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選

清初王士禎所著的古體詩選集

《古詩選》是漢代至元代五、七言古體詩選集。清初王士禎所著,共32卷,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兩大部分。共收作者約百五十家,作品千數百首,要在以“神韻說”為宗旨,所選較為精當。大體上反映了我國五、七言古詩的發展情況及其重要流派的面貌,對今天的讀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


古詩選
古詩選
王士禎(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漢族,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余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李攀龍),然傳其衣缽者不少。一生著述達500餘種,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雜俎類筆記《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漁洋文略》、《漁洋詩集》、《帶經堂集》、《感舊集》、《五代詩話》等。

作品


五言古詩

自漢代起,至唐代終,共17卷。
王士禛認為五言古詩上接《詩經》,故兩漢之作,幾乎全選,魏晉以下,則選擇逐漸嚴格,但也不廢南北朝和隋之詩。唐代之選陳子昂張九齡李白韋應物柳宗元五家,意在“明其變而不失於古”。

七言古詩

自古歌起,至元代終,共15卷。
對於七言古詩,王士禛認為“去三百篇已遠,可以極作者之才思,義不主於一格”,因此所收範圍較廣。尤以杜甫為宗,稱“詩至工部,集古今之大成,百代而下無異詞者”。故於盛唐之外,杜詩別為一卷。並自言其選七言長句標準為“唐宋以下,善學杜者則取之”。

箋注


清聞人倓為《古詩選》作箋注,成《古詩箋》一書,初刻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