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臨空經濟區
武漢市“十一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
武漢臨空經濟區是武漢市“十一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根據武漢市政府常務會2008年10月討論通過的《武漢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武漢在西北部地區,圍繞天河機場,建設佔地1100平方公里的“臨空新城”。
武漢臨空經濟區涵蓋武漢黃陂區、東西湖區和孝感市孝南區部分區域,其中黃陂區部分為核心區。
截至2010年7月,已有東航、國航、海航等60餘家航空及相關企業入駐。
武漢在西北部地區,打造一座涵蓋“兩市三地”、佔地1100平方公里的“臨空新城”。這座新城,涵蓋武漢黃陂區、東西湖區和孝感市孝南區部分區域,發展航空運輸、物流、飛機維修保養等空港產業。
武漢臨空經濟區含東西湖區全域500平方公里,黃陂南部地區約450平方公里及孝感市部分區域,總規劃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區域內生態環境良好、景觀特色鮮明,江河、湖泊眾多,涉及東西湖、武湖兩大蓄滯洪區,水域佔總用地面積的13. 9%。
臨空經濟區
在空間格局上,大臨空板塊構築“一核兩心、三區多園”。“一核”是指以天河機場航空樞紐輻射半徑5公里形成臨空核心圈層;“兩心”指盤龍新城中心、吳家山新城中心;“三區”指黃陂臨空發展區、東西湖臨空發展區和孝感臨空發展區;“多園”指在三個臨空發展區的基礎上,形成航空企業總部區、走馬嶺保稅物流園、橫店臨空產業園等13個產業園區。
其中,盤龍城新城中心規劃人口78萬人,以航空物流、空港加工業為主導,打造武漢北部現代化新城區;吳家山新城中心規劃人口96萬人,主要依託國家開發區,以食品加工、現代物流為主導,是具有濱江濱湖特色的生態宜居新城。
在規劃中,武漢臨空經濟開發區將是一個具有產業、新城、交通及市政配套等的“城中之城”。在供水方面,將打破行政區界限,新建武湖水廠、擴建走馬嶺水廠,將橫店、后湖、灄口水廠改建成給水加壓站,統一由新武湖水廠和白鶴嘴水廠聯合供水
對於到2015年,臨空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到2020年,臨空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0億元,天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4000萬人次和50萬噸,力爭進入全國機場前10名,開通國際航線40條以上,真正成為中部地區國際門戶樞紐機場。
開發區要規劃建設臨空綜合保稅區,集口岸通關、出口加工、保稅物流於一體,整合國內不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措施,使其成為開放度高、政策優惠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另外,還計劃積極推進開放第五航權試點,爭取更多國內航空公司新開通武漢始發的國際航班,爭取實現任何航空公司可自主在武漢天河機場設立基地、開闢或加密航線,爭取民航總局在審批各航空公司開航武漢的申請時採取備案制,不再對航空公司數量、客座率等指標做出限制。
臨空經濟產業示範園作為武漢市工業倍增計劃的重要承載地,規劃面積62平方公里的園區集臨空製造、航空物流、航空服務三大功能於一體,整個園區總投入將超300億元。繼漢口北商貿物流區和盤龍城經濟開發區之後,臨空經濟產業示範園將被打造為黃陂區第三個千億產業園。
2012年,黃陂區共投入了近90億元。現已有50餘家大型企業簽約落戶,到年底將有6家入駐企業正式投產。“臨空經濟示範區建成后將與漢口北商貿物流區和盤龍城經濟開發區進一步整合,形成規模達150萬人口的大型新城。”臨空經濟建設指揮部一位招商負責人介紹,入駐企業必須是科技型,每畝投資至少達到40萬元以上,而且在“畝產”稅收上也有相關的要求。此外,還必須解決當地一部分勞動力就業。
佔地僅40多畝,年上繳稅收卻達1000萬元。昨日,記者在黃陂臨空經濟產業示範園區看到,以生產鑄鐵件、工程機械、重型配重等機械產品的武漢華力機械鑄造有限公司正在滿負荷運轉。而據園區建設指揮部負責人鄭亞民介紹:在黃陂臨空產業園內像這樣佔地面積少、年創稅收高、專利技術尖的企業正不斷增加。
緊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黃陂臨空產業園是該區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的關鍵區域,黃陂區在臨空產業園中劃出約6平方公里的核心建設示範區,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打造臨空製造業產業園,專門針對臨空經濟引進高精尖的企業入駐,力求以最小的土地規模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園區內佔地不到20畝的武漢正大糧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通過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和加工工藝實現創新發展,公司生產的大米拋光和砂輥碾米技術已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年產大米拋光機和砂輥碾米機3000多台,不僅覆蓋了國內所有水稻產區,並且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印尼、印度、緬甸、寮國等國家。
據統計,2012年園區已簽約引進企業46家,90%是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60%的企業以高科技含量產品為主打。天威新能源、新華光硅晶顯示科技、武漢愛帝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投產、在建。
武漢臨空經濟區
武漢的黃陂區早在2008年前後就提出規劃,打造臨空產業經濟,總投資80億元、規劃總面積1.3萬畝的武漢盤龍航空城,建設正如火如荼;2013年5月,國務院批准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我省首個發展臨空經濟的國家級功能區;東西湖區也宣布,要建設100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
為了儘早讓大臨空經濟落地,武漢市政府首設臨空經濟區辦公室,統一規劃協調,招商引資,爭取政策。下一步,武漢還將設立臨空經濟區投資公司,先期註冊資金10億元,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主體。武漢臨空經濟區核心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核心,西臨白水湖、董家湖,南臨府河,北部以京廣鐵路為界,東至黃龍墩河與武漢北站,面積110平方公里,是武漢市重點發展的八大主體功能區之一。截至2010年7月,已有東航、國航、海航等60餘家航空及相關企業入駐。
根據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劃分為三個功能圈層,即臨空經濟核心區、臨空經濟聚集區和臨空經濟輻射區。臨空經濟核心區範圍為武漢天河機場周邊10公里左右半徑的區域,總面積94.1平方公里,涵蓋黃陂區天河機場、天河街、橫店街,將重點發展航空運輸、航空物流、空港經濟等臨空經濟核心產業。臨空經濟聚集區範圍為天河機場周邊10—15公里左右半徑的區域。臨空經濟輻射區範圍為機場周邊15公里左右半徑以外的區域。
根據規劃要求,武漢將推進機場第二快速通道建設,構建以快速路(包括機場高速公路、繞城公路、漢十高速公路等)和主幹道(包括盤龍大道、川龍大道等)為基礎的道路骨架,形成內、外聯繫便捷的交通格局。在主幹道建設上,對楚天大道、橫天公路、孝天公路及延長線進行提檔升級,迅速規劃建設機場西環湖路和盤天公路。推進武漢地鐵機場線,同時做好向前川等地延伸的規劃論證與通道預留。
民航總局2006年10月批准武漢成為國內首個航空運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武漢空港經濟發展迅速,省市政府因勢利導。2007年8月,《武漢臨空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2010年,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中心、面積達94.1平方公里的天河核心航空城以及周邊20公里內輻射範圍,將建成以航空運輸為主體,配套以臨空型高新技術、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為主的臨空經濟區;2040年,它將成為武漢市航空物流和臨空工業基地、華中地區國際航空樞紐。
有關專家表示,臨空經濟將成為武漢經濟“新引擎”。初步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將劃分為三大塊:機場南側為商務、休閑、居住區;北側為貨運、物流區;機場東側,則是高新技術產業區,將成為現代製造業基地。
天河機場周邊10公里左右半徑的區域內,將重點發展航空運輸、航空物流、空港工業等臨空經濟核心產業功能,成為帶動整個臨空經濟區的增長極。
根據《武漢臨空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按初期、中期和遠期進行分期建設。
初期目標:到2010年,天河機場達到年旅客吞吐量13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4萬噸、年客機起降12.8萬架次。增開國際國內航線,實現武漢“天空開放”,使國際航線達到5—10條,國內航線達到100條左右。
中期目標:到2020年,天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4萬噸、年客機起降40.3萬架次,同時,開通10—20條國際直達航線,使天河機場成為中國的“亞特蘭大”機場。
遠期目標:到2040年,天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7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95萬噸、年客機起降60.6萬架次,成為國內繼北京、上海、廣州等之後的第四大樞紐機場、內陸城市最大的國際門戶機場。