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鳥類
蜥形綱蜥臀目的動物
初鳥類(Avialae,意為“鳥的翼”)又名鳥翼類,是一個包括飛行恐龍及其僅存的現生代表鳥類的演化支。它通常被定義為所有更接近於現代鳥類(鳥綱)而遠離恐爪龍下目的獸腳類恐龍,雖然偶爾會使用其他定義。
來自德國晚侏羅世索倫霍芬組的始祖鳥是已知最早可能擁有動力飛行能力的初鳥類。然而,已知數個更古老的初鳥類來自中國中侏羅世的髫髻山組,年代約為1.6億年前。
一個近鳥龍的化石標本
• 近鳥龍科Anchiornithidae?
• †始祖鳥Archaeopteryx
• †雙爪龍Balaur
• †熱河鳥Jeholornis
• †脅空鳥龍Rahonavis?
• †雁盪鳥Yandangornis?
• 真鳥翼類Euavialae
• †吉祥鳥Jixiangornis
• 短尾鳥類Avebrevicauda
• †會鳥Sapeornis
• 尾綜骨鳥目Pygostylia
大多數研究人員將初鳥類定義為基於分支的演化支,儘管定義各不相同。許多作者使用的定義是“所有接近鳥類(Birds)而不是恐爪龍的獸腳類”。一個幾乎完全相同的定義,“所有接近麻雀而遠離馳龍的獸腳類類群”,是由Agnolín和Novas (2013) 使用於他們的類群鳥盜龍類(Averaptora)。
此外,從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起,幾組研究人員開始將傷齒龍加入初鳥類的定義。長期以來,傷齒龍一直被認為是較大的類群恐爪龍下目中的馳龍科的近親,直到一些當代研究發現它和其他傷齒龍科與現代鳥類的關係更密切,因此在最近的研究中它被特別排除在初鳥類之外。
初鳥類偶爾也被定義為基於衍征的分支(即基於物理特徵的分支)。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於1986年命名初鳥類,於2001年將其重新定義為“所有具有用於撲翼飛行的有羽毛的翼的恐龍,以及它們的鳥類後代”。
現生鳥類:紅臉地犀鳥
1、鳥綱可以意為接近鳥類而遠離鱷魚的所有爬行動物(或者鳥跖類Avemetatarsalia[=泛鳥類Pan-aves]))
2、鳥綱可以意為那些具有羽毛的先進主龍類(或者Avifilopluma)
3、鳥綱可以意為那些可飛行的有羽毛恐龍(或者初鳥類)
4、鳥綱可以意為所有現今活著的鳥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全部後代(即“冠群”,或者新鳥亞綱Neornithes)
按照第四個定義,始祖鳥是初鳥類,但不是鳥綱的成員。高斯特的提議已經被古生物學和鳥類進化領域的許多研究人員採用,儘管應用的具體定義不一致。初鳥類最早被建議取代傳統鳥綱的化石成員,有時又被這些研究人員用來作為俗語“鳥類(Birds)”的異名。
已知最早的初鳥類化石來自中國的髫髻山組,年代為中侏羅紀晚牛津階,約1.6億年前。這時期的初鳥類包括近鳥( )、曉廷龍( )和曙光鳥( )等。著名的早期初鳥類始祖鳥,發現於稍晚的德國侏羅紀岩層(約1.55億年前)。許多這些早期的初鳥類分享了不尋常的解剖學特徵,可能是現代鳥類的祖先型,但後來在鳥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這些特徵包括第二趾上擴大的爪子,可能在生前被抬離地面;以及覆蓋後肢和腳上的長羽毛或稱“后翼”,可能被用於空中機動。
下面的分支圖是根據2008年的研究,而擅攀鳥龍科的位置則參考張福成的同年研究。
分支圖
下面的分支圖來自2014年宇利斯·勒費夫爾(Ulysse Lefèvre)及胡東宇等人的研究。
分支圖
分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