸地點、時間、風速損失(百萬美元)死亡人數
熱帶低氣壓奧林(Auring)1月3日-1月7日熱帶低氣壓55km/h1000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比克爾半島沿海;時間:1月6日;風速:55km/h0.4981
熱帶低氣壓(Bising)2月12日-2月14日熱帶低氣壓45km/h1000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迪納加特群島沿海;時間:5月1日;風速:45km/h
熱帶低氣壓(Crising)4月30日-5月2日熱帶低氣壓45km/h1000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巴拉望省科隆島科隆沿海;時間:5月1日;風速:45km/h
鯨魚(Kujira)5月1日-5月7日颱風155km/h940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卡坦端內斯省沿海;時間:4月30日;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比克爾半島索索貢省沿海;時間:5月1日;風速:155km/h
25.428
熱帶低氣壓5月1日-5月4日熱帶低氣壓55km/h1002沒有登陸
燦鴻(Chan-hom)5月1日-5月13日颱風120km/h975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邦阿西楠省沿海;時間:5月7日;風速:120km/h20.155
蓮花(Linfa)6月14日-6月23日強熱帶風暴110km/h975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呂宋沿海;時間:6月16日;風速:8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福建省泉州沿海;時間:6月21日;風速:110km/h
1107
浪卡(Nangka)6月22日-6月27日熱帶風暴85km/h994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東薩馬省博龍岸沿海;時間:6月23日;風速:8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沿海;時間:6月26日;風速:75km/h
4.21
蘇迪羅(Soudelor)7月10日-7月12日熱帶風暴65km/h992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卡加延省巴布延群島沿海;時間:7月9日;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雷州半島沿海;時間:7月12日;風速:65km/h
7
熱帶低氣壓7月11日-7月14日熱帶低氣壓55km/h1004第一次登陸:地點:台灣屏東縣恆春半島沿海;時間:7月12日;風速:55km/h
莫拉菲(Molave)7月15日-7月20日颱風145km/h965第一次登陸:地點:廣東省深圳大鵬半島沿海;時間:7月18日1時;風速:145km/h4
天鵝(Goni)7月30日-8月9日熱帶風暴100km/h975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奧羅拉省沿海;時間:8月1日;風速:5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台山沿海;時間:8月4日;風速:100km/h
8
莫拉克(Morakot)8月2日-8月11日颱風145km/h945
第一次登陸:地點:台灣花蓮縣沿海;時間:8月7日;風速:14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中國福建省沿海;時間:8月9日;風速:95km/h
4,700705
艾濤(Etau)8月8日-8月14日熱帶風暴85km/h992沒有登陸25
環高(Vamco)8月16日-8月25日強颱風165km/h945沒有登陸
熱帶低氣壓8月20日-8月22日熱帶低氣壓45km/h1002沒有登陸
熱帶低氣壓8月25日-8月26日熱帶低氣壓45km/h1004沒有登陸
科羅旺(Krovanh)8月28日-9月1日強熱帶風暴110km/h980沒有登陸
熱帶低氣壓8月29日-8月30日熱帶低氣壓55km/h1004沒有登陸
杜鵑(Dujuan)9月1日-9月10日強熱帶風暴95km/h980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硫磺島沿海;時間:9月8日;風速:55km/h
熱帶低氣壓9月2日-9月9日熱帶低氣壓45km/h1000沒有登陸
彩虹(Mujigae)9月8日-9月11日熱帶風暴75km/h994
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海南島文昌市沿海;時間:9月11日;風速:6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越南清化省沿海;時間:9月12日;風速:55km/h
0.50
巨爵(Koppu)9月9日-9月17日颱風145km/h960第一次登陸:地點:中國廣東省台山上川島沿海;時間:9月15日;風速:120km/h2.3869
彩雲(Choi-Wan)9月12日-9月21日超強颱風195km/h915第一次登陸:地點: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沿海;時間:9月15日;風速:190km/h
熱帶低氣壓9月23日-9月26日熱帶低氣壓55km/h1006沒有登陸
凱薩娜(Ketsana)9月23日-9月30日颱風140km/h955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奧羅拉省沿海;時間:9月26日;風速:6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越南峴港市沿海;時間:9月29日;風速:140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柬埔寨磅同省沿海;時間:9月30日;風速:65km/h
1090918
熱帶低氣壓9月26日-9月30日熱帶低氣壓45km/h1002沒有登陸
芭瑪(Parma)9月27日-10月15日超強颱風185km/h930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卡加延省沿海;時間:10月3日;風速:14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伊莎貝拉省沿海;時間:10月3日;風速:9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中國海南島萬寧市沿海;時間:10月12日;風速:65km/h
16.7186
茉莉(Melor)9月29日-10月9日超強颱風210km/h910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南伊勢町沿海;時間:10月8日;風速:15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愛知縣碧南市沿海;時間:10月8日;風速:140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日本宮城縣石卷市沿海;時間:10月8日;風速:110km/h
15005
尼伯特(Nepartak)10月8日-10月14日強熱帶風暴85km/h992沒有登陸
盧碧(Lupit)10月13日-10月27日超強颱風185km/h930沒有登陸
熱帶低氣壓10月16日-10月20日熱帶低氣壓45km/h1004沒有登陸
銀河(Mirinae)10月25日-11月2日颱風150km/h955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奎松省沿海;時間:10月30日;風速:12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越南富安省沿海;時間:11月2日;風速:85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越南平定省沿海;時間:11月2日;風速:85km/h
106
熱帶低氣壓11月21日-11月25日熱帶低氣壓55km/h1004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萊特島南部沿海;時間:11月24日;風速:55km/h
妮妲(Nida)11月21日-12月3日超強颱風215km/h905沒有登陸
熱帶低氣壓12月8日-12月8日熱帶低氣壓55km/h1008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棉蘭老島沿海;時間:12月8日;風速:55km/h
本年度風季總結
41個熱帶氣旋1月3日-12月8日215km/h90544次登陸7.290.49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