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唐朝詩人盧肇創作的詩歌

《牧童》是唐朝詩人盧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表達了詩人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之情,反映了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

作品賞析


《牧童》一詩,不僅讓讀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讀者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該詩反映了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期待過上與人無爭、無憂無慮的生活。
前兩句"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他寫道誰人能像牧童那樣悠閑,牛背上人迷著眼,在不用視覺而用心在感悟秋的鳥語花香,因他已然將秋印在腦海里。
后兩句“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時不時的吹著竹笛歌一曲。這牧笛吹起的是人們的童年回憶,南北的鄉間有誰不知呢?詩寄託一種美好寓意,寓意著詩人想往,嚮往牧童的灑脫形象,悠閑的神情,自在快樂,悠然的生活。
全詩表達了詩人寄心世外,不為世俗所動,情操高尚,以及相信有人理解的心境。這首詩的意思比較直白,描述了牧童悠然自在的心境,這應該也是作者當時的心境。

創作背景


盧肇年少時家境貧寒,但他篤志好學,自強不息,因為家裡太窮,買不起油燈,就點竹篾松木夜讀,被後人稱為狀元洲。相傳他在狀元洲讀書時,曾挖一個大池用來洗墨,久而久之把一池水都染得黑黑的。由於勤奮,加上在學業上得到不少名人高士的教導(其中包括韓愈),因此,他幼時便穎拔不群,寫的文章被高度讚譽,在14歲時就被當時袁州(今宜春)縣令預言將來必有出息,後來事實確如所言。這首詩正是詩人當時所嚮往的一種生活,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


盧肇(818(戊戌年)—882)字子發,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后並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人們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