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間發展組織
政府間發展組織
政府間發展組織(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on Development — IGAD),1986年1月成立,是一個政府間合作組織。
成員共7個國家。
(厄利垂亞曾是成員國之一,2007年4月厄以伊加特“通過許多有損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決議”為由,宣布暫時退出該組織)。
主席由成員國輪流擔任,一般為每屆正式首腦會議的東道國領導人,可因連續主辦會議連任。
現任主席為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Abiy Ahmed Ali)。
執行秘書為肯亞水利灌溉部前任常秘馬哈布·馬阿林(Mr. Mahboub M. Maalim),2008年6月任職至今。
秘書處設在吉布地首都吉布地市。
最高決策機構,以促進地區政治、安全和經濟合作為主要任務。每年至少舉行1次會議,並可應成員國要求且經多數成員國同意,隨時舉行特別首腦會議。
由成員國外長和1名聯絡部長(可由外長兼任)組成,負責制訂組織方針和行動計劃,批准撥款和預算。每年至少舉行2次會議,並可應成員國請求且獲多數成員國同意,隨時召開特別會議。所有決議原則上應經一致同意;如有分歧,則投票以2/3多數通過。
由成員國駐總部國家大使或特別代表組成,向執行秘書提供諮詢。
系常設機構,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執行秘書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任命,任期4年。下設3個部門:農業與環境保護部、政治與人道主義事務部、經濟合作部。
截至2018年6月,伊加特共召開12次首腦會議、32次特別首腦會議和60次部長理事會會議。
1993年起,伊加特著手調解蘇丹北南衝突,自2002年7月以來促成雙方就政教分離、南方民族自決、過渡期內權力和資源分配及最終停火等關鍵問題達成8個議定書。2005年1月9日,蘇丹北南雙方在內羅畢簽署《全面和平協議》,結束了長達21年的戰爭。2010年3月,伊加特在內羅畢召開特別首腦會議,討論蘇丹北南和平進程和《全面和平協議》落實情況,重點商談蘇丹南方問題公投後有關問題的安排及面臨的挑戰。2011年11月,伊加特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特別首腦會議,正式接受南蘇丹為其成員國。
自1991年索馬利亞陷入無政府狀態后,伊加特積極調解索派別衝突。2003年10月,伊加特成立索和平進程促進委員會,成員有肯亞、衣索比亞、吉布地、厄利垂亞和烏干達。2004年8月以來,由伊加特支持、在內羅畢召開的索馬利亞和會選舉產生了索過渡聯邦議會、總統,並成立了索過渡聯邦政府。2010年7月,伊加特特別首腦會議一致要求由聯合國維和部隊取代目前在索執行維和任務的非索團,並促請非盟和聯合國落實索過渡政府和反政府武裝此前達成的分權協議。2017年3月,伊加特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索馬利亞難民問題特別峰會。
2011年7月,伊加特特別首腦會議對厄特支持極端勢力破壞地區穩定予以強烈譴責,呼籲非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在全面實施現有對厄特製裁的基礎上,加大對其經濟和礦業部門的制裁。
2012年1月,伊加特特別首腦會議通過了伊加特成員國基礎一體化計劃,推動在成員國間建設自由貿易區。
2013年底南蘇丹衝突爆發后,伊加特積極調解南衝突,先後舉行5次南問題特別首腦會議,並牽頭成立聯合技術委員會(JTC)和監督核查小組(MVT)兩機制。2014年1月,南蘇丹衝突雙方在伊加特斡旋下籤署《停止敵對行動協議》。5月,在伊加特推動下,南衝突雙方簽署《關於解決南蘇丹危機的協議》。8月,伊加特召開特別峰會並簽署“南蘇丹過渡期安排的基本原則文件”和“停止敵對協議的路線圖”。2015年8月,“伊加特+”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峰會,推動南蘇丹衝突各方簽署《解決南蘇丹衝突協議》。伊加特任命波札那前總統莫哈埃為聯合監督與評估委員會(JMEC)主席,負責監督協議後續落實。2017年12月以來,伊加特主持召開了三次“重振南蘇丹和平協議高級別論壇”會議,南蘇丹與會各方簽署《停止敵對狀態、保護平民和人道准入協議》、伊加特框架下停火與過渡期安全安排監督機制改組文件等。2018年6月,在伊加特輪值主席、埃塞總理阿比主持下,南蘇丹總統基爾與反對派領導人馬夏爾在亞的斯亞貝巴會面。
1987年2月,伊加特派代表團訪華。中國駐吉布地、肯亞、衣索比亞、蘇丹、烏干達大使代表中國政府以觀察員身份多次應邀列席其首腦會議。2004年、2011年、2013-2017年,中國分別向伊加特捐款,支持其機構及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