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冶鎮
北冶鎮
北冶鎮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東臨小浪底,西接龍潭峽,南和石寺鎮一脈相承,北與濟源市隔河相望,全鄉轄32個行政村,297個村民組,4.1萬人,總面積24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5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96平方公里);小城鎮鎮區面積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65人。止2011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4億元,固資產投資完成9.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稅收入庫完成504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320萬元。經濟綜合“市小城鎮建設範例獎”、“市花園式單位”、“市文明單位”、“市園林鄉鎮”、“市明星鄉鎮”、“市小城鎮經營管理先進單位”、“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市發展民營企業先進單位”、“市公路建管金杯鄉”等榮譽稱號。
北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舜帝鑿崖開洞以造漏明,黃帝設密都行宮經營天下。自秦盛行冶鐵,北冶因此而得名。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文明史,譜寫出北冶優秀歷史文化的壯麗篇章。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唐代開國皇帝李淵、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著下可與《紅樓夢》相媲美的不朽之作《歧路燈》的清末作家李綠園、中共東渡黃河的高級將領陳賡、王震、以及被毛澤東稱讚為“娃娃將軍”的韓均等人,都在這裡留下了不朽的足跡。
北冶物華天寶,山川秀麗。現已探明的礦產達16餘種,其中鋁礦石和石灰石儲量均達1.5億噸以上。北冶水域面積寬闊,旅遊資源豐富,共和國歷史在這裡繪就了人類治黃的宏偉藍圖,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工程造就盛世奇觀,大壩鎖蛟龍,高峽出平湖,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匯聚於此,使人們在欣賞北國風光時,心中為之一驚,眼睛為之一亮,碧波蕩漾的萬山湖期待著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依山傍水的漏明崖,廳台樓閣錯落有致,掩映於綠海之中,閑人逸事,棲息遊玩,使人留戀忘返。抬眼望去,昔日光禿禿的荒山,如今已成為綠色的海洋。北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部六省綠化典範”。
北冶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以“小巧玲瓏,美觀實用,形成市場,方便群眾”為原則、以“一區一種建築風格,一樓一種外觀造型,一街一道亮麗風景”為指導、以“方便群眾,聚集人氣,打造平台,服務經濟”為目標發展小城鎮。總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8萬平方米,硬化道路12公里,分為工業、行政、教育、商貿、醫療保健、生態遊園六大區域。通過幾年的精心建設與管理,一個富有特色、規劃科學、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園林城鎮已展現在人們面前。
北冶民營經濟突飛猛進。我們積極採取政策招商、優勢招商、以商招商等辦法,創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點、加大扶持力度、激活民間資本,使招商引資及民營經濟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引資總額突破5億元,新上民營企業36個,其中億元以上企業1個,5000萬元以上企業5個,1000萬元以上企業12個。全鎮全民創業新上項目16個,新上個體戶44家,總投資1.86億元,到位資金9800萬元。
北冶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北冶鎮以“打造豫西金銀花之鄉、叫響萬山湖金銀花品牌”為目標,採取“林葯間作、糧葯間作、二花上山”三種模式,先後規劃了兩個糧葯間作示範帶,三個林葯間作示範區和四個二花上山實驗基地,共形成2萬畝的金銀花和8000畝的丹參種植規模,並雙獲GAP示範基地認證。
北冶新農村建設成效喜人。按照“因村制宜、示範帶動、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原則,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方面,我們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把全鄉32個行政村劃分為三個產業帶、四個中心村,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村容路貌整治方面,我們著重建立了長效機制,實現了村村有專職衛生保潔隊伍和公路管護隊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水泥路村村通、有線電視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村村通;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實現村村有超市、村村有標準化衛生室、村村有文化大院。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今日之北冶正以打造“綠色北冶”、“信用北冶”、“數字北冶”、“人文北冶”、“旅遊北冶”、“環境北冶”的發展模式,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闊步走向輝煌。不遠的將來,北冶將是中原地區經濟隆起帶上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新安縣北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